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是忠貞的象征 趙孟堅是宋宗室第十世孫,宋亡后他隱居畫蘭以示清高。據(jù)說蘭花從此成為忠貞的象征。而他的堂弟趙孟頫(書法家、畫家)由于在元朝做官,有棄宋之嫌,故從不畫蘭。著名畫家鄭思肖擅長畫蘭,宋滅之后,元朝統(tǒng)治者慕名請他作畫,結(jié)果竟被嚴詞拒絕。此后他畫的蘭花,一直都是露根的,且不著地,旁人問其故,他答曰:“國土之不存,蘭根焉能著地?”借以抒發(fā)其愛國之心與亡國之痛,傳為千古佳話。 花卉寫生圖冊 黃居寀 墨蘭圖 南宋 趙孟堅(1199~1264) 墨蘭圖 宋 鄭思肖(1241~1318) 著色蘭竹圖 元 趙雍(1289~1360) 蘭竹石圖 明 文徵明(1470~1559) 雙鉤蘭花圖 明 仇英(1482~1559) 四季花卉圖卷 明 王穀祥(1501~1568) 墨蘭圖 明 陳元素(陳古白) 百花圖 明 周之冕 蘭花圖 明 徐渭(1521~1593) 素竹幽蘭 明 馬守真(1548~1604) 長春圖 明 藍瑛(1585~1666) 蘭花圖 明 白丁 花卉草蟲圖 明 杜大成 蘭竹圖冊 清 諸昇 水仙蘭花圖 清 八大山人(1626~1705) 蘭竹雙清圖 清 石濤(1630~1724) 國香春霽圖 清 惲壽平(1633~1690) 蘭石扇面 清 蔣廷錫(1669~1732) 蘭花圖 清 李鱓(1686~1762) 紅蘭花圖 清 金農(nóng)(1687~1763) 蘭花圖 清 鄭燮(1693~1765) 蘭石圖 清 李方膺(1695~1755) 蘭花圖 清 卓秉勛 蘭花圖 清 王素(1794~1877) 蘭花圖 清 余稺 香騷遺意圖 吳昌碩(1844~1927) 蘭花圖 齊白石(1864~1957) 蘭有馨香 陳半丁(1876~1970) 蘭花圖 馮超然(1882~1954) 蘭花圖 徐悲鴻(1895~1953) 蘭花圖 潘天壽(1897~1971) 蘭花圖 張大千(1899~1983) 蘭竹雙清圖 李苦禪(1899~1983) 蘭花圖 董壽平(1904~1997) 蘭竹圖 啟功(1912~2005) 教程: 畫蘭也叫“寫蘭”、“撇蘭”,要以書法之用筆“寫”出蘭之形、之神、之品格。應(yīng)以清為上。 1.如作草書一樣,寫成一組: 2.按心中設(shè)計安排另一組,兩組要有向背等變化: 根據(jù)需要接葉,接葉要肯定,不要留下接痕。用筆要有提按關(guān)系: 斗方構(gòu)圖一般應(yīng)占夠三邊才會好看,所以畫蘭不但要有主次安排,更應(yīng)將氣韻延向三邊。 畫花要舒展灑脫,所謂喜氣寫蘭,力求婀娜多姿,疏密有致,方可觀也。花同樣要有疏密,反轉(zhuǎn)呼應(yīng)等關(guān)系 畫蘭長葉不可多,多則俗氣;短葉不可少,少則不茂。待花畫完,不要急著點心,應(yīng)先收拾葉子。平行的要破,等長的要加。等花心處稍干,以濃墨筆點花心。 為了不使長葉散氣,所以要堵,給右下畫石頭來堵氣。畫石頭應(yīng)用長鋒,逆鋒向左戳去,而后調(diào)換筆鋒方向擰筆畫下,再以托筆拉回,勾起畫出石頭輪廓。 石頭輪廓畫完,皴出陰陽,石分三面,要畫出立體感。提款位置很重要,要與畫面協(xié)調(diào)并起到平衡畫面的作用。 此種畫法的優(yōu)點是不容易畫壞。過去的“一筆長,二筆短,三筆破鳳眼”容易讓人都畫成長葉。而此種畫法是先畫短葉,那里需要長的加接就行,所以容易掌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