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注:一作朱斌詩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古今詩話》: 河中府鸛雀樓,唐人留詩者極多,唯王之渙、李益、暢當詩最佳。 《詩藪》: 對結(jié)者須意盡,如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高達夫“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語不得乃可。 《唐詩解》: 日沒河流之景,未足稱奇,窮目之觀,更在高處。 《唐詩選》: 玉遮曰:不明說“高”字,已自極高。 《唐詩訓解》: 結(jié)語天成,非可意撰。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敬曰:大豁眼界。 《唐詩摘鈔》: 空闊中無所不有,故雄渾而不疏寂。 《增訂唐詩摘鈔》: 兩對工整,卻又流動,五言絕,允推此為第一首。 《而庵說唐詩》: 作詩最要眼界開闊。鸛雀樓,今在河中府。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已極壯觀。而之渙此作,亦遂寫煞。 《唐賢三昧集箋注》: 上二句橫說樓所見之大,下二句豎說樓所臨之高。 《唐詩別裁》: 四語皆對,讀去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唐詩箋注》: 通直寫其地勢之高,分作兩層,虛實互見。沈存中曰:“鸛雀樓前瞻中條山,下瞰大河?!鄙鲜执缶辰缫驯M,下十字以虛筆托之。 《詩法易簡錄》: 先寫登樓,再寫形勝、便嫌平衍,雖有名句,總是卑格。此詩首二句先切定鸛雀樓境界,后二句再寫登樓,格力便高。后二句不言樓之如何高,而樓之高已極盡形容,且于寫景之外,更有未寫之景在。此種格力,尤臻絕頂。 《唐詩近體》: 王堯沖曰:首二句已盡目力所窮矣,下作轉(zhuǎn)語,言若欲窮目力之勝,庶此樓上再上得一層更好。此詩人題外深一層作此虛想也。 《詩境淺說續(xù)編》: 前一句寫山河勝概,雄偉闊遠,兼而有之,已如題之量;后二句復馀勁穿札。二十字中,有尺幅千里之勢。 《唐詩鑒賞辭典》: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據(jù)《清一統(tǒng)志》記載,樓的舊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濟縣,唐時為河中府)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蓖踔疁o的這首五絕是“唐人留詩”中的不朽之作。 詩的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寫得景象壯闊,氣勢雄渾。這里,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我們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是天空景、遠方景、西望景。次句寫目送流經(jīng)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就次句詩而言,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去天邊而產(chǎn)生的意中景,是把當前景與意中景溶合為一的寫法。這樣寫,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 杜甫在《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有“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兩句,雖是論畫,也可以用來論詩。王之渙的這兩句寫景詩就做到了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 詩筆到此,看似已經(jīng)寫盡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詩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樣兩句即景生意的詩,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這兩句詩,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同時,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從這后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而含意深遠,耐人探索。這里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 就全詩而言,這首詩是日僧空海在《文鏡秘府論》中所說的“景入理勢”。有人說,詩忌說理。這應當只是說,詩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說理,而不是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象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并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這是根據(jù)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這首詩在寫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它是一首全篇用對仗的絕句。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苯^句總共只有兩聯(lián),而兩聯(lián)都用對仗,如果不是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離破碎。這首詩,前一聯(lián)用的是正名對,所謂“正正相對”,語句極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顯示出所寫景象的雄大;后一聯(lián)用的是流水對,雖兩句相對,而沒有對仗的痕跡。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夢溪筆談》中曾指出,唐人在鸛雀樓所留下的詩中,“惟李益、王之渙、暢當三篇,能狀其景”。李益的詩是一首七律;暢當?shù)脑娨彩且皇孜褰^,也題作《登鸛雀樓》。全詩如下:“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痹娋骋埠軌验?,不失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渙的這首詩在前,比較之下,終輸一籌,不得不讓王詩獨步千古。 (陳邦炎) 《漢語大詞典》:鸛雀樓(鸛雀樓) 拼音:guàn què lóu 唐代 河中府 的名勝。原在 山西 蒲州府 西南(今 永濟縣 ),前瞻 中條山 ,下瞰 大河 。因常有鸛雀棲息,故名。后為河 水沖沒。唐 詩:“ 鸛雀樓 西百尺檣,汀洲云樹共茫茫?!彼?nbsp;沉括 :“ 河中府 鸛雀樓 ,三層,前瞻 中條 ,下瞰 大河 ?!鼻?nbsp;詩:“京華故國俱千里,心折西風 鸛雀樓 ?!?/div>《漢語大詞典》:五言絕句(五言絕句) 拼音:wǔ yán jué jù 詩體之一。始于 南朝齊梁 ,至唐 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韻,可押平韻或仄韻。宋 :“五言絕句難于七言絕句?!泵?nbsp;:“ 楊伯謙 云:‘五言絕句, 盛唐 初變 六朝 子夜體?!币嗍》Q“ 五言絕 ”、“ 五絕 ”。明 :“五言絕,調(diào)易古;七言絕,調(diào)易卑。”清 :“五言絕發(fā)源,別無謬巧,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彈丸脫手為妙?!鼻?nbsp;:“五絕只二十字,最為難工?!?/div>《漢語大詞典》:白日 拼音:bái rì (1).太陽;陽光。:“白日晼晚其將入兮,明月銷鑠而減毀?!睗h :“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保骸扒嚓P望斷,白日西斜。恬源靚霧,壟首暉霞。”唐 詩:“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鼻?nbsp;黃鷟來 詩:“層林翳遠空,白日忽西匿?!?nbsp;(2).喻指君主。:“去白日之昭昭兮,襲長夜之悠悠?!?nbsp;張銑 注:“白日喻君,言放逐去君?!碧?nbsp;之二:“昆浪 黃河 注, 崦嵫 白日頹?!?nbsp; (3).白晝;白天。:“今若背親逞怒,白日殺人,赦若非義,刑若不忍,將如之何?”唐 詩之六:“野鶴清晨出,山精白日藏?!痹?nbsp;第三折:“我白日里就見個簸箕星?!钡诹呋兀骸鞍兹绽锷星译y行,黑夜里怎生敢宿?” 管樺 :“從南方吹來的熱風,就是在這夜晚也沒有減低它的熱度,只有壓倒了青草的露水,散發(fā)出白日所沒有的涼氣。” (4).時間;光陰。漢 王符 :“此等之儔,既不助長農(nóng)工女,無有益于世,而坐食嘉谷,消費白日,毀敗成功?!?nbsp;三國魏 之六:“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碧?nbsp;:“既無長繩系白日,又無大藥駐朱顏?!彼?nbsp;詩:“志士惜白日,高車無停輪?!泵?nbsp;:“世間白日如過隙,誰能耐煩等爾一落筆遂三十年也?!?nbsp; (5).人世;陽間。唐 詩:“一閉黃蒿門,不聞白日事。”唐 詩:“青春辭白日,幽壤作黃埃?!彼?nbsp;:“遐福未終,大期奄及。去白日之昭晰,歸下泉之窈冥?!?/div> 《漢語大詞典》:黃河 拼音:huáng hé 中國 第二大河。上源 卡日曲出 青海省 巴顏喀拉山脈 各姿各雅山 麓,東流經(jīng) 四川、 甘肅、 寧夏、 內(nèi)蒙古、 陜西、 山西、 河南 等省區(qū),在 山東省 北部入 渤海 。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晉 :“覽百川之弘壯兮,莫尚美于 黃河 ?!保骸?nbsp;黃河 ,自唐 以前,皆北入海。” 魏巍 :“你還會看見 黃河 ,奔騰不羈的 黃河 ?!?/div>《漢語大詞典》:海流 拼音:hǎi liú (1).指泮水。即太學四周的流水,象征德化流行。:“ 太液 昆明 ,鳥獸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 李善 注引:“辟雍,水四周于外,象四海也。” (2).指流動的海水。漢 應玚 之二:“晨夜赴滄海,海流亦何抽?!?nbsp; (3).指海水的流速。 林建征 :“他那像鋼琴家一樣熟練的手,敏捷地在計算機的鍵盤上跳動著,進行那要通過160道計算才能得出的海流數(shù)字。” (4).即洋流。參見“ 洋流 ”。 《漢語大詞典》:千里目 拼音:qiān lǐ mù 謂遠望之目。晉 :“舉翮撫 三秦 ,抗我千里目。”唐 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彼?nbsp;詩:“醒來送歸雁,一寄千里目?!?nbsp;《漢語大詞典》:層樓(層樓) 拼音:céng lóu 高樓。漢 繁欽 :“象玄圃之層樓,肖華蓋之麗天?!彼?nbsp;詞:“縱西北層樓萬尺,望重城那見。”元 詩:“半空云氣層樓暗,四月江 南欲雨天?!?nbsp;賀敬之 :“我胸中的層樓呵,有八面來風!” 分類: 高樓 《漢語大詞典》:更上一層樓(更上一層樓) 拼音: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語本唐 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現(xiàn)常用為更加提高一步之義。 臧克家 :“他身兼好多職務,多得連他自己一口也說不清楚,工作緊張,交往繁忙,座上客常滿,情況較諸抗戰(zhàn)時期在 重慶 主持‘抗協(xié)’的時候,更上一層樓了。” |
|
來自: 昵稱41107243 > 《古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