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封建統(tǒng)治的最后一個王朝,清朝實行殘酷的民族政策,很多漢族知識分子堅持民族氣節(jié),不受其利用,有的是明朝的官僚,入清不士,精研畫學;有的因父抗清遂不應(yīng)科舉,專力于畫,賣畫養(yǎng)親;還有一些人,或因明朝宗室,或因痛恨滿清統(tǒng)治者,削發(fā)為僧,以繪畫避世山林,舒憤解憂,他們大多工書法善詩文。他們用他們手中的筆繪出了一幅幅驚艷世人的書畫。 【石濤 山水作品】 石濤——寓奇思于奇筆 石濤(1630一1724年), 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之一。中國清代畫家。僧人。本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 發(fā)為僧后,更名元濟、超濟、原濟、道濟,自稱苦瓜和尚。石濤博通世學,詩文書畫都有杰出的才能。其為詩含蓄,為文率真。書法工隸、行書,風格渾厚奔放。尤在繪畫上表現(xiàn)天才橫溢,卓然大家,堪稱曠世奇才。石尖于山水、人物、佛像、花鳥、蔬果、蘭竹無所不精,并將詩文書畫篆刻融為一體。他的作品造型離奇蒼古而多變,筆墨雄健恣肆,奇險而秀潤,風神獨具,了無俗韻,每每于豪放縱逸之中有幽微靜穆之意境。石濤與八大山人、弘仁、髡殘合稱“清初四僧”。他一生郁勃之氣,無所發(fā)泄,只能寄于詩畫。 【石濤 《溪岸幽居》】 石濤不僅是一位大畫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繪畫理論家。他具有大膽的革新與創(chuàng)造精神,敢于反傳統(tǒng)。他提出“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法自畫生”、“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的觀點。打破了清初畫壇以臨摹古人為主的傳統(tǒng)畫法。石濤用墨也極有特點,他常用墨水或花青水涂染,利用其模糊來表現(xiàn)山川的幽郁濕潤的氣象,其目的在于師法自然,表現(xiàn)山水的本來面目。石濤一生飽覽名山大川之神秀,實現(xiàn)了“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宏愿。他的山水畫,無論布局還是筆法墨路都不拘一格。 八大山人——墨點無多淚點多 朱耷(別號八大山人,約1624—1705年),朱耷,原名統(tǒng)鑾,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又有傳綮、刃庵、個山、人屋、驢屋等名號。生于明天啟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626---1705)。朱耷是明宗室寧王朱權(quán)之后。明亡以后出家,先當和尚,后來又作了道士。他寄情于書畫,藝術(shù)成就極高,是著名的遺民書畫家,其畫對后世影響很大。 【八大山人作品】 也許因為他是明朝宗室后裔的原因,再加上性格孤傲耿介,行事怪僻。所以常藉詩文書畫發(fā)泄內(nèi)心郁悶,繪畫大多緣物抒情,用象征的手法來表達想法,將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因此八大山人所繪的畫,筆情恣縱,不拘成法。所作殘山剩水,往往河顛樹倒,滿目荒涼,寄托了山河破碎的亡國之痛。八大山人的花鳥畫題材廣泛,師古人而有變法,強調(diào)緣物寄情,畫境清奇幽冷。他所繪的畫、八哥、鴨子、貓等動物,都倔強地昂著頭,眼睛更是夸張奇特,有的甚至畫成方形,眼珠點得又大又黑,往往點在眼眶的近上角,顯出“白眼向人”、不肯妥協(xié)的神情。八大山人的繪畫構(gòu)圖和筆法都很簡煉,他畫的魚,簡之又簡,卻生氣十足;雖不畫水,卻滿紙煙波。這就是中國畫論里所說的“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作為一位禪壇高僧,他的畫中,處處透出佛理禪機。就連他的名字“八大山人”四字連綴書寫,也是深意頗高,就好象是“哭之”、“笑之”。 “不求形似,但求生韻”,把中國的寫意畫推向了能夠強烈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的高境界。這就是八大山人的藝術(shù)世界和生命世界。 【八大山人作品】 八大山人還工書法,書法風格獨特,別具一格。善用禿筆,筆畫細瘦勻凈,沒有大的波瀾起伏,這一點同許多出家人的字有相近之處。但其字的章法布白等變化卻十分的豐富。用筆或逆或側(cè)而以中鋒為主,結(jié)字平險互用而以平為基調(diào)。他的字不僅在清初別開一格,在整個書法歷史上也頗有特色。 【八大山人書法作品】 髡殘——借畫談禪,因禪說畫 髡殘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高僧,他工五言詩,善行草書,其題畫詩往往文書俱佳,并與繪畫相得益彰。且常寄托孤傲不羈,不逐俗流,向往林泉之意。他的畫更有名,他擅長山水、人物、道釋,尤以山水為最。人評其山水“奧境奇辟,畫邈幽深,引人入勝,筆墨高古,高色清湛,誠元人之勝概也。此種筆法不多見于世久矣!”髡殘在藝術(shù)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和程正揆,當時被稱為“二溪”。后來髡殘與石濤,又被稱作“二石”。清人秦祖永在《桐陰論畫》中說:“清湘老人道濟,筆意縱恣,脫盡畫家巢穴,與石溪相伯仲。蓋石溪沉著痛快,以謹嚴勝;石濤排縱橫,以奔放勝?!?/p> 【髡殘《松巖樓閣圖》】 【髡殘山水畫作品】 髡殘注意師法自然,“草木湖山信手拈”,作畫好用禿筆、渴墨,長于干筆皴擦,墨色沉首,又是書法通畫法,其筆墨不拘成法,一任自然,人稱“粗服亂頭”。這種“本自天然,不假雕琢”的特色,與其受禪宗“平常心”的觀點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也許因為是“遺民”的原故,髡殘所給的畫,真正是其心靈的寫照。作為“明末遺民”,遭逢變亂,身處逆境,但毫無懼色,亦不隨波逐流,潔身自好,并以書畫詩文寄托其內(nèi)心世界。 【髡殘《 山水 圖軸》】 弘仁——黃山寫生第一人 弘仁:俗姓江,名韜,一航,字六奇,號歐盟。歙縣(今安徽)人。幼年喪父,家道中落,發(fā)憤攻讀,習舉子業(yè),成為明末諸生,事母至孝,傭書養(yǎng)母。明亡離家赴閩,可能參加隆武權(quán)抗清活動,失敗后矢志不與清廷合作,于武夷山回龍寺,師從古航神師出家,法名弘仁,字無智、無執(zhí),號浙江學人、浙江僧。數(shù)年后回歸故里,居西郊披云峰下的五明寺,后卒于此處,因生前愛梅,死后友人在其墓地植梅數(shù)百株,稱他為“梅花老納”。 【弘仁作品】 弘仁是一位詩書畫皆長的和尚。詩文清新婉約,含蓄深沉。工書法,楷學顏真卿,行學米蒂,勁健放逸,縱橫跌宕。尤其以畫聞名,擅長山水,兼作梅竹。其畫即遵傳統(tǒng),又師造化,自創(chuàng)一格。多作黃山,作畫以真山水為稿本。尺幅千里,有傲然秀氣,風格冷峭。弘仁的山水畫,無論冊頁小品還是長篇巨制,或?qū)嵉貙懮?,或?gòu)思取意,黃山為他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可以說他是黃山寫生第一人。山水畫之外,弘仁最愛畫松樹、梅花。所畫松糾結(jié)盤曲,挺拔雄奇,配以危巖怪石,亦得意于黃山。他曾自號“梅花古衲”,并遺命友人于其墓側(cè)多種梅。其松,落筆凝重,氣勢磅礴;畫梅,枝如屈鐵,暗香流動。松與梅沖寒傲雪,高標獨立的精神正是弘仁人格的自我寫照。 【弘仁 山水】 虛谷——晚清畫苑第一家 虛谷(1823~1896),清代著名畫家,海上四大家之一,有"晚清畫苑第一家"之譽。俗姓朱,名懷仁,僧名虛白,字虛谷,別號紫陽山民、倦鶴,室名覺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籍新安(今安徽歙縣),居廣陵(今江蘇揚州)。初任清軍參將與太平軍作戰(zhàn),意有感觸,后出家為僧。工山水、花卉、動物、禽鳥,尤長于畫松鼠及金魚。亦擅寫真,工隸書。作畫有蒼秀之趣,敷色清新,造型生動,落筆冷消,別具風格。性情孤僻,非相處情深者不能得其片紙。早年學界畫,后以擅畫花果、禽魚、山水著名。風格冷峭新奇,繡雅鮮活,無一筆滯相,匠心獨運,別具一格。亦能詩,有《虛谷和尚詩錄》。 【清 虛谷 花卉水族圖冊之大蒜扁魚 42.1cm×34.5cm 1891 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藏】 他攜筆墨、著僧裝,"閑中寫出三千幅,行乞人間作飯錢",云游四海,清貧于世卻筆墨人間,他行程之廣、畫作之多,己為當時罕見。他承古創(chuàng)新,另辟捷徑,廣集素材,勤奮墾作,終成一代巨擘。早年學界畫。后以擅畫花果、禽魚、山水著名。風格冷峭新奇,繡雅鮮活,無一筆滯相,匠心獨運,別具一格。 【清 虛谷 瓶菊圖軸 紙本,設(shè)色,縱126.2cm,橫57.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一部中國繪畫的歷史畫卷,實際上是一部形象化的中華民族審美心靈發(fā)展史。不同時代人的審美心理也不同,繪畫風格自然也各異。作為同是“遺民畫家”的“清初四僧”,他們沖破當時畫壇摹古的樊籬,標新立異,創(chuàng)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揚、不守繩墨、獨具風采的畫風,振興了當時畫壇,也予以后世深遠的影響。 作者:峰水領(lǐng) |
|
來自: 茂林之家 > 《藝術(shù)/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