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又三九,已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段,對于那些天一冷往往手腳冰涼的朋友來說,最希望的就是能夠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為了增強抗寒能力,降低生凍瘡的概率,平時應(yīng)該多吃什么食物御寒呢?足三里、涌泉穴是抗寒補腎的關(guān)鍵穴位,您知道這些穴位在哪么? 這些都是上次健康養(yǎng)生講座的內(nèi)容,您要是沒來得及聽,可別再錯過今天啦,阿福已經(jīng)把上期的講座的重點劃出來了,一起來復習吧! 重點 01 辨別:哪些人冬季更怕冷? 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陽虛或者血虛人群,最容易怕冷。陽虛,簡單的說就是陽氣不足,能量代謝緩慢,導致整個身體的熱量不足,內(nèi)臟功能也會相對低下;而血虛,導致身體的末端血液供應(yīng)不足,血液供應(yīng)不充分,從而感到寒涼。 對于這些人來說如何來溫暖她們的身體呢?下面我們分體質(zhì)來詳細介紹: ▼ 陽虛 陽虛是典型的怕冷體質(zhì),主要癥狀是面色白、手足不溫、苔白而潤、脈虛弱,改善陽虛體質(zhì)主要是助陽。從食補上來說,最離不開的便是肉類了。肉類味美氣香,滋補效果也很強。比如羊肉、狗肉、驢肉、牛肉、雞肉等。在產(chǎn)后女性的古方“當歸生姜羊肉湯”中就清楚地表明羊肉的溫補效果。雞肉搭配枸杞、紅棗、板栗甚至人參煲湯,溫陽健氣血,實為冬季另一補。 肉桂是一味藥食兩用的食材,是桂樹的樹皮剝落后風干制成,能助陽。肉桂味辛、甘,偏熱,有獨特的香氣,在十全大補湯中也有,溫補陽氣,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jīng)之功效,用于腰膝冷痛,陽虛引起的手腳冰冷、宮寒痛經(jīng)。配以其他食材比如當歸、羊肉能氣血同補,起到御寒抗寒的功效,老少皆宜。 肉桂驅(qū)寒妙用:冬日覺得腳趾冰凍、步履艱難,可將肉桂磨成細粉末后撒入襪子深處,能起到助陽氣和發(fā)溫熱的效果,穿上肉桂襪后不到幾分鐘就有效果,且香氣久存。孕婦應(yīng)避免肉桂的大量食用。 血虛 血虛的人往往畏寒怕冷,反之則不怕。陰血不足則血虛,血虛主癥為面色萎黃.眩暈.心悸.失眠.脈虛細等,血弱則氣滯,因此血虛還夾雜著氣虛成為氣血兩虛。 在食材的選擇上可以食用些補氣血的食物,比如黑棗性溫味甘,有補中益氣、補腎養(yǎng)胃的補血功能。紅肉從營養(yǎng)學角度來說,紅鐵較豐富,能預防和輔助治療缺鐵性貧血,緩解貧血引起的頭暈、四肢寒冷等。另外脾胃功能好的人群,可以用阿膠糕適當?shù)囟钸M補,能活血、止血、安胎、提高免疫力。 重點 02 進補:食材和藥材的完美結(jié)合 怕冷除了體質(zhì)原因,也可能跟疾病因素或平時的生活習慣有關(guān)。因此,從總體上說,對于怕冷的朋友,冬季應(yīng)該多食溫陽的食物,動物性食物中,大家最常見的就是“羊肉、牛肉、狗肉“以及”豬肚“。在水里面生活,又活動頻繁的動物,如”黃鱔、蝦“、大多數(shù)魚都是熱性的食物。植物性食物中,韭菜、洋蔥、香菜是熱性的;許多北方的大料也都是熱性的,比如茴香、桂皮。水果中,大棗(干)的熱性最大,而且補血,可以常吃。 黑豆羊肉煲:溫陽補腎第一方 材料:羊肉500g、黑豆50g、胡蘿卜1根、蔥段適量、姜片5片、料酒2勺、生抽2勺、鹽少許、干辣椒2個 做法: 1. 把挑選好的黑豆泡一晚上取出,將胡蘿卜去皮切塊,羊腩肉剝筋去膜,切大塊,焯水后用流動的水沖去血沫子和白色絮狀物,瀝走水分后抹干撈出; 2. 起油鍋,緩緩放入姜片、大蔥等爆香,羊腩肉塊快速翻炒,再倒入胡蘿卜塊,繼續(xù)翻炒,等胡蘿卜塊和羊肉塊的表面都吸油后,聽到鍋內(nèi)滋滋滋的聲響,快速噴入大把黃酒或燒酒,把酒精蒸發(fā)后,添倒入一大碗高湯,加入泡好的黑豆,加冰糖、鹽、生抽; 3. 文火共同燜制約2小時,中途可翻鍋、加湯; 4. 湯汁濃縮后即成香噴噴、熱乎乎的羊肉煲。 有兩道茶,對于偏寒的朋友,可以經(jīng)常服用,慢條斯理的調(diào)整體質(zhì) 龍眼30g、山楂20g,開水泡30分鐘后可以飲用 “生姜10g,紅糖30g,大棗2顆。把大棗掰開,生姜切片,加入紅糖,用開水浸泡30分鐘后飲用 重點 03 共享:在家就能做的防治凍瘡處方劑 寒冬時節(jié)常有個困擾人的問題”凍瘡” 凍瘡的地方,往往是我們身體的末端部位,比如雙手、雙腳、還有就是鼻子、耳朵。凍瘡一般是由寒濕引起的血瘀,因此在預防凍瘡時,應(yīng)注重保暖和活血。中醫(yī)在防治凍瘡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既有內(nèi)服、外用的方法。防治凍瘡的中藥往往是熱性或者活血的,熱性的中藥有生姜、附子、艾草、桂枝、細辛、吳茱萸、辣椒;活血的中藥常常用紅花或紅花油、當歸、山楂、三七。另外,為了增加效果,會使用祛濕散寒、消腫散瘀的一些食材或者中草藥,比如紫皮蒜、花椒、白茄根、蔥須等。 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實用的防治凍瘡的小方劑:將蔥須和茄根各100克,適量生姜,用水煎煮,每天擦洗患處1-2次,就可以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沒有凍瘡的,也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在這個藥方中,生姜具有溫陽、發(fā)散的作用;蔥須昧辛,性平祛風散寒并且有散瘀的作用;白茄根有散血,消腫,祛濕的功效。三者結(jié)合起來,生姜溫陽為補本、蔥須散寒為驅(qū)邪,白茄根散血消腫治標,可謂是標本兼治、攻伐并用。 重點 04 艾灸:冬天的好伙伴,溫灸御寒正當時 對于老人的補腎,建議使用理療的艾灸方式,因為老年人畢竟脾胃功能弱,如果滋補之物進食過度,反而不好。而艾灸是一種安全、有效卻成本低廉的古老的養(yǎng)生、治病的方式。艾灸的主要穴位有“涌泉穴”,“腎腧穴”,“命門穴”,“關(guān)元穴”,“神闕穴”。 ▲艾灸常見穴位圖解 艾灸 艾灸是一種安全、有效卻成本低廉的古老的養(yǎng)生、治病的方式 也許朋友會問,艾灸這么專業(yè),我們可以自己操作么?其實艾灸很簡單,尤其是當今社會發(fā)明了很多艾灸的小工具,其中的“隨身灸”工具,一個人在家里足以應(yīng)付。艾灸的穴位也不需要像針灸那樣準確,只要隨身灸可以覆蓋到穴位即可。 ▼ ▲隨身灸:將“艾”健康隨行 以上就是上次講座的全部要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防寒小知識也可以私信阿福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