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蘇州的人都知道,在蘇州閶門外,有一座虎丘山,山下有一水池,名叫“劍池”。1955年,蘇州市政府啟動虎丘園林保護修葺工程,在將“劍池”水抽干之后,人們在池東部的巖壁上,發(fā)現(xiàn)一塊石刻。上面內(nèi)容記載的是: 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蘇州天氣大旱,劍池水干之后,唐伯虎、王鏊等人在池底部發(fā)現(xiàn)一個石洞,并撿到一個頭蓋骨。唐伯虎認定這就是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墓,正當眾人想繼續(xù)探索之時,被趕來的官員制止,官員認為這是吳王陵墓不可輕動,隨后派人將石洞用石頭重新封砌上。 吳王闔閭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君主,他在為期間重用伍子胥、孫武等人,吳國實力不斷壯大,在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一舉攻占楚國都城,威震江南。在公元前496年對越國的一場戰(zhàn)斗中,吳王闔閭被越國大將重傷,回國后不就死去。 闔閭死后,由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王位。史書記載,夫差在蘇州虎丘為父親修建陵墓,前后征調(diào)數(shù)十萬民夫,為了搬運巨大的石料,甚至動用了大象。在大墓周圍用人工開挖池塘,墓上面修筑巨大封土形狀像小山丘。夫差知道父親生前最喜歡寶劍,就在下葬之時,將“扁諸”、“魚腸”等天下名劍,以及3000多把寶劍一起放入墓中,所以才有“劍池”的說法,吳王闔閭墓也被人稱為“劍冢”。
吳王闔閭墓中的寶劍、珍寶成了歷代盜墓賊垂涎的目標,甚至很多帝王都曾親自前往盜挖吳王闔閭墓,以求那幾千把傳世名劍。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曾經(jīng)親臨蘇州,指揮大軍尋找挖掘闔閭墓,但因為不了解墓葬具體位置,只得無功而返。到了三國時期,割據(jù)江南的孫權聽說闔閭墓后,親自帶兵前往虎丘挖掘,結(jié)果也是一無所獲。 闔閭墓歷經(jīng)二千余年,從各類記載來看,該墓仍保持完好。1978年,虎丘劍池的水再次被抽干,考古人員對池低的石洞進行了探查,發(fā)現(xiàn)一個“人”字形穴,高約3米,可容單人出入,洞底橫疊三塊石板,最上面一塊已經(jīng)脫位, 斜倚在下面的石板上,種種跡象顯示為人工所為。 但是劍池上方就是虎丘塔,為了保護虎丘塔基不受破壞,考古人員一直沒有敢移動石洞中的石板,也就沒有對墓葬進行試掘。關于吳王闔閭墓是否真的就在洞中,這個纏繞人們兩千多年的秘密,也就不得而知了,只能期待今后更多的發(fā)現(xi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