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欄目中,我們了解到了海洋和陸地的運動形式和運動產(chǎn)生發(fā)展的原因。在這一期中,我們來了解下我們的地球生命的搖籃——海洋。 海洋即“?!焙汀把蟆钡目偡Q,在我們的家園地球的四分之三面積是被海洋所覆蓋著。全球海洋的總面積大約為3億5525萬5千平方公里。一般的人們將這些占地球很大面積的咸水水域稱之為“洋”,大陸邊緣的水域被稱之為“?!?。 如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的木衛(wèi)六、木衛(wèi)二,還有一些行星比如火星、金星等曾經(jīng)可能有過海洋或者巖漿洋。 因為全球的海洋面積遠遠大于現(xiàn)在總陸地面積,故有的人們稱之為我們的家園地球為“大水球”。全球四大洋在環(huán)繞南極洲大陸的水域即南極海大片相連。在傳統(tǒng)上,南極海也被分為三部分,分別隸屬于三大洋。將南極海的相應部分包含在內(nèi),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別占地球海水總面積的46%、24%和20%。重要的邊緣海域多分布于北半球,它們部分為大陸或者島嶼群所包圍。 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及其白令海、太平洋的鄂霍次克海、亞洲的珊瑚海(介于澳洲和東南亞之間)、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及其附近海域、地中海(歐洲南部和非洲大陸北部之間)、我國的黃海、東海以及日本海。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四大洋的總面積,約占全球海洋面積的89%。在大洋的深處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在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的大洋洋底可達1萬多米。全球四大洋離大陸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們的海水水溫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運動系統(tǒng),在大洋深處的海水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zhì)很少。 ”?!霸凇毖蟆暗倪吘?,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總面積約占全球海洋面積的11%,近海的海水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2~3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jié)的影響,近海海水的水溫、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到陸地的影響,有明顯的變化。 夏季時節(jié),近海海水變暖,冬季時節(jié)近海海水水溫降低;有的海域冬季海水結冰。在大陸陸地上的大江大河如海的地方,或是多雨的季節(jié),海水鹽度降低會變淡。由于受到陸地的影響,江河流域夾帶著陸地泥沙入海,在近海導致了近岸海水變得渾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運動與大洋洋流,??煞譃檫吘壓?、內(nèi)陸海和地中海。 邊緣海既是海洋臨近大陸陸地的邊緣,這類海與大洋聯(lián)系廣泛,一般由一群邊緣海的島嶼群把它與大洋分開。我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 內(nèi)陸海即是位于大陸內(nèi)部的海,比如歐洲的波羅的海、黑海和里海等。地中海又是幾個大陸板塊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nèi)陸海深些。在世界上的主要的大海接近50個,其中居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最后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而南極海域的最少。 對于海洋形成的原因,科學家經(jīng)過研究證明,大約在50億年以前,從太陽星云中分離出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團。他們一邊繞太陽旋轉,一邊自轉,在運動的過程中,星云團相互之間碰撞,有些星云團彼此結合,由較小逐漸匯聚成大的星云團,經(jīng)過不斷的匯聚演化、碰撞發(fā)展之后逐漸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在星云團碰撞的過程中,在引力的作用下急劇收縮,加之內(nèi)部放射性元素蛻變,使原始時期的地球開始不斷的受到加熱增溫;當時的內(nèi)部溫度達到總夠高時,地內(nèi)的物質(zhì)包括鐵等元素開始溶解。 在重力的作用下,重的元素開始下沉并趨向地心集中,就形成了地核;較輕的物質(zhì)上浮后,就形成了地幔和地殼。同時在高溫下,地球內(nèi)部的水分氣化與氣體一起沖出來,飛入大氣層中。但是由于地球地心的引力,它們被吸引在了地球大氣層表面,與大氣中的元素合一的大氣圈包圍在地球周圍。 位于地表的一層地殼,在遠古時期的地球冷卻凝結的過程中,不斷受到地球內(nèi)部的劇烈運動沖擊和擠壓,因而變得褶皺不平,有時還會被擠壓破裂,形成了地震和火山噴發(fā),噴出了巖漿和熱氣。開始,這種情況發(fā)生頻繁,后來由于地球自轉和公轉軌道越來越穩(wěn)定了,便逐漸的變少,最后慢慢的穩(wěn)定下來。不過這種輕重物質(zhì)的演變分化,產(chǎn)生于遠古地球大動蕩、大改組時期。經(jīng)過了演變發(fā)展的過程,大約在45億年前原始地球的雛形就顯現(xiàn)出來了。 經(jīng)過地殼冷卻定型之后,地球就像個久放而風干了的蘋果,表面皺紋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全球各個地形一應俱全。 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nèi),天空中的水汽與大氣共存于一體;濃云密布、天昏地暗。隨著地球地殼的溫度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也開始慢慢的降低,空氣中的水汽與塵埃、火山灰凝結為核,變成水滴越積越多。由于冷卻不均,空氣對流劇烈,形成了雷電風暴,暴雨濁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從而導致了滔滔洪水,通過千川萬壑,匯聚成巨大的水域,這就形成了早期遠古地球時代的原始海洋。 原始地球時期的原始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帶有酸性、又缺氧的,水分不斷的蒸發(fā),反復的形成致雨,而后又重新的落回地面,把陸地和海底中的巖石鹽分溶解,不斷的匯聚于大海海水之中,然后經(jīng)過億萬年的演化發(fā)展和積累融合后,才變成了現(xiàn)在海洋海水大體均勻的咸水。同時,由于大氣中當時沒有氧氣,也沒有臭氧層,從太空中太陽輻射過來的紫外線可以直達地球地表,靠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中誕生了。 大約在38億年前,即在海洋中產(chǎn)生了有機物,先有的低等級的單細胞生物,然后,在大約6億年以前的古生代,于是就有海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產(chǎn)生了氧氣,逐漸慢慢積累的結果,最后就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的臭氧層,此時,海洋中的生物經(jīng)過慢慢演化發(fā)展登上了陸地。 總之,經(jīng)過水量和鹽分的逐漸增加,以及地質(zhì)歷史上的滄桑巨變,原始海洋逐漸的演變成了我們今天世代生存的海洋。 早在史前時期人類就已經(jīng)在海洋上旅行了,從海洋中獲取物質(zhì),以海洋為生,對海洋進行探索。在航空發(fā)展之前,航海是人類跨越大陸之間進行運輸和旅行的主要方式。而真正對大洋深處深海海底的探索一直到20世紀中期才開始,雖然今天人類對海洋用潛水球、潛水艇才能到達深海,但是我們對于深海海域的的真正實際情況知之甚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