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有IDG,后有紅杉。 媒體訓練營3月14日報道 文|高春亮 2005年前后,是中國互聯網產業(yè)發(fā)展最快的時期。騰訊、百度相繼上市,雅虎中國與阿里巴巴實現業(yè)務合并。這一波浪潮催生創(chuàng)投迎來新的機遇。 2005年夏天,硅谷知名風投公司聯合組織了一次中國旅行。他們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未來中國或成全球最大的市場。于是,大批外資基金紛紛在中國設立機構,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紅杉資本。那時,紅杉資本被認為是美國最大也是最成功的風險投資公司。 同年,中國證券市場迎來“股改全流通”,守候多時的本土創(chuàng)投看到了曙光、迎來新生。 清科數據顯示,2005年,活躍在中國的中外創(chuàng)投機構共募集到40億美元的基金,相當于過去3年募集資金的總和。 這一年成為中國創(chuàng)投的分水嶺。2005年之前是IDGVC的黃金時代;2005年之后便是紅杉的黃金時代。IDGVC錯過的阿里巴巴、京東、美團、餓了么等,紅杉資本全部一一命中。 老牌VC 唐·瓦倫丁,大學畢業(yè)時是個銷售員。隨著產品市場的擴大,他憑借自己的銷售業(yè)績做到了銷售主管。生活過的很滋潤,但這并不是他的目標,于是開始創(chuàng)業(yè)。他曾說:“我的使命是繼續(xù)奔跑。” 創(chuàng)業(yè)的經歷讓唐·瓦倫丁有了很高的市場判斷力,自己嘗試小額投資。1972年,越來越老練的唐·瓦倫丁建立起一家風投機構。這家機構便是紅杉資本,名字源自加州最大、最長壽的紅杉樹。 這是硅谷最早的風險投資機構。紅杉資本投資了蘋果、谷歌、甲骨文、雅虎等知名互聯網公司,唐·瓦倫丁被稱之為“硅谷風投之父”。 唐·瓦倫丁的投資標準是“下注于賽道,而非選手”,而此也成為紅杉的一個投資策略。這是紅杉資本與IDGVC一個最大的不同,當時IDGVC的投資策略是只投人。于是,熊曉鴿錯過了鄉(xiāng)村教師馬云、中關村屌絲劉強東。紅杉資本中國創(chuàng)始人沈南鵬抓住了機會。 而結緣紅杉資本,沈南鵬曾說:“從1972年到2005年的30多年歷史里,紅杉抓住了每一個時代的技術浪潮,在硅谷占據這么大的市場份額,幾乎變成了‘科技投資’的代名詞,我被深深吸引。” 紅杉崛起 業(yè)內人士認為,紅杉的成功主要是對機會的把握與強大的資金后盾。 紅杉資本中國第一期募資2億美元;2007年5月,開始第二期創(chuàng)業(yè)基金的籌備,并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成長基金;2008年又成立了10元規(guī)模的人民幣基金。紅杉的發(fā)展速度,令人詫異。短短三年時間,紅杉資本中國便兼具VC/PE項目,同時擁有美元和人民幣基金。 那個時候,風投界的中堅力量IDGVC整個基金的總規(guī)模僅有2億美金。雙方差距懸殊。也正是那個時候,移動互聯網大潮來臨。 沈南鵬曾總結說:“紅杉資本的大投資有三波。第一波是電子商務,包括其延伸,比如美團、大眾點評這樣的本地服務。中國有高密度的城市人口,物流成本低,所以能造就本地服務市場上的大公司。第二波是互聯網的內容產品。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今日頭條和當年的新浪;第三波是共享經濟,從出行到其他領域,都展現出不錯的投資機會。” 據統(tǒng)計,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于2005年9月在中國成立,截至2016年11月,投資了494個項目。其中包括:京東商城、聚美優(yōu)品、餓了么、美團、airbnb等諸多國內知名企業(yè)。 當然,沈南鵬和熊曉鴿一樣,是人不是神。沈南鵬回憶說:“我們這個行業(yè)其實永遠充滿遺憾,比如說對京東的投資,我們只投了1億多美元,為什么沒再投4億美元?” VC是一種高境界的賭博。沒有人會有百分之一百的判斷,有失有得,這就是VC行業(yè)最有意思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