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語》精讀筆記 ——第七卷·禮運·第三十二(一)
提要:這一節(jié)與《禮記·禮運》大致相同。在這一節(jié)中,孔子提出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思想??鬃铀v的“天下為公”是中國人的理想,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是幾千年來中國人奮斗的目的,發(fā)展的愿景。中國文化不恃強凌弱,不損人利己,不自私自利,不天天念叨自己第一,自己優(yōu)先,而處心積慮的危害別人。中國人把“天下為公”當(dāng)作最大的榮耀和義不容辭的責(zé)任。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具體而言就是:“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養(yǎng)?!辟t能者上,有才能者上,有品行者上。還要講忠信,講團結(jié),講和睦,講友好,講和氣,講共贏。愛你的親人,也愛人家的親人。愛你的子女,也愛人家的子女。奉養(yǎng)你的長輩,也奉養(yǎng)人家的長輩。愛護自己的幼童,也愛護人家的幼童。鰥寡孤獨都能夠得到照顧。人人安居,個個樂業(yè),有書讀,有地種,有工作可做,有錢可以賺。這樣的思想,何其珍貴!何其高尚!何其偉大! 禮是什么?“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列其鬼神,達(dá)于喪祭鄉(xiāng)射冠婚朝聘”?!岸Y”是人類生存之需要,人類和諧相處之需要,人類發(fā)展之需要,人類倫理綱常之需要。不分上下大小,人類怎么相處?沒有進退禮讓,人類怎么相處?天有乾坤,地有陰陽,人有男女,家有長幼。男要婚,女要嫁,婚要有婚的禮數(shù),嫁要有嫁的規(guī)矩,這些都需要禮儀。生者要養(yǎng),死者要葬,這一切都必須有規(guī)矩,有制度,有章程。社會上權(quán)利有大小,地位有尊卑,能力有大小,貢獻有多寡,怎么處置安排?都需要禮儀的規(guī)定。 毫無疑問文化是發(fā)展的,禮儀不是固定不變的,禮儀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社會的進步而進步,文化的趨新,而趨新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思想,這是不能改變的。因為只有“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才是人類的最崇高的理想,才是適合人類自己的利益的思想。 名句: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養(yǎng)
孔子為魯司寇,與于蠟,既賓事畢,乃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孔子擔(dān)任魯國司寇時,曾參與蠟祭?!跋灱馈?,就是年終合祭百神?!跋炛酪?,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種,以報嗇也?!盵《禮記·郊特牲》]賓客走后,他來到樓臺上觀覽,感慨地嘆了口氣。)言偃侍曰:“夫子何嘆也?”(言偃,字子游,又稱叔氏。子游是南方人。擅文學(xué),曾任魯國武城宰。言偃問孔子為什么嘆息。)孔子曰:“昔大道之行,與三代之英,吾未之逮也,而有記焉。(孔子回答:從前大道通行的時代,及夏商周三代精英當(dāng)政的時代,我沒有趕上,而有些文字記載還可以看到的。如今漢代以前的典籍很難看到,都?xì)w罪于秦始皇焚書坑儒。此話是真是假難以分辨。)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養(yǎng)。(二千多年前的孔子提出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概念,很了不起??鬃铀f的“大道為公”,首先是選賢任能,其次是講信修睦。中心思想就是仁愛,不僅是親人,不僅是你的兒子,別人的親人,別人的兒子,都要有仁愛之心。要做到壯有所用,老有所養(yǎng),鰥寡孤獨都能夠得到照顧。人人有書讀,有地種,有工作可做。)貨惡其棄于地,不必藏于己。(沒有浪費,沒有貪污盜竊,沒有囤積居奇。)力惡其不出于身,不必為人。(人們唯一擔(dān)心的,就是不能為社會盡自己的力量,而不是為了自己。)是以姦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不作。故外戶而不閉,謂之大同。(一切的奸邪,陰謀詭計都不能施展,搶劫盜竊,危害社會的現(xiàn)象也沒有。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就是天下大同??鬃釉O(shè)想的天下大同,是中國人的理想,是中國文化的集中的體現(xiàn),是幾千年來中國人奮斗的目的,發(fā)展的愿景。中國文化不恃強凌弱,不損人利己,不自私自利,不是天天念叨“自我”,自己第一,自己優(yōu)先,而處心積慮的危害別人。中國人把為天下人當(dāng)作最大的榮耀和義不容辭的責(zé)任。有人說孔子那一套過時了?請問“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過時了嗎?“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過時了嗎?“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養(yǎng)。”過時了嗎?提倡為國盡力,不為個人,過時了嗎?建立一個“姦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不作”的社會,過時了嗎?)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則為己,力則為人。(孔子生活的時代的確是“禮崩樂壞”了。一方面奴隸主私有制社會高度發(fā)達(dá),一方面殘酷的戰(zhàn)爭,此起彼伏。人民流離失所,百姓生靈涂炭,農(nóng)民不能種地,士人不能讀書,社會不得安定,奸邪無處不在,欺詐行世,盜賊橫行。人人為自己,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距離大道為公的理想越來越遠(yuǎn)。)大人世及以為常,城郭溝池以為固。(天下的財富歸到少數(shù)帝王的手中。把城池建的越來越堅固。)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而選,未有不謹(jǐn)于禮,禮之所興,與天地并,如有不由禮而在位者,則以為殃?!?/span>(“禮”是什么?“禮”就是法度。“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盵《釋名》]“禮”就是制度?!昂咉薅梗贫任恼?,禮之器也。升降上下,周旋裼襲,禮之文也?!盵《禮記·樂記》]從夏禹、商湯,到周文王、周武王的時代,是中國社會從原始氏族社會走向奴隸制社會的過程,隨著私有制的產(chǎn)生和興盛,禮節(jié)、制度、規(guī)矩就建立起來了?!岸Y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盵《燕居》]不守禮,就是忤逆,不守禮,就是壞制,不守禮,就是奸臣賊子,不守禮,那就是禍國殃民的罪人。) 言偃復(fù)問曰:“如此乎,禮之急也。”(如此說來,禮是很重要,很緊迫,很關(guān)鍵的了。)孔子曰:“夫禮,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列其鬼神,達(dá)于喪祭鄉(xiāng)射冠婚朝聘。故圣人以禮示之,則天下國家可得以禮正矣?!?/span>(“禮”是“承天之道”的說法,該怎么理解?就是說,禮不是憑空來的。禮是人類生存之需要,人類和諧相處之需要,人類發(fā)展之需要,人類倫理綱常之需要。沒有上下大小,人類怎么相處?沒有進退禮讓,人類怎么相處?天有乾坤,地有陰陽,人有男女,家有長幼。男要婚,女要嫁,婚要有婚的禮數(shù),嫁要有嫁的規(guī)矩。生者要養(yǎng),死者要葬。這一切都必須有規(guī)矩,有制度,有章程。社會上權(quán)利有大小,地位有尊卑,能力有大小,貢獻有多寡。怎么處置安排?都需要禮儀的規(guī)定?!胺蚨Y,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禮記·經(jīng)解》])言偃曰:“今之在位,莫知由禮,何也?”(為什么現(xiàn)代人不懂得禮節(jié)了呢?)孔子曰:“嗚呼哀哉!我觀周道,幽厲傷也,吾捨魯何適?夫魯之郊及禘皆非禮,周公其已衰矣。(孔子說:唉呀!實在可悲呀!周代從幽王、厲王那時起,禮節(jié)就壞了。周厲王姬胡,是西周早期的暴君。周幽王,姬宮湦,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死姬宮湦,西周滅亡。姬宮湦謚號幽王,古稱周幽王。“暴王桀、紂、幽、厲,兼惡天下之百姓,率以詬天侮鬼,其賊人多,故天禍之,使遂失其國家,身死為僇于天下,后世子孫毀之,至今不息。”[《墨子·天志上》]孔子說:我們住在魯國,能遷到哪里去呢?既是魯國,郊、禘之祭禮,也不合乎周禮呀。周公定的禮,看來已經(jīng)衰微了。)杞之郊也禹,宋之郊也契,是天子之事守也,天子以杞宋二王之后。(杞人郊祭是祭大禹?!爸芪渫蹩艘蠹q,求禹之后,得東樓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盵《史記·陳杞世家》]宋人郊祭是祭契?!捌酢笔巧倘说淖嫦?,宋是商人的后裔,故祭祀契。各自祭祀自己的祖先,是天子的職守。)周公攝政致太平,而與天子同是禮也?!?/span>(周公取代殷商執(zhí)政,而使天下太平,所以周朝用天子的禮儀??鬃与m然沒有說,但是意思已經(jīng)很明白了,禮儀不是固定不變的,禮儀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社會的進步而進步,社會文化的改變而改變的。奴隸社會,君主死了,需要有人殉葬,封建社會殉葬制度就被淘汰了,舍棄了。封建社會見國君,要行三拜九叩禮,以表示臣屬。封建社會滅亡,人與人處于平等的地位,三拜九叩禮就被取消了,代之以鞠躬。這就是進步,就是更加合理,更加平等,更加民主。)諸侯祭社稷宗廟,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謂大嘉。(“祝嘏”是祭祀時致祝禱之辭,傳達(dá)神言的執(zhí)事人,也就是巫祝。諸侯祭祀社稷宗廟必須按照典籍進行,負(fù)責(zé)祭祀的巫祝,也不能隨便改動祝詞,破壞禮儀制度。)今使祝嘏辭說,徒藏于宗祝巫史,非禮也,是謂幽國;(何謂“幽國”?幽國就是政治昏暗的國家。當(dāng)今那些國君,不知道古代的禮節(jié),只知道今天的說法,今天的解釋,或者只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祭祀祝禱,這就是政治昏暗的表現(xiàn)?!皣?,秖聞今日祝嘏之辭,不知古禮舊説,當(dāng)是君臣俱闇。故云是謂幽國?!盵《禮記·禮運·孔穎達(dá)疏》])醆斝及尸君,非禮也,是謂僭君;(“斝”,玉爵也。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從吅從斗,冂象形。與爵同意?;蛘f斝受六斗。[《說文》]也就是說,“醆是夏爵,斝是殷爵。若是夏殷之后祭祀之時,得以醆、斝及于尸君,其馀諸侯于禮不合?!盵《禮記正義》]祭祀時用了不該用的酒器,就是僭越,就是破壞了禮制。)冕弁兵車,藏于私家,非禮也,是謂脅君;(“冕弁”,君之尊服?!氨铩保湫l(wèi)及軍器也。就是說:“冕弁是朝廷之尊服,兵革是國家防衛(wèi)之器,而大夫私家藏之,故云‘非禮也?!盵《禮記正義》]本屬于國家才有的重器,都弄到個人哪里去了,這是在陰謀威脅國君。)大夫具官,祭器不假,聲樂皆具,非禮也,是為亂國。(各有各的官階,各有各的服飾、車馬,侍從,享受不同的禮遇,欣賞不同的音樂舞蹈。否則就是亂國。)故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僕。(什么叫君,什么叫臣,什么叫仆,什么叫從,都有規(guī)定,有職分,有責(zé)任?!笆擞诠怀肌闭撸侵T侯之號,臣是至賤之稱,今若仕于諸侯,其自稱以至賤之辭而曰臣,自貶退也?!盵《禮記·禮運·正義》])三年之喪,與新有婚者,期不使也。(在三年的守孝期間,與人家新婚之人不能一起共事。“臣有喪昏,則歸向家,一期之間,不復(fù)使役也,故云‘期不使?!盵《禮記·禮運·正義》])以衰嘗入朝,與家僕雜居齊齒,非禮也,是謂臣與君共國;(居喪期間,就該請假在家守孝三年,如果“乃不致事,身著衰裳而入君朝,或與家臣之仆錯雜而居,齊齒等輩,是為非禮也。”[《禮記·禮運·正義》]如此就等于“君之喪昏而在國,臣有喪昏而不歸家,亦在國,是君與臣同國。”[《禮記·禮運·正義》])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國家有田,諸侯有國,大夫有采邑。各有各的地盤,各有各的奉養(yǎng),各有各的責(zé)任,這才是制度。所謂“國家有田”,“天子之田,方千里”。[《禮·王制》]“國”是指城池,“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jīng)九緯,經(jīng)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盵《冬官·考工記》]“采”指采邑?!胺差C賞地,參之一食?!盵《周禮·夏官·司勛》]天子賞賜給你的土地就是你的采邑。)天子適諸侯,必舍其宗廟,而不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jì);(天下到諸侯的領(lǐng)地去視察,舍其祖廟,不按照禮儀辦事,就是破壞法紀(jì)。)諸侯非問疾弔喪,而入諸臣之家,是謂君臣為謔。(“諸侯非問疾吊喪,而入諸臣之家,是謂君臣為謔?!盵《禮記·禮運·正義》]“謔”就是戲謔,不尊重。)夫禮者,君之柄,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列仁義,立政教,安君臣上下也。(“禮”就是君王的權(quán)柄,就是區(qū)別貴賤,分明上下,制定制度,設(shè)置禮儀,提倡仁義,嚴(yán)肅政教,使君臣上下和諧一致的措施?!肮收徽瑒t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法無常而禮無列;禮無列,則士不事也。刑肅而俗敝,則民弗歸也。是謂疵國。又為言政失君危之禍敗也。”[《禮記·禮運·正義》])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刑肅而俗弊則法無常,法無常則禮無別,禮無別則士不仕,民不歸,是謂疵國。(政不正,君王就危險了。君王危險了,就是大臣做大了。小臣在那里鼠竊狗偷,目無法紀(jì),貪污腐化,大搞腐敗。刑法徒設(shè),制度不尊,紀(jì)律不嚴(yán),制度不明,一片混亂,國家就要亡了。)是故夫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必本之天效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謂教地,降于祖廟,之謂仁義,降于山川,之謂興作,降于五祀,之謂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君”就是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者是靠政策來實施統(tǒng)治的?!叭司碓谟谥?,施政于外,人但見其政,不見其身。若政之美盛,則君身安靜,故云“政者,所以藏身也”。
[《禮記·禮運·正義》])圣人參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有了好的政策,切實可行的政策,得到老百姓歡迎的政策,得到貫徹執(zhí)行的政策,你才能實施統(tǒng)治。才能合乎天道,神靈才會保佑你,人民才會擁護你,政權(quán)才能穩(wěn)固。“政之行若能如此法天陰陽,使賞罰得所,法地高下,令尊卑有序,法之祖廟而行仁義,法之山川五祀而為興作制度,若能如此,則民懷其德,禍害不來。”[《禮記·禮運·正義》])處其所存,禮之序也,翫其所樂,民之治也。(老百姓遵守禮儀,社會就有秩序;習(xí)慣于禮儀的約束,老百姓就好治理。)天生時,地生財,人其父生而師教之,四者君以政用之,所以立于無過之地。(遵守禮儀一切都會和諧地運轉(zhuǎn)起來,沒有犯法的,沒有違紀(jì)的,沒有叛逆的,沒有犯錯的。)君者,人所明,非明人者也;人所養(yǎng),非養(yǎng)人者也;人所事,非事人者也。(君王要人尊崇,而自己要有被尊崇的業(yè)績,不能一味的苛求下面。君王要人供養(yǎng),而是要有被人供養(yǎng)的理由。你擔(dān)任某種職務(wù),是從事某種事業(yè),而不是侍奉哪上級?!肮示魅藙t有過,養(yǎng)人則不足,事人則失位。”[《禮記·禮運·正義》]“故百姓則君以自治也,養(yǎng)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顯也。故禮達(dá)而分定,故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禮記·禮運·正義》])夫君者,明人則有過,故養(yǎng)人則不足,事人則失位。(國君,憑著主觀意志,去表揚那個人,不免出現(xiàn)錯誤;有意奉養(yǎng)哪些人,就助長了那些人的貪得無厭。國君去奉承什么人,就是失去自己的尊嚴(yán)。)故百姓明君以自治,養(yǎng)君以自安,事君以自顯,是以禮達(dá)而分定。(老百姓遵守君主的政令,是為了能夠過好日子;老百姓奉養(yǎng)君主,是為了活的安生;事奉君主,是為了自己能夠顯明。按照禮儀的規(guī)范,就能安守本分過日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