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羊的傳人”?
四川省科普作家協(xié)會科考隊 董仁威 撰稿
我們常常將自己說成是“龍的傳人”,可是,今年筆者先后兩次到川北羌族地區(qū)考查,并應(yīng)邀參加了在北川舉行的“紀念禹生北川4134周年”慶典和“全國禹羌
文化研討會”,發(fā)現(xiàn),作為中華民族先祖集團重要成員之一的羌族,卻崇拜“羊圖騰”。在古北川縣城后山禹王廟前舉行的“紀念禹生北川4134周年”慶典上,雕塑、旗幡、民族服飾、祭祀物品及祭祀典禮上,充斥著羊的形象;走近猿王洞國際大酒店,大門上撲面而來的是一個巨大的羊頭,晚上酒店舉行的“禹羌神韻”大型文藝表演中,羊的形象深入每個節(jié)目的靈魂之中……
在猿王洞國際大酒店的“禹羌神韻”大型壁畫長廊上,“羊”的形象及圖騰更多了,并稱“炎帝”為羌人,教羌人農(nóng)耕,使羌人從“牧羊人”變成“耕田人”。于是,羌人除崇“羊”以外,又崇拜起“牛”來。
筆者牢記,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的祖先炎帝是“羌人”,難道我們是“羊的傳人”,而非“龍的傳人”?華夏人文初祖之一夏禹為古羌人,參加“全國禹羌文化研 討會”的“姓氏專家”,夏禹直系傳人夏明顯告訴筆者,夏禹的后代由于種種原因,變成了近三百個姓,部分“董”姓人也是夏禹的直系傳人,難道筆者也是夏禹一
百幾十代直系孫?這一切,使筆者墜入云里霧里。筆者熟知的一些概念變得越來越不清楚,謎團重重。炎帝、夏禹是否崇拜“羊圖騰”,華夏民族是“羊”的傳人還
是“龍的傳人”?我們是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是否同時代人?是否同族人?是誰生的?崇拜的“圖騰”是什么?華夏民族的“華夏”二字是什么意思?華夏是一個民族,還是華族與夏族的并稱?如是一個民族,“華”字是什么意思?“夏”字是什么意思?帶著若干問題,筆者向全國與會專家請教,有的專家的答案使筆者深受
啟發(fā);有的專家的答案卻使筆者更加糊涂;還有的專家,包括權(quán)威專家,認為筆者提問或許太幼稚,或許太難答,竟斷然拒絕回答。
但是,筆者卻為這些牽涉“尋根”的問題想得入了迷,抱著不搞清自己是怎么來的不罷休的決心,更多地請教專家,查閱資料,啃“古文獻”,結(jié)合21世紀全國最
新考古和研究成果,終于理出了一個自認說得通的脈絡(luò),回答了自己為自己提出的大多數(shù)問題,并交專家審閱。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筆者的摯友認為,上古史并無定論,岐義極多,只要筆者的論證能自圓其說,不違背已知歷史事實,便可“順理成章”。
“華族”自華胥氏始
現(xiàn)在,不少人淡忘了一個事實,“三皇五帝”之前“華族”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始祖母—華胥氏。華胥氏是中國的“亞當”伏羲和“夏娃”女媧的母親。通過近幾十年
的考證,專家們確認,華胥氏并非子虛烏有的人物。《春秋世譜》中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的記載。因此華胥氏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是華夏之根、民族之母,是華夏子孫的繁衍之根。
華胥氏是中國上古時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女首領(lǐng),經(jīng)近十多年來的研究,排除神話與傳說,學(xué)者們認為:華胥氏應(yīng)
確有其人,她是中國母系社會一位杰出的首領(lǐng),其主要居住生活地,在陜西藍田華胥鎮(zhèn)及臨潼驪山一帶;由于華胥氏的兒女伏羲女媧的結(jié)合,才使人類得以生存和繁衍,因此,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祖根。羲母陵位于陜西省藍田縣的華胥鎮(zhèn),華胥鎮(zhèn)因境內(nèi)有羲母陵、華胥氏曾在這里建立了華夏大地上第一個母系氏族部落而得名。
光緒年間的《藍田縣志》以及《太平御覽》《軒轅本紀》《補史記.三皇本紀》等古書典籍中均有關(guān)于“華胥國”“華胥氏”的記載。而藍田境內(nèi)舉世罕見的高密度
古人類遺址的發(fā)現(xiàn),也使得其真實性更加可靠。在藍田境內(nèi),115萬年前曾生活過藍田猿人;65萬年前生活過陳家窩猿人;40萬年前生活過澇池河猿人;而距 華胥陵10公里的馮家村,出土過距今2-3萬年的古人類下頜骨化石。這些遺址的發(fā)現(xiàn),充分反映出,這塊地方自百萬年以來,人類就一直在此繁衍生息,所以應(yīng)該有一個真實存在的原始文明社會——華胥氏族團,中華民族也應(yīng)該有一個遠古的祖先——華族,首領(lǐng)華胥氏,她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
古籍文獻多講"華 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伏羲",雷澤中的大人是雷神,雷神就是龍神--雷之聲是龍的發(fā)音,和雷相伴的閃電是龍的形狀。因此,伏羲便是龍神的兒子,女媧便是
龍神的女兒,龍的兒女自然要生得"龍身而人面"--像漢代畫像石畫得那樣了。這是“龍的傳人”一說的最早源頭。伏羲和女媧是有“龍祖”之稱的。
據(jù)研究,伏羲族是崇拜“龍圖騰”的?!蹲髠鳌飞险f:“太皋(gāo)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而《通鑒外紀》里記載太皋部落的官號時,有飛龍、潛龍、降龍、青龍、白龍、黑龍、黃龍等等。這些不同的龍,既是官號,也是部落內(nèi)各氏族的圖騰名稱。據(jù)此我們可以說,太皋部落是一個龍部落,并以各種不同的龍作為各氏族的圖騰。
史學(xué)界一般把太皋與伏羲等同起來,以為太皋即伏羲或以為太皋為伏羲之號。但也有人認為應(yīng)該把“太皋帝伏羲氏”,理解為“太皋帝伏羲氏族之人”或“太皋帝出
自伏羲氏族”。我們知道,太皋、少皋、黃帝等名稱,都不是遠古時代的具體人物名稱,而是部落首領(lǐng)名稱;部落首領(lǐng)的氏族圖騰又往往成為部落的圖騰,因此太皋部落的首領(lǐng)既然出自伏羲族,那么伏羲氏族的圖騰,也就是太皋部落最早的圖騰了。
其實,據(jù)專家研究考證,伏羲氏族的圖騰為蛇。那時伏羲氏領(lǐng)導(dǎo)的太皋部落主要分布在江淮流域,這一地區(qū)氣候溫和,雨水很多,蛇也很多,而且其中多為蟒蛇。蟒蛇為蛇中之王,且又無毒,能與人共處,伏羲氏族奉之為圖騰是毫不奇怪的。后來,太皋部落把蛇圖騰神化,成為龍,后來它也成為太皋部落的圖騰。
于是,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從華胥氏傳承下來的“華族”,“龍”為其圖騰。尋根至華族,則我們便是“龍的傳人”。
“夏族”自夏后氏始
古代傳說中,將炎帝和黃帝說成是兄弟,為同父同母所生。在古籍記載的中華先祖世系中,伏羲、女媧之子生少典;少典生炎、黃二帝。近幾十年來,經(jīng)歷史學(xué)家研究,得出炎帝、黃帝不屬同一時代,炎帝比黃帝早五六百年至一千年,不可能是兄弟的初步結(jié)論。
炎帝神農(nóng)氏,又作列山氏、烈山氏、厲山氏、連山氏,賴山氏……《易.系辭》稱“庖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神農(nóng)氏為有天下的王,為炎帝、赤帝、農(nóng)皇。
關(guān)于神農(nóng)氏,《山海經(jīng)》與《帝王世紀》各有詳細的世系。現(xiàn)代研究證明,《山海經(jīng)》是上古時代知識分子階層-巫師用隱語代代傳授遠古歷史信息的“秘籍”,研究越深入,越發(fā)現(xiàn)其史料價值,除去其中巫術(shù)神秘的語句,幾乎可作信史。
《山海經(jīng)》中說,炎帝并非一人,而是一個代代傳承的時代:炎帝、炎居、節(jié)并、戲器、祝融、共工、后土、信、夸父,共九代。
《帝王世紀》則認為炎帝時代包括:神農(nóng)、帝承、帝臨、帝明、帝直、帝來、帝衰、帝榆罔。共八代,530年。
《呂氏春秋》說“神農(nóng)氏十七世有天下”,與前邊兩種記載相差較大。
這些炎帝時代的部落聯(lián)盟領(lǐng)袖在古籍中有零星記載,如著名的夸父,其實是炎帝時代末代國君(部落聯(lián)盟領(lǐng)袖)。夸父即榆罔(禺王,如說猴王),這位炎帝才是
《史記》開篇提出到的“炎帝”??涓缸啡?,雖敗尤榮,其“自不量力”的“追日”不僅是雄心壯志的代稱,而且是可以考證的史詩般的英雄業(yè)績——遠達萬里之遙的海外。說起來難以置信,但這是近年來經(jīng)考證正在證實的炎帝時代華夏始祖曾遠征美洲的史實。通過海外的夸父后裔文化,我們可以推斷夸父時的社會風(fēng)采。如加
拿大印第安人有烏鴉與狐貍合婚氏族,為炎帝后裔,證據(jù)之一是炎帝族圖騰精衛(wèi)為烏鴉的變體。
炎帝部落聯(lián)盟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帶,包括今青海、甘肅、四川的廣大中國西部地區(qū),屬古羌族。古羌人以牧羊為生,其圖騰為“羊”。至4000多年前,生活在古
汶山郡(包括今北川羌族自治縣、茂縣、汶川、理縣一帶)的一個叫夏后氏的部落強盛起來,在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大禹的帶領(lǐng)下,向東遷徙,一路經(jīng)漢水流域抵達黃河流域;一路經(jīng)嘉陵江、長江抵達江河準海之間,因善治水,強盛起來,最終在中原形成了強大的夏族,并成為中原部落聯(lián)盟的領(lǐng)袖,“聯(lián)合酋長國”的首領(lǐng),最后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王國。從炎帝到夏后氏部落,均為羌人,其圖騰為“羊”。尋根至夏族,我們便是“羊的傳人”。
“龍” “羊”聯(lián)姻成“華夏族”
“華族”和“夏族”自古以來就是兩個互相通婚的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有龍族“黃帝”娶“羊族”西陵氏女“嫘祖”生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生“五帝”之一顓頊,鯀娶夏后氏女修己生禹。
《史記.五帝本紀》曰:“昌意,降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昌意。”意思是說,黃帝與嫘祖生的第二個兒子昌意,是在若水出生的。若水為今岷江上
游,而嫘祖的出生地為現(xiàn)四川鹽亭縣。嫘祖應(yīng)為“羊族”人,昌意為“龍”“羊”混血種。也就是說,“龍族”的黃帝曾“入贅”“羊族”,與縲祖結(jié)婚生子后,其 子昌意亦在“羊族”居地長大,與“羊”女結(jié)婚生子,生下另一個“龍“羊”混血種顓頊。黃帝的四代孫鯀(黃帝孫顓頊的兒子),與“羊”族的修己為妻,生下“龍”“羊”混血的大禹。大禹在中原成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并由“龍”“羊”族與其他部落形成以“龍”為圖騰的“華夏族”。同時,在“華夏族”四方形成了四大 民族集團:東夷、西戌、北狄、南蠻。“華夏族”與這四大民族集團一起,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4000余年有文字可考的文明史。而在“龍”的傳人的母系所在地-西 戌,仍為“羊”族所占據(jù),信奉“羊”圖騰,發(fā)展“羊文化”,延續(xù)至今。
因此:華夏族是“龍”的傳人,是“龍”“羊”混血人,亦是多民族的混血人,其母系為“羊”的傳人。四川三星堆“羊首龍”的發(fā)現(xiàn),為“龍”“羊”混血論提供了實物佐證。
古蜀國三星堆遺址一號坑出土了一條長著山羊頭的“龍”,被稱為“羊首龍”。“羊首龍”的龍頭上有一雙鐮形大耳和一對山羊犄角,昂首挺胸,呲牙咧嘴,頜下有
山羊胡須。同時,在二號坑出土的1號神樹上有一條從天而降的龍,被稱為“禹龍”,方頭,呲牙咧嘴,龍頭兩側(cè)有垂耳,耳上可見羊角后曲,身尾上卷,也是一條 “羊首龍”??梢?,“羊首龍”是“龍”“羊”族混血后誕生的華夏族的見證。
此外,有學(xué)者認為,華夏族為華胥族的諧音,與夏禹無關(guān)。
“龍”“羊”混血人夏禹的直系子孫已逾億人
華夏民族是多民族長期融合形成的,但其中純粹的“龍”“羊”混血人夏禹的直系子孫現(xiàn)已逾億人。據(jù)姓氏專家夏明顯考證,夏禹的直系子孫有近300個姓。這些
姓氏是夏禹的直系子孫在古代主要因分封以國為姓形成的。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寫道:“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易其國號,以章明德。故皇帝為有
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kù)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后分封,以國為姓。故有夏后氏、
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
夏明顯先生經(jīng)多年苦心搜集,匯集了近300個大禹宗族姓氏。這些姓氏,多數(shù)是以國為姓、以封地食邑為姓、以居地為氏和以爵官職稱為氏,也有以先輩名或字為氏的,還有抱養(yǎng)過繼而改他姓的。
如,以下姓氏可能是“龍”“羊”混血人夏禹的直系子孫:崇、苡、姒、董、沈、尹、譚、夏后、侶、虹、關(guān)、侯、庖、泡、弋、無弋、戈、巢、泊、幣、泊、冥、
宜、計、涂、涂山、沛、廬、縻、有扈、苻、強、扈、戶、有辛、鄂、蒲、有南、有男、啟、辛、章、鄧、華、竇、毒、曾、邱、丘、豆、稽、嵇、越、余、歐、區(qū)、甌、歐陽、歐侯、歐羊、謳、疆、徭、杭、烏、鄒、駱、諸、梅、樓、婁、劉、夏、夏侯、高、巴、孫、曹、淳于、于、淳、何、槐、孔、茍、禹、雨、佘、
鮑、包叔、成功、黨、史、李、卓、廬、王、楚、水、艾、覃、熊、胡、尚等近三百姓。這些姓氏中,并不完全是夏禹的后代。比如,劉姓中,只有劉邦賜姓的婁敬一脈系直系。那是因為夏禹直系東樓公之裔婁敬向劉邦獻關(guān)中之策,被賜姓劉。
摘自四川省科普作家協(xié)會主辦的SSWA快訊2007年7月24日第12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