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六的時候,我在自己所在的機構(gòu)啟稚搖籃辦了一場閱讀活動,活動后又繼續(xù)組織了一次英文講座,一直忙到6點多。這其實是我工作的常態(tài),常常每到周六周日,就是我和孩子爸爸最忙的時候,這個時候路路一般是跟著我們在啟稚搖籃,我們工作,她“瞎玩”。 6點后所有的活動都結(jié)束了,可是還有兩位家長要和我們交流孩子學習的事情,這兩位家長也是我們很好的朋友,一位家長的孩子從小就在啟稚搖籃的全日班,今年剛上小學,另一位家長的孩子5歲左右的時候開始上小靜的繪本課,后來也在我們組織的暑假玩班,今年也上小學一年級了。和所有家長一樣,面對剛上小學的孩子,進入體制內(nèi)的教育系統(tǒng),兩位媽媽有很多的困惑和焦慮。就在我們交流的時候,路路和這兩位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 交流中路路爸爸說了很經(jīng)典的一句話:孩子自由玩2個小時,比上一天的學有用。這句話一語中的,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正好引證了這句話的深刻內(nèi)涵。 7點半多了,路路爸爸去叫孩子們整理東西準備回家,這三個孩子一直在一個教室里用各種各樣的墊子搭建房子,然后用搭好的房子進行各種想象游戲,這就是我們俗稱的“過家家”吧。不要小看這“過家家”游戲,一般孩子在2歲左右會有過家家游戲的萌芽,一直持續(xù)到14歲的時候,過家家游戲是孩子成長歷程中重要的游戲方式,孩子通過過家家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過家家來發(fā)展自己的社會能力,建立人際交往;通過過家家來豐富自己的想象力,讓自己的腦洞可以肆意放大 。。。。。。過家家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說不完的益處。 路路爸爸進到教室里看到的是這一幕:孩子們用墊子搭了三個房子,當時小白(其中一個小男孩)搭了一個很特別的房子,于是他說:“看,我的房子,可以是方格,也可以變成帳篷?!?/em>路路在旁邊觀察了一下,于是馬上在自己搭好的房子里插入一個三折墊,于是她的房子變得和小白的一樣了。這個時候另外一個小女孩默默有點不高興了,因為其實她也想要這樣的房子,只是她不知道怎樣變出來。路路在旁邊覺察到默默的不開心,于是她很主動地把自己搭好的房子直接給了默默,于是三個人都很開心了。玩了一會,約定的時間到了,三個孩子一起拆房子,整理所有的墊子,這是我們不成文的規(guī)定,在玩的時候,可以自由玩,包括用各樣的材料和教玩具,但是用完之后一定要自己整理好。 整理完之后,我們各自回家,這件事情我們原本以為就結(jié)束了?;氐郊依?,爸爸忙著做飯,我在整理家務(wù),路路第一時間忙著在桌子上畫著什么。5分鐘左右她畫好了,拿著那張“畫“跑來找我,說:“媽媽,我有一個問題要問你!”說著就把“畫”遞給我,我一看,驚呆了,路路的提問方式很不一般。她畫了一張圖,把她和小朋友用墊子搭建的小房子的平面圖畫了下來,她說:“媽媽,我們原來搭建的是這樣的一個房子?!?/span>說著,指著其中一個圖說。“不過,我現(xiàn)在想搭成這樣。”緊接著指著另一幅圖問。圖文并茂,很是清晰。我被她的這種圖示的提問方式驚艷了,心想,原來從離開啟稚搖籃到回到家里,這一路上,她的心里還在琢磨著這個“建筑”問題呢。 雖然我曾經(jīng)也是一位理科生,當年的數(shù)學還算不錯,但那完全是體制內(nèi)一個標準模范生的數(shù)學學習,考完試之后我就視數(shù)學為洪水猛獸,看到稍微復雜一點的數(shù)學問題就頭疼腳熱。于是我推搪說:“哎呀,我也不懂呀,可以去問問爸爸?!?/span>路路爸爸可是當年高考就差幾分就滿分的數(shù)學高手呀,家里一碰到數(shù)學難題我就推給路路爸爸了。于是路路跑去問爸爸,那個時候爸爸忙著做飯,爸爸說:“我正在忙,等一會吧。” 第二天,路路爸爸想起這件事情,于是問路路:“昨天你提的是什么問題?”于是路路又把那張“畫”拿過來,爸爸一看,他也被驚艷了。后來爸爸告訴我,通過這幅“畫”,他很好奇路路腦袋里的想法,例如: 1、 為什么路路會想要用墊子來做房子; 2、 為什么路路想要每人都可以有一個如此特別的房子; 3、 路路怎么想到用圖示的方式來提出問題; 4、 怎么樣才能做到可以如此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問題,路路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換一句話來說,路路為什么可以這么快地抓住問題的重點? 后來路路爸爸帶著路路到啟稚搖籃,和她分析了她的問題,現(xiàn)場演繹如何去解決她的這個建構(gòu)問題。路路的問題得到了解答,但是她帶給我和路路爸爸的反思,這幾天一直縈繞在我們的腦海。 前天周一晚上,路路一直期待晚上可以和我一起看半個小時的書,就是我們各自選自己喜歡的書,圍坐在桌子旁邊,各自閱讀,當讀到有趣好玩,或者有感動的地方,隨時和對方分享,這是現(xiàn)在我們一起閱讀的一種方式,我稱這種形式為“平行閱讀”。那天晚上選書的時候,她從上千本書里選了婉達·蓋格系列叢書,這個套系收錄了美國作家婉達·蓋格的四本書,分別是《100萬只貓》、《有趣的東西》、《淘淘和鬧鬧》、《一無所有》。 1928年婉達·蓋格出版了《100萬只貓》,這本圖畫書為她贏得了很多榮譽,先后獲得了1929年的紐伯瑞獎銀獎和她逝世后才設(shè)立的劉易斯·卡洛爾書架獎。而且這本書也入選紐約公共圖書館“每個人都應(yīng)該知道的100種圖畫書”,可以說《100萬只貓》是一本非常經(jīng)典的繪本。然而常常有家長很困惑,覺得這樣的一本黑白圖畫的繪本,不僅故事圖畫單一,而且故事情節(jié)怪異,自己的孩子常常讀不懂,家長也不知道這樣的繪本要給孩子傳遞一些什么知識。 記得路路在3、4歲的時候就看過這本書,當時就很喜歡,最早是從這本書學會了什么是“成百上千”這些表示很多的詞語。并且從那以后她很喜歡去觀察街上的流浪貓,看看每一只貓都有什么特點。后來她也常常翻出這本書來看,去年我們買了這個套系,其他的三本書,路路也很喜歡,不時會翻出來看看。孩子看書就是這樣,重復地讀,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獲。 那天看著她讀得津津有味,我一時興起問她:“路路,有些家長說《100萬只貓》挺沒有意思的,覺得讀不懂,你為什么這么喜歡呢?” 路路眨著亮亮的眼睛,認真地說:“不會呀,我覺得這個故事很好呀!?!?/em> 我順勢問:“怎么好了?” 她想了想,說:“很重要的一點,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要太驕傲了?!?/em> 我繼續(xù)問:“怎么說呢?” 路路于是開始翻頁:“媽媽,你看,當老爺爺問,你們當中誰最漂亮啊?其他貓都爭吵起來,都說自己漂亮,只有那只貓躲在一邊,它說自己是一只很平凡的貓。。。。。?!?/span> 路路還補充說:“媽媽,還有一點,就是剛開始的時候,老爺爺應(yīng)該要節(jié)省一點。” 我困惑地問:“什么叫‘節(jié)省’” 路路解釋:“那就是他不應(yīng)該每看到一只貓都想著把它帶回來,因為他根本養(yǎng)不了那么多只貓?!?/span> 。。。。。。 路路概括的這兩點,言簡意賅,完全抓住了故事的精髓和重點。一如她畫的那幅提出問題的“畫”,邏輯清晰,要點突出。 結(jié)合這兩件事情,我和路路爸爸感慨的同時,也很好奇小家伙的腦袋里究竟裝了什么東西,為什么可以這么迅速地找到問題所在。有的家長聽到我分享路路的事情,常有的反應(yīng)是:“這是你家的孩子,可是我的孩子不是這個樣子呀。”其實潛臺詞是在說:因為小靜老師和路路爸爸是所謂的教育專家,所以路路能教養(yǎng)得好。 然而路路這么多年的成長經(jīng)歷中,我們最大的感觸是:我和路路爸爸無法教給孩子什么,反而更多的時候是孩子教給我們很多東西。例如,有一陣子,她迷上了翻繩,于是路路爸爸給她買了兩本關(guān)于翻繩的書,她沒事就會去琢磨,看不懂的時候就會問我們,但是我們實在也是看不懂,她只好自己鉆研,學會了一種新的翻繩方式,就反過來手把手地教我們。我現(xiàn)在做繪本教研的時候也常常會問她的建議,她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些手工作品,常常給我很多啟發(fā),我改良后會用到我的教學上。 作為父母,我們教給孩子的真的非常有限,甚至什么也無法教給孩子,但是父母在孩子早期的成長中確實是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回想過去的幾年我們常跟路路做的幾件事情是: 1、 盡量每天陪伴孩子閱讀; 2、 常常和孩子一起涂鴉,做手工; 3、 和孩子分享身邊發(fā)生的各種事情,平等交流; 4、 為孩子尋找好的書、好的同伴、好的老師; 5、 給予孩子自由玩的權(quán)利,同時要賦予相應(yīng)的規(guī)則,例如遵守時間約定,事后整理等。 最后還有,我們信奉:孩子自由玩2個小時,比上一天的學有用。因為上一天的學,并沒有教會她用圖畫的方式富有邏輯地闡述自己的問題,而自由玩2個小時,卻讓她遇到問題,嘗試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失敗后,琢磨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致最后解決問題。 今天我問路路:“你是怎么想到用圖畫的方式來闡述問題?” 她說:“那是我的問題術(shù)!”并且強調(diào)這個“術(shù)”是美術(shù)的“術(shù)”。 “那你怎么學會問題術(shù)的方法呢?” 路路說:“我自己教自己的。” 是呀,自己教自己,自由玩耍最大的意義或許就是可以自己教會自己,自己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