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師: 今天堅華兄過來復診,順便帶去假菜頭一棵。幾年前,曾遇一八歲小孩,腎炎后期,遺留血尿+++,吾以中西醫(yī)調理三個多月無效。二個月后,他爺爺帶他來看腸胃炎,并說血尿痊愈。有一人教他用假菜頭根干25克或生用50克,加一些豬瘦肉,煎水服,日一次,服一個多月后痊愈,至今未復發(fā)。 上月有一婦人帶十二歲男童來看感冒合并扁桃體炎,其母謂幾年前男童曾患扁桃體炎很嚴重,用青霉素等抗生素均無效,后有人教用假菜頭葉煎水服而愈。 可見一些驗方,醫(yī)生要虛心從病人口述中收集。 老朽拱成上 拱成老先生托堅華兄帶來假菜頭一顆,我們看后,再配合這條短信分享給大家。 老先生辨證精準啊,居然發(fā)現有時民間單方,那個療效啊,超乎想象。 碰到這種情況,老先生往往會收錄進筆記本來。 俗話說,單方一味,氣煞名醫(yī)。 什么叫做單方? 單方在民間又叫偏方斧頭方,有別于常規(guī)的正方,常常不用費什么價錢啊,用得好,效如桴鼓。 雖然在窮鄉(xiāng)僻野啊,能夠得到這些草藥,有立竿見影之效。 在山里有個茶農,他的咽喉發(fā)炎,腫痛了五六天,先吃瀉火藥,再打消炎針,搞到吞水吞唾沫都痛,不要說是吃飯了。 他很擔憂。 剛好有草醫(yī)跟他建議說,你家門口周圍那些紅背草拔來吃就好了。 他半信半疑,按著草醫(yī)所講的,拔了一把紅背草,拿來煎水。 第一劑下去,咽喉就開了,聲音不啞,吃完三次,咽喉腫痛若失,他才驚訝地說道,原來不用到外面去,這里山里家里有寶都當草了。 在草藥書上記載,紅背草又叫一點紅,葉下紅,生于路邊,苦涼,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對于感冒咽腫,口腔潰瘍,以及腸炎,尿道炎癥,但屬于咽腫,口腔潰瘍,以及腸炎,尿道炎癥,但屬于濕熱臃腫的,每次用新鮮的一兩,直接水煎服,還可以兌點蜂蜜,治療這些急性熱癥啊,效果非常明顯。 古代的大醫(yī)都不會輕視身邊任何一個平常的小草,就像巧匠無棄木一樣,良醫(yī)無棄草。 上次郭峰老師給我們介紹葫蘆茶的時候,讓我們大開眼界,他們那邊碰到紅白喜事,有人吃撐吃脹,飯吃不下,渾身不舒服,干不了活,怎么辦? 明眼的村里人啊,趕緊知道到山上挖幾棵葫蘆茶,熬得濃濃的,加點鹽下去,一般吃一兩次就好。 正好車學長的兒子,因為這個過節(jié)吃了很好的東西,就撐在那里,沒有胃口。 這時車學長就給孩子搞了一大把葫蘆茶熬水喝。 連續(xù)幾餐都沒有胃口的,吃不下飯,結果上午葫蘆茶剛喝完,中午胃口大開,把他爸爸那份飯菜也吃了。 所以這個一味葫蘆茶,乃消積化氣良藥。 設想一下,民間還有學校的老師,或者這個家長們,都知道這種新鮮草藥,有如此效果,那么孩子可以少受多少針藥之苦,能夠及早地擺脫疾病之累啊! 還有一個八十歲的老人,那個舌頭因為過年節(jié)后,吃了一些煎炸之物,舌旁邊腫脹疼痛,話都講不出來,晚上覺都沒法睡。 按照中醫(yī)辨舌要訣來看,舌兩邊腫,乃肝膽火旺,舌苔厚膩,乃有濕熱。 一般醫(yī)生都會開龍膽瀉肝湯,可是年老了,不耐瀉下攻伐,于是草醫(yī)建議他用葫蘆茶,單味葫蘆茶熬水,熬得濃濃的,那個湯水像是紅酒那樣,直接含在嘴里,使藥力直接作用于舌頭,也可以吞幾口,結果老人第一劑還沒用完,舌腫就消了。 由此可見,葫蘆茶消腫退火之功,而且它的味道還很好,這是很多清熱解毒良藥啊,所不具備的。 所以它能得到葫蘆茶這一美名。 在中醫(yī)來說,最尊貴的東西就是葫蘆,葫蘆叫懸壺濟世,是行醫(yī)的象征,一味草藥能夠冠于葫蘆,可想而知,它的地位有多高。 所以單味葫蘆茶,就是南方濕熱涼茶。 我們從拱老向病人學習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老人家越有學問的,越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病人手中身上的方子,這真是善學習的榜樣。 拱老說他,一輩子學到老,活到老。 我們看以前京城四大名醫(yī)的施今墨先生,他一生保持兩個習慣。 一個是剪報紙,報上有些經驗方,或者有效驗的東西,就剪下來。 同時還隨身帶個小本子,專門收取從民間流傳的經驗方,或病人口中講的,或這個朋友口中流傳的。 有一次施老先生在重慶爬山,看到有些轎夫,口中含著一物,爬山越嶺啊,不單面不紅,氣不喘,還腿腳有勁,健步如飛。 一個善觀察的醫(yī)者,他馬上看出里面有道。 便問轎夫口中含是何物? 轎夫跟施老講,這是蛤蚧粉,能夠納氣歸田。 施老受此啟發(fā),在治療虛喘的時候,常會加入蛤蚧、砂仁,很有奇效,它們能夠納氣歸田。 大家看歷代這些名醫(yī)啊,都是非常重視民間偏驗方,我們學到這一個小偏方,同時要養(yǎng)成這種收找記錄小偏方的習慣。 學到一個小偏方,會受用一時,可是養(yǎng)成這種記錄小偏方,謙虛下問的態(tài)度,卻能受用一輩子。 這里再跟大家介紹兩本方書,一本是《驗方新編》,里面的作者,花了二十多年收集民間偏驗方,可謂是廢寢忘食。 還有一本趙學敏的《串雅》,趙先生收集民間偏方四千多個,那都是流傳很廣,而且效驗很顯著的,這里面都是中醫(yī)學乃至中國人民的偉大寶庫。 而施今墨老先生64歲的時候患了胸膜炎,當時疾病加重,家里人都準備后事,施老在彌留之際,氣喘胸悶,突然想到某本醫(yī)書上記載有甜瓜子西瓜子,用這個可以去胸中積水。 便叫家里人買來搗碎了煎湯,渴了就喝,并且把這個藥啊,加到辨證方中,過幾天呢?胸水居然漸去撫平,豁然而愈。 施老能夠在臨危之時想到這個小方子,都是得益于平時這個收集方子的習慣。 所以小小的方子啊,在關鍵時刻發(fā)生的力量是很大的。 就像有首對子叫歐陽子暴痢幾絕,乞藥于牛醫(yī),李防御治嗽得官,傳方于下走。 連韓愈都贊嘆說,牛溲馬勃,敗鼓之皮,兼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之良者也。 良醫(yī)就是專門干這些化腐朽為神奇的事。 而這并不是朝夕之功,而是經年累月,勿以善小而不為啊! |
|
來自: 并不hy > 《中醫(yī)普及學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