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養(yǎng)身心貴在兩點:一是心靜,二是持敬。 心靜 靜,即是指任憑外界喧嘩繁鬧,自己的心仍靜如止水,不為外界所迷惑,更不會隨波逐流。靜是一種功夫。靜不是平居無事時的木訥少言,而是身臨險境時的處變不驚。 程明道云:“所謂定者,動亦定,靜亦定,無將迎,無內(nèi)外?!?strong>明道先生所謂靜,乃是指心不隨物轉(zhuǎn)的一種境界。無論環(huán)境如何喧鬧,心還是靜的。 心不隨物轉(zhuǎn) 靜則心不妄動。能做到心靜的人,心思始終如一,精神安寧,不生煩惱。從這種不妄動中可以生發(fā)出無限定力。這種定力可以讓人“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無論環(huán)境怎樣變化,都能立定腳跟,不被環(huán)境控制。一個氣性浮躁、資質(zhì)平庸的人,遇事必會慌亂。平日里縱有十分的聰明,也只能用出七分的功力。而一個心靜的人,縱然只有七分的聰明,卻有在危亂中擺脫環(huán)境影響,把持自己本心的定力。有了這樣的定力,就有了以不變應(yīng)萬變的能力。清人翁同龢有一副著名的對聯(lián)“每逢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靜則心不妄動 諸葛亮“空城計”不勝在智謀,而是勝在處變不驚的定力,淝水之戰(zhàn)亦離不開謝安“為君談笑靜胡沙”的氣魄。時刻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能做到真正心靜的人,可以托大事,可以成大功,可以拜上將軍。 所謂持敬,即是指對萬物存一顆敬畏之心,使自己時刻保持清醒而不混沌。曾國藩在給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寫道:“敬則無驕氣,無怠惰之氣”。說的人在顯達時往往會生出驕墮之心,做出種種傲慢無禮、自取滅亡的事情,這時候則需要用一顆持敬之心去矯正它?!恫烁T》里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痹鴩f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這“三畏”說的是:”從政為官,上要對君父有敬畏之心,才不至于做出僭越之事;下要對百姓蒼生懷敬畏之心,才不至于做出傲踞之行;同時也要知道人生命運的變幻無常,有順境也有逆境,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存敬畏之心 敬是一種持養(yǎng)的功夫。只有存著一顆敬畏的心思,才能時刻提醒自己在紛繁復(fù)雜的人世間謹言慎行,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才能在平居無事時居安思危、籌劃更長遠的事業(yè);才能不為暫時的名利所迷惑,時刻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不死寂,亦不昏沉,時常此保持清醒之頭腦,自如地應(yīng)對萬事。最后進步、得益最多的,正是時時持敬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