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武術之鄉(xiāng),從古至今,武林高手層出不窮,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創(chuàng)出“太祖長拳”,后來的戚繼光和俞大猷等都是武林高手。在很多武俠小說里,高手神出鬼沒,武功驚天動地,雖然有所夸張,但也說明武林文化深入國人骨髓。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清末十大武林高手,看看那個烽火硝煙的動蕩年代,中華大地上產生哪些挑戰(zhàn)人類極限的武術高人。 第一個,董海川 董海川(1797年—1882年)生于清代嘉慶年間,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縣人,著名武術家,曾在九華山云盤老祖門下學藝。 他身材魁梧、臂長手大、膂力過人、擅長技擊,鐵砂掌、太極拳都不是他的對手。主要成就是:威名震河朔,創(chuàng)立和傳播八卦掌。 第二個,王正誼 王正誼(1844年—1900年),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京師武林名俠。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和譚嗣同是好友。 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靖赴國難,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位列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高手譜中,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 第三個,黃飛鴻 黃飛鴻(1856年-1925年),原名黃錫祥,字達云,號飛鴻,幼名飛熊,生于佛山市南海縣,是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一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著名中醫(yī)。 他平生絕技有雙飛砣、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羅漢金錢鏢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癡”之雅號。其中“佛山無影腳”因為影視劇,而廣為流傳。 第四個,霍元甲 霍元甲(1868-1910),天津人,愛國武術家,“迷蹤拳”第七代傳人。1909年揚名上海,并創(chuàng)辦了精武體育會,培養(yǎng)了大批武術人才,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1910年,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余名技擊高手與霍較藝,敗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間見霍嗆咳,推薦日本醫(yī)生為其治療,最終中毒身亡,疑是被日本人下毒害死。 鞏成祥(左),王子平(中) 第五個,王子平 王子平(1881年-1973年),河北滄州人,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受家風影響,王子平自幼習武,擅長查拳與太極,龍泉劍,有“神力千斤王”之稱。 他曾先后挫敗過“世界第一大力士”俄國康泰兒、西方力士馬志尼、阿拉曼、柯芝麥、沙力文等。1923年(民國12年)創(chuàng)辦中國武術社,還自創(chuàng)“青龍劍”。 第六個,杜心武 杜心五(1869一1953),名慎媿,出生于湖南省慈利縣,人稱南北大俠,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是自然門開山鼻祖徐矮師的獨傳高足,也是自然門第二代掌門人。 曾擔任宋教仁、孫中山先生等人的保鏢。因為其身材瘦削,被稱為俠骨。在日本留學時,曾經飛腿打敗相撲,又被稱為神腿。1953年7月8日,八十四歲的杜心五在打坐時安然去世。 第七個,韓慕俠 韓慕俠(1877-1947),天津津南區(qū)大韓莊人,形意拳、八卦掌大師,曾先后隨張占魁、應文天等九位師傅習武,編采百家而獨具一幟。 韓慕俠將形意拳、八卦掌融會貫通,自成一派。民國元年創(chuàng)建天津中華武士會,他是電影《武林志》里東方旭的原形。 第八個,李存義 李存義(1847-1921),原名存毅,字肅堂,后改名存義,河北深縣人。少年時就長習長短拳技,中年師形意拳名家劉奇蘭學藝,后至京與程廷華等為友,并兼從董海川習八卦掌。 1900年,以53歲之齡,毅然投身義和團,手持單刀上陣,奮起抗擊外敵,一時間'單刀李'之名,不脛而走。晚年棄鏢行,專志授徒。宣統三年(1911),與葉云表在津創(chuàng)辦中華武士會。后任教上海精武體育會、南洋公學院(交通大學前身)等地。生前于北方武術界威望甚高。 第九個,孫祿堂 孫祿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祿堂,河北順平縣北關人,孫式太極拳暨孫門武學創(chuàng)始人,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武神,萬能手,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曾信手擊昏挑戰(zhàn)的俄國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愈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五名技擊高手的聯合挑戰(zhàn)。 第十個,尚云祥 尚云祥(1864年-1937年),武術家,形意拳大師,尚氏形意拳創(chuàng)始人。尚云祥先拜李存義為師,后得郭云深真?zhèn)鳌?/p> 他體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卻以“大桿子”、“半步崩拳”、“丹田氣打”及實戰(zhàn)武功名震武林。曾被清朝大內總管李蓮英聘請護院,曾在李存義在北京的沛城鏢局,保定的萬通鏢局主持鏢局。 列位看官,對于清末十大武林高手,你認為哪一個武功最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