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語言障礙的分類 一、失語癥 失語癥是言語獲得后的障礙,是由于大腦損傷所引起的言語功能受損或喪失,常常表現(xiàn)為聽、說、讀、寫、計算等方面的障礙。成人和兒童均可發(fā)生。 二、運動性構音障礙 由于神經(jīng)肌肉病變引起構音器官的運動障礙,出現(xiàn)發(fā)聲和構音不清等癥狀稱為運動性構音障礙。常見病因有腦血管病、腦外傷、多發(fā)性硬化等。 三、聽力障礙所致的言語障礙 從言語康復的觀點出發(fā),獲得言語之前與獲得言語之后的聽覺障礙的鑒別很重要。兒童一般在七歲左右言語即發(fā)育完成,這時可以稱之獲得言語,獲得言語之后的聽覺障礙的處理只是聽力補償問題;獲得言語之前特別是嬰幼兒時期的中度以上的聽力障礙所導致的言語障礙,不經(jīng)聽覺言語康復治療,獲得言語會很困難。 四、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 是指兒童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其言語發(fā)育落后于實際年齡的狀態(tài)。最常見的病因有大腦功能發(fā)育不全、自閉癥、腦癱等。這類兒童通過言語訓練雖然不能達到正常兒童的言語發(fā)育水平,但是可以盡量發(fā)揮和促進被限制的言語能力,不僅言語障礙會有很大的改善,還能促進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 五、器質性構音障礙 由于構音器官形態(tài)結構異常所致的構音障礙稱為器質性構音障礙。其代表為腭裂,可以通過手術來修補缺損,但部分患兒還會遺留有構音障礙,通過言語訓練可以治愈或改善。 六、口吃 是指言語的流暢性障礙??诔缘拇_切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部分兒童是在言語發(fā)育過程中不慎學習了口吃,或與遺傳以及心理障礙等因素有關??诔钥杀憩F(xiàn)為重復說初始的單詞或語音、停頓、拖音等。部分兒童可隨著成長自愈;沒有自愈的口吃常常伴隨至成年或終身,通過訓練大多數(shù)可以得到改善。 七、發(fā)聲障礙 發(fā)聲是指由喉頭發(fā)出聲波,通過喉頭以上的共鳴腔產(chǎn)生聲音,這里所指的“聲”是嗓音。多數(shù)情況下發(fā)聲障礙是由于呼吸及喉頭調節(jié)存在器質或功能異常引起的,常見于聲帶和喉的炎癥、新生物以及神經(jīng)的功能失調。 八、功能性構音障礙 多見于學齡前兒童,指在不存在任何運動障礙、聽力障礙和形態(tài)異常等情況下,部分發(fā)音不清晰。通過訓練這種障礙可以完全恢復。 如何進行言語治療 一、治療途徑 1、訓練和指導 是言語治療的中心,包括聽覺的活用,促進言語的理解和口語表達,恢復或改善構音功能,提高語音清晰度等言語治療。 2、手法介入 對一些言語障礙的患者,可以利用傳統(tǒng)醫(yī)學的手法幫助改善受限的與言語產(chǎn)生有關的運動功能,此方法適用于運動性構音障礙,特別是重癥患者。 3、輔助具 為了補償功能受限,有時需要裝配輔助具,如重度運動性構音障礙腭咽肌閉合不全時,可以給患者戴上腭托,以改善鼻音化構音。 4、替代方式 當重度言語障礙很難達到正常的交流水平時,就要考慮使用替代交流方式,如手勢、交流板、言語替代器等。 二、治療原理 言語治療的目的是促進交流能力的獲得或再獲得。通過治療人員給予某種刺激,使患者作出反應,正確的反應要強化,錯誤的反應要加以更正,反復進行可以形成正確反應,糾正錯誤反應。 1、 基本過程 (1)給予患者事先準備好的刺激,比如圖片、文字或實物等。 (2)若患者反應正確,告訴他回答正確。 (3)若患者反應不正確則告知錯誤。 (4)通過患者和治療師的努力,患者的正反應增多或固定下來。 (5)正反應固定下來后,則上移一階段開始新的課題。 (6)反復進行,當達到目標階段時結束。 2、設定訓練課題 設定訓練課題之前,首先要對患者的言語障礙進行正確的評定和分型,了解言語障礙的各個側面和程度。在此基礎上,針對言語障礙癥狀的各個方面,設定能使之改善的訓練課題。 3、制定訓練程序 明確訓練課題后,還要制定訓練程序,也就是把訓練課題分解成數(shù)個小步驟。 4、刺激與反應 在訓練進行過程中,由于患者的障礙程度不同反應也會多種多樣。比如做事物基礎概念的選擇訓練,在患者的面前擺上牙刷、手套和眼鏡,訓練者手中拿一個玩具小娃娃,并對患者說:“請你給小朋友刷刷牙”(刺激),患者執(zhí)行正確時會拿起牙刷放在小娃娃的嘴前作出刷牙的動作?;颊邎?zhí)行不正確即為錯誤反應。這便是訓練過程中的一種刺激——反應。 5、強化與反饋 在訓練過程中患者反應正確時,要使之知道正確并給予鼓勵(正強化);反應錯誤時也要讓其知道錯誤并一起表示遺憾(負強化)。向患者傳遞反應正誤過程稱為反饋。 6、升級與降級 在刺激——反應進行過程中,正反應會逐漸增強,當正反應能固定下來時,就可以考慮將訓練上升一個階段。但有時錯誤反應會增強,此種情況大多由于訓練難度超過了患者的水平,這時反而要降級。 三、注意事項 1、反饋的重要性 反饋有兩種意義,一是對自己所進行的活動有意識的客觀地把握,二是能認識到反應的正確與否。 2、關心患者的狀態(tài) 患者常存在注意力、觀察力失常,抑郁、過度緊張等,在這種情況下,要注意與患者的說話方式和調整環(huán)境。 3、確保交流手段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對于重癥患者,首先要用手勢、筆談、交流板等交流工具盡量建立基本的交流。這對于患者,特別是對失語癥患者有很大意義。 4、重視患者本人的訓練 一般來說訓練效果與訓練時間成正比,因此,要充分調動患者及其家屬的積極性,配合訓練。讓患者自己訓練時,訓練的課題和內容可以與專業(yè)訓練一樣,但要變換形式。 |
|
來自: 昵稱3424672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