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理論、隨機漫步理論、市場輪廓理論,是我最早接觸的3個系統(tǒng)性理論。 價值投資不用說。一個投資者,不管啥風(fēng)格,信奉何種理論,要想在股市長期生存下去,就得在買股票前,考慮一個價值問題,如果用激進的估值法去評估也通不過,那么,哪怕它有再好題材,再激動人心,也堅決放棄,這是我20多年始終堅持的一條底線。 隨機漫步理論,說“價格走勢完全是一種醉漢游走,毫無趨勢可言”,這顯然是錯的。但我欣賞它的思想——無論基本分析還是技術(shù)分析,都不能保證我們準確把握市場,我們賺的每一分錢都帶有一定的或然率,要想成為贏家,就得有一個好的系統(tǒng),來充分利用市場的隨機性,讓隨機成為我們的朋友。伯頓·馬基爾的《漫步華爾街》,第一個中譯本出版于1990年,是我20多年買過次數(shù)最多、送人次數(shù)最多的一本書。 ——問天臺上,能問天機? 市場輪廓理論也是我一見就鐘情的理論,雖然它和隨機漫步一樣冷僻,不招待見,但我以為,它們所以不招待見,無非是:1、他們都不是財富上的大成功者;2、他們的理論都無法量化,不能拿計算器敲敲,就給你一個明確答案。追求財富明星,追求直截了當?shù)拇_定性答案,是大多數(shù)人對理論選擇的2個基本取向。正因如此,成功的價值投資很多,但人們獨鐘巴菲特,甚至對“20世紀最聰明的基金經(jīng)理”和“最智慧的價值投資者”約翰·鄧普頓都興趣寥寥;同為成長投資,說彼得·林奇的很多,說威廉·歐奈爾的很少。 其實,細究一下就可知道,彼得·林奇的成功有4個不可缺少的東西。 思想:這是毫無疑問的。 勤奮:這是無人可比的。 傳承:富達·麥哲倫基金從20世紀60年代就以成長型投資而崛起,成為最紅的基金,而它的風(fēng)格確立與崛起離不開當時最紅的基金經(jīng)理——杰里米·蔡,了解一下歷史就可知道,蔡的崛起背后就是威廉·歐奈爾。 機遇:20世紀80年代是股票投資的黃金時期,黃金賣破銅爛鐵的股票遍地都是,有巨大潛力的成長股比老態(tài)龍鐘的價值股還低,唯一需要的就是思想,就是發(fā)現(xiàn),就是勇于打破傳統(tǒng)的投資觀念。今天,彼得·林奇的思想依然管用,但他的方法還有沒有用武之地已大可懷疑。而威廉·歐奈爾體系歷經(jīng)半個世紀,依然熠熠閃光,歷久而彌新,原因很簡單,它不需要超低估值為背景,只要有股市存在,有新陳代謝,就會有符合歐奈爾方案的股票出現(xiàn)。所以,撒普在他的《走向金融自由之路》中,將巴菲特、歐奈爾并列為股票投資的2大解決方案。 講這些并沒有貶低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意思,我們的成功,哪怕是非常微小的一點,都是站在巨人肩上取得的。我想說的是: 1、投資的世界就是每人貢獻一點點建立起來的,包括它的理論體系。 2、市場的不斷進化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變化,會使許多理論只留下一個思想繼續(xù)照耀后人,但它們的理論體系已不敷應(yīng)用。比如格雷厄姆就在臨終前一年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的價值投資理論已過時了,因為再也找不到符合這種標準的股票了”。整體估值水平的不斷高漲會帶來的投資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也會帶來市場整體行為的進化。 3、學(xué)習(xí)的目的是致用,致用的維度有2個:一是適合自己、適合當今;二是虛實相間。很多虛的理論,對市場本質(zhì)特征的把握要比實的理論更準確、更精到,所以大多數(shù)實的、用計算器敲敲就得給出明確答案的理論與方法,是要有“虛”的理論打底,才能發(fā)揮更好效果的。 ——酉水岸邊,數(shù)千年往事,盡在無言東流中。 市場輪廓理論亦稱市場邏輯,過去我們重點介紹的是它的價值中樞,現(xiàn)在坊間一提到它,重點也在價值中樞——TPO。其實,這個理論是由一個思想、三個分部構(gòu)成的。一個思想就是和長線投資者站在一起,“最聰明的投機者總是和長線投資者站在一起”。三個內(nèi)容全是圍繞這一思想展開的:價值中樞,發(fā)現(xiàn)長線投資者的力量及他們能接受的價格所在;市勢類型與開盤形態(tài),發(fā)現(xiàn)他們在干什么或想干什么;轉(zhuǎn)勢三部曲,觀察他們對價格和趨勢的態(tài)度。 按史太米亞劃分,市勢有7種類型:單邊市、強勢單邊市、平衡市、變形平衡市、中立市、上落市、無趨向市。 單邊市和強勢單邊市,前半段相同,都是以較小的波幅拉開序幕,看上去似乎沒戲了,最后卻釀成大幅上升或下跌。但后半段不同,后者是從頭強到尾,如2006年;前者是虎頭蛇尾,如2009年。所以,它們可歸并到一起。 平衡市和變形平衡市的結(jié)果一樣,區(qū)別在前半段。前者以巨大的波幅拉開序幕,隨后就在開盤初段形成的高低幅度內(nèi)波動;后者前半段和單邊市一樣,后半段卻風(fēng)雨突變,最后形成平衡市,所以也可歸并到一起。 中立市和上落市,走法一樣,都是創(chuàng)新高后下跌,并創(chuàng)新低,創(chuàng)了新低再上漲;或是創(chuàng)了新低后上漲,并創(chuàng)新高,創(chuàng)了新高又下跌。只是中立市的波幅大,上落市的波幅小,所以也可歸并到一起。 無趨向市,看看農(nóng)行每天的走勢,就知道了。 強勢單邊市—— 單邊市—— 平衡市—— 變形平衡市—— 中立市—— (所有分時圖均來自天賜材料,去年做過,不代表任何暗示意義) 按史太米亞觀點,市場的功能就是交易,讓買者可痛痛快快買,賣者可痛痛快快賣,如果雙方都不痛快,市場的交易功能就喪失,就得求變。波幅越小,市場的交易功能越弱,尤其是經(jīng)過大幅上升、下跌后,波幅的極度縮小還意味著長線投資者對價位的判斷已有變化,對趨勢能不能延續(xù)也有了一些疑慮。所以在史太米亞轉(zhuǎn)勢三部曲中,波幅縮小是第一部——“必要”但“非充分”條件?;仡^看看就可知道,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頂,都伴隨著波幅的縮小。 波幅的大小也和市勢類型有一定關(guān)系。開盤初段的波幅越大,形成平衡市的可能性越大。很多股民看到一只股票開盤就直線飆升,常常會心動,奮勇追進,但往往追進后就買在全天的高價區(qū),當天套住,第二天能不能賺錢不知道!原因就在于此。 以大盤的年度走勢來說,也是如此。自1993年到2016年,1月份波幅超過20%的有1993、1995、2002年、2008、2016年,除了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是個特例,形成了下跌單邊市,其余4個年份,無不是平衡市與中立市。反之,1996年、1999年、2005和2006年、2009年、2013和2014年,1月的波幅無不在10%以下。除了1999年,基本上,只要形成了熊市——趨勢性下跌,年線2陰再加首月波幅極度收縮,就是過去20多年由熊轉(zhuǎn)牛的通用模式。 有人會說,世界不會變嗎?當然會!沒有一成不變的市場,過去的模式不會總是適合今天、適合未來,它們總有過時的一天。但你能肯定“變”就在今朝嗎?如果不能肯定,那么,憑啥不把應(yīng)付變的任務(wù)交給本來就隨行就市的交易系統(tǒng),卻偏偏要去拍自己那顆本來就不夠聰明的腦袋,憑空構(gòu)想出一個已變化了的世界,然后拋棄一切,鉆進自己的幻想之門? “這市場變得不會太多。循環(huán)一次又一次,主要的原則依然適用,不同的是參與的群眾換了一批又一批”。 “只有盡可能多地保留舊思想,新思想才能成為引導(dǎo)我們走向未來的中介”。 2句話,前一句出自威廉·歐奈爾。后一句出自詹姆斯。 |
|
來自: chenxw04 > 《金學(xu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