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常見的膽病有急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膽結(jié)石、肝內(nèi)外膽管結(jié)石、膽道煙蟲癥等病,多因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外邪侵襲、勞累創(chuàng)傷導(dǎo)致肝膽疏泄失調(diào)、膽腑通降不利而病。我對膽病的治療常用以下八法: 1. 利膽疏肝法(適用于肝膽氣滯證) 主癥:脅脹痛竄。 次癥:胸悶不舒,脘腹痞滿,不思飲食,噯氣欲嘔,口苦咽干、目眩頭暈,舌苔薄白,脈象多弦。 診斷:凡具備主癥和任意二項(xiàng)次癥即可診斷為膽病肝膽氣滯證。 治療:疏肝利膽,理氣止痛。 方藥:利膽疏肝湯(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加減) 醋柴胡lO克、赤白芍各1O克、江枳實(shí)10克、生甘草6克、制香附10克、延胡索1O克、川楝子10克、虎杖片10克。 加減:脅痛甚加郁金、梭羅子以理氣止痛;嘔惡者加橘皮、姜夏以和胃止嘔;痞滿者加白術(shù)、厚樸;納差加炒三仙、砂仁;氣郁化熱癥見口苦、煩躁或潮熱者加梔子、龍膽草。 2. 降膽清化法(適用于膽胃溫?zé)嶙C) 主癥:右脅灼痛 次癥:胸腹痞悶,嘔吐苦水,口渴不飲,口苦口粘,大便溏滯,小便黃赤,苔黃厚膩,脈象弦滑。 診斷:凡具備主癥和任意二項(xiàng)次癥即可診斷為膽病膽胃濕熱證。 治法:清化降膽,和胃止痛。 方藥:降膽清化湯(茵陳蒿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 綿茵陳l5克、山梔子lO克、生大黃10克、龍膽草1O克、六一散20克、車前子1O克、清半夏lO克、廣陳皮lO克。 加減:熱甚者加黃連、黃芩;濕盛者加霍香、佩蘭;有黃瘟者加虎杖、垂盆草;兼有結(jié)石加金錢草、芒硝。 3. 瀉膽解毒法(適用于膽熱火毒證) 主癥:右脅熱痛。 次癥:痛劇拒按,喜右蜷臥,高熱便秘,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嘔血黑便,舌苔黃燥,脈弦滑數(shù)。 診斷:凡具備主癥和任意二項(xiàng)次癥者即可診斷為膽病膽熱火毒證。 治法:瀉膽解毒,涼血開竅。 方藥:瀉膽解毒湯(五味消毒飲合犀角地黃湯加減) 金銀花15克、蒲公英20克、野菊花10克、山梔子10克、水牛角lO克、生地黃30克、赤白芍各15克、三寶偏于高熱神昏選用安宮牛黃;偏于高熱、瘟厥選用紫雪丹;偏于高燒痰鳴選用至寶丹。 加減:兼用清開靈注射液40-6Oml加入5%葡萄糖鹽水50Oml中靜點(diǎn),一日1-2次。本病為危重癥,應(yīng)密切觀察病情,宜采取中西醫(yī)結(jié)合搶救治療,必要時(shí)要轉(zhuǎn)外科進(jìn)行手術(shù)治療。 4. 活膽化瘀法(適用于膽絡(luò)瘀阻證) 主癥:右脅刺痛 次癥:痛處不移,入夜痛重,右脅拒按,脘腹脹滿,大便干燥,舌質(zhì)紫瘀,舌苔薄黃,脈沉弦澀。 診斷:凡具備主癥和任意二項(xiàng)次癥者即可診斷為膽病膽絡(luò)瘀阻證。 治法:化瘀活膽,理氣止痛。 方藥:活膽化瘀湯(復(fù)元活血湯加減) 北柴胡1O克、全當(dāng)歸15克、南紅花1O克、生甘草6克、山甲珠10克、制大黃lO克、赤白芍各15克、延胡索10克。 加減:瘀血甚者加三棱、莪術(shù);脅痛甚者加香附、郁金;兼痰濁瘀阻者加法半夏、膽南星。 5. 疏膽化痰法(適用于膽郁痰擾證) 主癥:脅痛吐涎 次癥:胸脅堵悶,嘔吐痰涎,眩暈煩躁,口苦咽干,眠睡不實(shí),體胖身沉,舌苔黃膩,脈象弦滑。 診斷:凡具備主癥和任意二項(xiàng)次癥者即可診斷為膽病膽郁痰擾證。 治法:疏泄膽腑,清化痰濕 方藥:疏膽化痰湯(溫膽湯加減) 青陳皮各1O克、法半夏10克、云夜苓15克、生甘草6克、北柴胡20克、江枳實(shí)10克、姜竹茹10克、萊菔子30克。 加減:痰濁引動(dòng)肝陽而眩暈甚者加天麻、鉤藤、生石決明以平肝潛陽;痰熱內(nèi)擾心神而善驚易恐者加蓮子心、遠(yuǎn)志、天竺黃以清心化痰;痰郁化火而口苦便秘者加黃連、黃苓、大黃以清瀉熱痰。 6. 清膽?zhàn)B陰法(適用于陰虛膽熱證) 主癥:脅灼隱痛 次癥:遇勞痛重,手足心熱,口干咽燥,低熱心煩,胸腹痞悶,大便不爽,苔黃厚膩,脈細(xì)滑數(shù)。 診斷:凡具備主癥和任意二項(xiàng)次癥者即可診斷為膽病陰虛膽熱證。 治法:養(yǎng)陰清膽,調(diào)理氣機(jī)。 方藥:清膽?zhàn)B陰湯(一貫煎加減) 北沙參20克、麥門冬15克、生地黃20克、全當(dāng)歸15克、延胡索10克、綿茵陳15克、六一散20克、川楝子6克。 加減:低燒者加知柏、地骨皮;胸腹痞悶加蒼白術(shù)、厚樸;大便不爽加焦四仙、大黃炭。 7. 通膽排石法(適用于膽石濕熱證) 主癥:脅肋絞痛 次癥:劇痛陣作,右脅壓痛,叩擊痛重,惡心嘔吐,院腹脹滿,大便失調(diào),苔黃厚膩,脈弦滑數(shù)。 診斷:凡具備主癥和任意二項(xiàng)次癥者即可診斷為膽病結(jié)石濕熱證。 治法:通膽排石,清化濕熱。 方藥:通膽排石湯(大承氣湯加減) 金錢草30克、生大黃1O克、玄明粉10克、江枳實(shí)lO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6克、雞內(nèi)金10克、六一散20克。 加減:合并膽囊炎且白血球增高時(shí)加公英、連翹、梔子以消炎利膽;劇痛不緩解時(shí)加制乳沒、赤白芍以解瘟止痛。 8. 和膽安蛔法(適用于膽道蛔蟲證) 主癥:脅痛吐蛔 次癥:有便蛔史,鉆頂樣痛,時(shí)作時(shí)止,四肢厥冷,嘔吐苦水,心煩不安,舌質(zhì)暗紅,脈象沉伏。診斷:凡具備主癥和任意二項(xiàng)次癥者,即可診斷為膽病膽道蛔蟲癥。 治法:和膽安蛔,理中止痛。 方藥:和膽安蛔湯(烏梅丸合理中湯加減) 醋烏梅30克、川黃連1O克、北細(xì)辛6克、炮干姜10克、潞黨參10克、炒白術(shù)lO克、炙甘草1O克、延胡索15克。 加減:絞痛者加川楝子、梭羅子,并配合針灸治療;四肢厥冷加炮附子、嫩桂枝;寒熱往來者加北柴胡、枯黃芩、制半夏;嘔吐甚者加橘皮絲、姜半夏。
專家介紹:李乾構(gòu),國家級名老中醫(yī)、北京中醫(yī)醫(yī)院脾胃病專家、BTV《養(yǎng)生堂》重要嘉賓。本文出自李老代表著作《大國醫(yī)——脾要輕補(bǔ),胃要嬌養(yǎng)》,一書說透脾胃養(yǎng)生的秘訣! 名醫(yī)傳承,壹號專家(微信公眾號:壹號專家健康說)旗下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