1、勝過千言萬浯的死亡教育 昨天是臺灣的紋貞老師講安寧護理(安寧護理,在港臺地區(qū)通常指對臨終患者及其家屬的照護)的最后一天。 講學四天,紋貞老師換了四套小洋裝。 每一套都非常精致,都更顯出她的溫潤和知性。 50歲的紋貞老師站在講臺自成一道風景,讓人目不轉(zhuǎn)睛。 她50歲取得博士學位,從事20年安寧護理的實踐和教學; 帶著學生走過全臺灣的窮鄉(xiāng)僻壤,自愿過過風餐露宿的苦日子,做義工; 她常常身先士卒,在膽怯慌亂的學生面前,挽起袖子,搓熱手心,為安寧病房里垂死的生命按摩療愈; 彼時,她給裹足不前的學生力量。 剛剛靠近護理的孩子們說:老師,我們在你的身后看著你俯身為痛苦的病患護理,你的全身都在發(fā)光。 這樣的教育勝過千言萬語。 2、正視死,才能直面生 她常常輔導學生整理父母的人生故事書: 有一天,一個學生在上紋貞老師的課。 途中,她接到一個電話,來不及抹去眼角的淚水,匆匆忙忙跑出去。 紋貞老師忙追過去。 女生的頭垂地低低的:老師,我要回家…… 原來女生的父親罹患肺癌晚期,電話里傳來剛剛父親過世的消息。 女孩泣不成聲,雖然她其實很早就已經(jīng)知道將要和父親道別的事實,但沒想到噩耗來得那么急切,讓人猝不及防。 前幾天離開家回學校時,女孩因為瑣事和病中的父親起了爭執(zhí),至今沒有和父親說過一句話,更別說是道歉的話。 想到這里,不禁淚崩。 這個女孩子異常乖巧懂事。 當天晚上還給老師發(fā)信息:老師,對不起。我白天打斷你上課,慌不擇路跑出去。 紋貞老師大為感慨,為自己一時忙亂忘記白天那個女孩心生抱歉。 白天的課剛好是指導學生做父母的人生故事書,借由故事書幫助每一個為現(xiàn)實奔波不息的人們整理和回顧過去,重新思考關(guān)于生命的意義。 女生原本計劃做媽媽的人生故事書。 因為她有一個弱智的弟弟,父親臥病在床,這個家里,媽媽最辛苦,最操勞。 但是,現(xiàn)在她更想做父親的人生故事書,因為她還沒有來得及對爸爸說一句對不起。 爸爸是帶著遺憾和未了的心愿走完人生的。 其他同學做家中長輩們的人生故事書是要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坐在一起促膝訪談的。 小輩要聽長輩講過去的點點滴滴,回憶生命歷程中的挫折成長,悲傷歡愉。 老師請女孩搜集爸爸的生前故事,制成影集,最重要的是把想對爸爸說的話都說進影集里。 影集里,每一幕都仿佛刻著女兒對爸爸的話:對不起,謝謝你! 影集里,女兒記錄了一位父親,從男孩到丈夫再到父親,從健康人到病人再到臨終者,從不愿拍照到主動要求拍照(怕以后再也沒有機會了)的人生轉(zhuǎn)變。 每一件再重要事情在死亡面前都變成微不足道,每一個再強大的個體在臨終者面前也都變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 正視死,才能直面生。 后來,紋貞老師常常帶著女孩的影集去臺灣、大陸各地演講。 3、臨終前,四件事 20年前,袁苡程在紐約大學讀心理學研究生,她的論文選題是關(guān)于人類懺悔心理。 她去紐約藏書最豐的圖書館搜集素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能找到的大部分是名人的臨終遺言。 于是她花了三百五十美元在《紐約時報》上登了一則廣告:
后來發(fā)生的事情始料未及,臨終患者的信件接踵而至,它們來自大學教授、出租車司機、大公司總裁、艾滋病人、普通家庭婦女,還有隱居多時的好萊塢明星。 有一位身患絕癥的老人在來信中寫到:
袁苡程把來信中的故事整理后編進了一本題目為《再不說就來不及》的書里。 書里面的每一個故事都在向人們訴說: 生命最后的時光,最想做的事情逃不開這四件:道謝,道歉,道別,道愛。 在臺北馬偕醫(yī)院的安寧病房,有一位母親壽終正寢。 成年的子女此時像年幼的孩子不知所措,嚶嚶哭泣。 負責安寧照顧的護士平靜地為母親撤走治療,擦洗身體,換上最后的衣裝。 她輕輕地對家屬說:
從生理上來說,人死去后,他的聽力還將余留幾個小時。 造物主在進行人體構(gòu)造功能設計時,就考慮到了讓生者和逝者好好做完四件事:道謝,道歉,道別,道愛。 在護士的指引下,最后的關(guān)懷在悲傷而有序的進行中。 子女們護送母親進電梯,護士站在電梯口,向逝者深深一鞠躬——這是臺灣醫(yī)護界表達生命敬畏的儀式。 這小小的儀式詮釋了對善終的涵義:就讓生死兩相安。 4、不忌談死,更及時表達愛 課程第四天,來自當?shù)蒯t(yī)院腫瘤病房的小張護士向紋貞老師請教了一個問題。 小張的科室里有一個特殊的雙人病房。 住著兩位快滿百歲的老奶奶,同是癌癥末期的病患。 醫(yī)院派了一位護工阿姨負責兩位奶奶的日常。 其中,有一位奶奶年輕時,吃過很多苦,帶大幾個兒女,生命終末的節(jié)點上,身邊卻只剩下一個女兒,然而也無法經(jīng)常來看望她。老奶奶非常依戀護工阿姨。 只要護工阿姨稍微偏向另一位奶奶,就會招致她的嫉妒。她常用的招術(shù)是:把飯菜灑在地上,揚言絕食,滴水不進。 這次,又因為一樁小事,奶奶故伎重演。 這一會演的有點過頭,整整四天不吃不喝,護士,阿姨怎么勸都不理睬。 小張護士很著急,把問題帶到安寧護理課程現(xiàn)場。 紋貞老師笑盈盈地說:辛苦的護士和護工阿姨告訴奶奶,大家有多愛她,有多在乎她了么? 小張護士回憶道:好像沒有。我們只對奶奶說,奶奶,不吃飯對您的身體不好,營養(yǎng)跟不上,病不能好。 老師溫柔地說:安寧護理不忌諱談論死亡,卻促使我們會更加珍視一息尚存的生命,及時表達對老奶奶的愛?;厝ピ囋嚳?。 小張護士回到病房和護工阿姨來到老奶奶面前,不再勸她進食,只是告訴她:我很愛你,我很在乎你,我不會不管你。 后來,又聽到小張護士帶回來的消息,老奶奶終于轉(zhuǎn)頭看他們了,也開始進食了。 也許在生命的尾聲,比死亡更讓人害怕的是冷漠和拋棄。 5、對喪親者進行悲傷輔導 安寧護理不僅僅包含對臨終者的照顧,還將延續(xù)到對喪親者的悲傷輔導。 因為死亡教育歸根到底是為了活著的人更好的生活下去。 紋貞老師輔導照護者們可以用下面這些話語來支持悲傷中的人們。 辛苦了!
這些語言的理念是基于把悲傷看作情緒這條河流的組成部分。 不能回避它,輕視它,可以允許它自由地流淌,用河流中平靜,快樂的元素把悲傷慢慢代謝掉。 而下面這些話,盡量不要說。
我們尊重逝者,因為死亡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尊重逝者也就是尊重生命本身。 作者簡介:姚瑤,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浙江某高校護理老師,獲心理咨詢師職業(yè)資格,心理學,教育學終身學習者,專注于親子,情感,社會心理方面的寫作。 |
|
來自: hercules028 > 《人生、哲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