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學殿堂,唐詩是一種突兀式的存在, 詩雖不起源于唐,但唐詩卻既空前又絕后。 “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這是魯訊說的。 探究這一現(xiàn)象,有人認為,不僅止于唐朝國力的強盛,還有精神層面的包容和自信。 唐朝290年內(nèi),沒有因文字犯忌而被判罪的,更沒有為此而殺頭的, 至多是由一線城市貶到二線三線城市,繼續(xù)任職。 即便揭短、諷刺的對象是皇家, 李商隱《馬嵬》以調(diào)侃刻薄的口吻諷刺玄宗和貴妃, 白居易《長恨歌》以揭露皇家隱私為能事, 也是小事一樁。 強盛的國力,寬容的氛圍,造就了唐朝詩人的自信與狂傲, 詩人的自信與狂傲,天馬行空,成就了唐詩在文化史上的圖騰地位。 下面,翻開唐詩,跟著我, 看那一抹掩映在唐詩背后,詩人的自信與狂傲。 (1)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span> 上面這話熟不? 相信各位親們應該是老熟了,熟到看到這句就會自動跳到高考頻道, 跳到老師的教導記心上, 不足800字,是要扣分的, 字數(shù)不夠,廢話湊,湊也要湊到800字線后。 公元724年,某一天,大唐高考正在進行時, 試卷作文題目:《望終南余雪》, 要求: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詩。 考場里一片靜寂,連根針掉落地上的聲音也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突然,一位同學站了起來, “老師,我可以交卷了么?” 時間過去了還不到三分之一,這是要棄考的節(jié)奏啊, 監(jiān)考老師表示很同情,示意這位同學上前來, 老師瞄了一眼他的試卷,還好不是白卷,有字四行。 “這位同學,要看好考試規(guī)定呀! 六韻十二句,否則可要扣分滴喲, 你看,時間尚早,還是動下腦子再湊上八句吧,嗯?” “題中之意,四句足矣,我已經(jīng)表達的明明白白了, 言盡意足,再寫豈不畫蛇添足? 我要交卷!我就要交卷!” 學生自信到爆的言行,讓老師懷疑是在火星上監(jiān)考。 他拿過學生試卷,只見四句話是: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題目擺在那里,細細吟味之下, 接下來真沒有什么可寫的了。 那年的高考,這位只完成了三分之一試卷的學生, 因為寫的實在是太牛,金榜題名了, 考取了被人們所羨慕著的進士, 他叫祖詠。 清代大詩人王士稹把祖詠這首詩, 跟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以及唐代大詩人王維“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相提并論, 認為它們都是最佳的詠雪之作。 自信的人,無須廢話襯墊。 (2) “詩是吾家事”“吾祖詩冠古”, 這是經(jīng)常掛在杜甫嘴邊上的話。 在杜甫看來,他爺爺?shù)脑娙绻诺诙?,毫無疑問第一是空缺的。 杜甫的爺爺——杜審言,詩寫得真不錯, 胡應麟在《詩藪》中說: “初唐無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杜審言實為首倡?!?/span> 此語奠定了他在唐詩發(fā)展中的地位。 然而,或者說是但是,他的詩跟他的狂傲比起來, 就有些比例失調(diào)了。 從目前留下的資料看,他極有可能是大唐第一等狂傲之人。 杜審言考中進士后,任小小的隰城尉, 一次,參加官員的預選試判,閱卷官為蘇東坡的祖上——天官侍郎蘇味道。 交卷步出考場,杜審言就開始喃喃不休, “蘇味道必死,蘇味道必死。” 蘇味道在當時也是風云人物,擅寫文章,名滿天下, 聽到杜審言話的人大驚,忙問蘇味道發(fā)生了什么災故, 杜審言回答說:“他見到我寫的判文,肯定能羞愧而死?!?-——我去! 在老杜看來,他的文章即使是屈原、宋玉也要好好學習,他的書法王羲之也得認真臨摹。 一個人偶爾狂一下,會很討人厭,但一直狂下去,狂到老狂到死,就有點小可愛了, 杜審言年老病終前,宋之問等人前去探望,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總應該會留下點溫情的話兒吧? 萬沒想到,杜審言說: 和我處在一個時代,真是你們這些人的不幸, 我活著,總是壓著你們, 如今我要死了,你們等人的出頭之日也該到來了, 唉,遺憾吶,就是找不到一位可以接替我才華的人呀! 宋之問瞬間石化。 要知道,宋之問可是寫過“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主兒。 (3) 爺爺自信、狂傲,又有柴,這給杜甫出了個難題, 所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他認為自己必須超過爺爺。 然而杜審言在公元708年去逝,四年后杜甫才出生。 錯過了爺爺教導,好在自信傲驕的家風沒有失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這是他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一詩中的宣言, 直接宣布自己少年時代就是國寶了, 李邕想方設法挖空心思地要結識他, 他搬家到哪里,王翰就到那里買房子,跟他做鄰居成了王翰一生不懈地追求。 怎么看怎么有點自信過度的感覺, 唉,真沒想到,后人對杜甫詩的評價居然是“沉郁頓挫”, 從這首詩里看出一丁點兒的沉郁頓挫否? 個案,個案,這僅是個案,不代表全部。 好,那么看這首《壯游》,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場。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 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 這首詩大約作于公元766年,是杜甫自傳性的敘事詩, 七歲就開始寫詩,口吐蓮花,哦,不,是口詠鳳凰, 九歲拿得出的書法作品,就有一大麻袋, 十四五歲時,早就成名出道了, 牛叉的崔與魏(具體指哪兩位,待考)也把他視為班固、揚雄一樣的人物。 你說是不是有點自信到狂的風格充斥在里面? 需要說明的是,杜甫一直到死,無論是在官場還是在詩壇上, 江湖地位都非常了了,非常了了,非常了了。 他是在去世43年之后,才被元稹發(fā)現(xiàn)并捧紅了的, 然后才有“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才有了“詩圣”的桂冠。 然而,當時的江湖地位絲毫沒有影響到杜甫自信傲驕的優(yōu)良家風。 自信的人,通常運氣都不會太差。 (4) 說說王翰吧, 就是杜甫提到的“他搬家到哪里,就到那里買房子,只為跟他做鄰居”的那個人。 王翰兼有李白的豪放和杜甫的自信,否則傲驕的杜甫也不會拿他入詩。 好似就在幾年前,有位還活蹦亂跳著的某雜志社編輯, 搞了個文學大家排行榜,上榜的有魯迅、胡適、林語堂等一干人, 榜單后幾位上,這位編輯的名字赫然在列。 真不好評價這位編輯是自信到不要臉把自己列上了呢,還是謙虛到要命把自己排在后面。 這事,王翰就干過。 他從當時海內(nèi)外知名的文人墨客中,選了百余人, 分成九等,排了個座次。 把自己跟文壇領袖張說、北海太守李邕(就是希望認識杜甫的那位)排在一等里面, 然后將名單以大字報的形式張榜公布。 不過,與那位編輯比,王翰自信地干脆: 老子就是天下第一等! 我認為實至名歸, 一首《涼州詞》,足以奠定他一等地位之列,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明代詩壇領袖王世貞把此詩作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 (5) 唐天寶元年,賀知章和李白在長安街頭初次相見, 兩人雖然地位相差懸殊,但一見如故。 晚上賀知章請當時還是窮屌絲的李白下館子, 酒都打開了,菜也上來了,發(fā)現(xiàn)錢卻沒有帶, 這于現(xiàn)在請客的人而言,是件多尷尬的事兒呀(公款簽單者,請自動忽略), 但賀知章卻瀟灑地化解了這尷尬的場面,他解下來了腰間金飾龜袋, 小二,喏,酒錢。 喂,大哥,大哥,這可是皇家所配飾品,拿來換酒是不是太張狂了? 賀知章仰面大笑,言道:這算個逑事,喝好吃好就好。 唐代官員按品級由朝廷頒賜魚袋,袋上用金銀等制成金龜作飾物, 三品以上官員為金飾。 賀知章為秘書監(jiān),得佩金龜, 他以金龜換酒,追究起來是犯法的, 為了喝酒,也蠻拼的了。 賀知章的瀟灑與狂狷,直接刺激到了李白, 大約十一年后,他寫了一首《將進酒》,里面有句: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span> 從中可以看到這一天的影子。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中。 這是賀知章去世后,李白想起當年金龜換酒事,寫下的一詩。 (6) 就在剛剛,我極其虔誠地用香皂洗了手, 家里實在沒找到清香,只能冒犯地坐在鍵盤前了。 因為,大仙李白來了。 別人的自信與狂傲,是后天歷練與沉淀得來的, 但,這于李白就有些難以理解了, 這些品行難道不是出娘胎就有的嗎? 號稱“四明狂客“見過大世面的賀知章,當年一見李白詩篇就駭?shù)袅讼掳?,驚呼道, “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用一兩個典故來描繪李白的自信與狂狷,實在有些單薄與蒼白, 還是讓大仙自己開玉口吧。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薄狾h,sorry,這不是他說的,是說他的。 “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薄?,又錯了,還是說他的。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薄@是他說的,注意了,開始了。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span> …… (7) 在大唐光輝耀眼的詩人當中,李賀和王勃極相似。 一樣才高八斗,自信爆棚。 一樣成名甚早,天妒英才。 當我們還在苦苦單戀一枝花的時候,他們就已經(jīng)萬花從中過; 當我們還在努力賣弄希望得個贊的時候,他們就已經(jīng)名動京城; 當我們感覺自己還年輕有大把時間可以浪費的時候,他們就已經(jīng)走完了一生。 李賀去世的時候,27歲,這個歲數(shù)也跟王勃有一拼。 李賀七歲,便寫得一手好詩。 當時的文壇大佬韓愈和侍郎皇甫湜表示懷疑, “會寫字,那還罷了,要說會寫詩,而且還寫得一手好詩? 哼,哼。這可是在唐朝喲。” 二人決定聯(lián)袂去打假, 見到李賀時,他跟他的小伙伴們玩雪球玩得正嗨。 大佬韓愈親自出題,以驗證李賀到底有無真才實學, 李賀一手團握著雪團玩,一邊握筆信手寫了一首足以流傳后世的名作《高軒過》;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huán)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云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元精耿耿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李賀的自信及詩中展現(xiàn)出來的淵博,徹底折服了兩人。 韓愈扶李賀上馬,帶回官衙,親自為其束發(fā),獎勵有加。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李賀被稱為鬼才,從他的詩文看,通篇自信飛揚,雄心萬丈, 他在二十七歲時取得的詩歌成就,遠遠超過了同樣年齡的李白、杜甫,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詩人中的老大地位真還未可知。 (8) 劉禹錫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人,性格倔強,, 在同道眼里,那叫不屈不撓, 在對手眼里,那叫死不悔改。 公元805年,因為參與“永貞革新”運動,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 那時沒有高鐵,不能朝發(fā)夕至,得靠走, 人還在途中,就又接到短信息: 連州不用去了,改去常德吧,你再被貶為朗州司馬了。 在常德苦中作樂了十年,劉禹錫活的是有滋有味。 十年后,被“以恩召還”,回長安待命, 閑不住的劉禹錫,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早上溜達到京郊玄都觀賞桃花, 文人嘛,容易感慨,他想起貶官的往事,提筆便寫了一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詩中以桃花隱喻暫時得勢的奸佞小人, 你們這些個玩意兒,都是趁我不在補的空缺! 因“語涉譏刺”,他再度遭貶,一去就是十四年。 十四年后,在宰相裴度的幫助下,劉禹錫再度被召回長安 這家伙回長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又跑到玄都觀, 繼續(xù)感慨,繼續(xù)寫詩: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潛臺詞,那些個玩意兒哪里去了? 我胡漢三,哦,不,我老劉今天又回來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每次讀到這里,我都忍不住淚中帶仰天大笑, 這得是一種怎樣樂觀自信,傲岸不屈的精神! 劉禹錫前半輩子幾乎就是貶來貶去,卻活到了七十二歲, 而且后半輩子在政治上還翻了身,真是不簡單, 與之相對照, 同是因“永貞革新”運動被貶的柳宗元,活得憔悴不堪,47歲便離開了人世。 再看他的《秋詞》詩, 古人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真真是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笑看人生, 給跪了,Word劉郎。 (9) 狂者非妄者,狂傲非狂妄, 孔子說,狂者進取, 狂者敢言敢作敢為,底氣來自于才與識。 細細品味,史冊中流傳下來這幾行風流, 自信飛揚也好,狂傲到死也罷, 皆因這些人骨子里有一份才華與膽識橫貫其間, 杜審言牛氣沖天的背后,有他足以驕傲的資本, 這份驕傲如同貴族式的傲慢,是融化在血液里的,讓他至死都在俯視眾人, 否則,剝離了這份資本,他只能是一個妄人, 在歷史的長河中,連名字也不會留下。 文|李會平 圖|網(wǎng)絡 責編|何潔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