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西寧的許多民情風俗中,很注重人情禮儀。
就人們的班輩輩分和親屬相互關系之間的稱謂來講,一個人出生的時候,或許已經成為爺爺輩了。所以說,按照家族班輩行排,一個人一出生,輩分就已經定了。民間有句“有個吃奶的爺爺,沒有吃奶
的阿輩子(丈夫的哥哥)”之說。在過去的傳統(tǒng)家族中是很講究的,遵守禮儀規(guī)矩,注意人與人之間的輩分稱謂,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否則亂了禮法,會遭當家子、莊社、街坊鄰里的笑話。
在老西寧的許多民情風俗中,很注重人情禮儀。 就人們的班輩輩分和親屬相互關系之間的稱謂來講,一個人出生的時候,或許已經成為爺爺輩了。所以說,按照家族班輩行排,一個人一出生,輩分就已經定了。民間有句“有個吃奶的爺爺,沒有吃奶 的阿輩子(丈夫的哥哥)”之說。在過去的傳統(tǒng)家族中是很講究的,遵守禮儀規(guī)矩,注意人與人之間的輩分稱謂,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否則亂了禮法,會遭當家子、莊社、街坊鄰里的笑話。 逢年過節(jié)西寧人更講究給家中不同的長輩敬酒,對長輩們的正確稱謂尤為重要—— 高祖父稱為“祖太爺”,高祖母稱為“祖太太”。 曾祖父稱為“太爺”, 曾祖母稱為“太太”。 祖父稱為“爺爺”“爺兒”或“阿爺”(青海人的稱呼中“阿”字比較突出),祖母稱為“奶奶”或“阿奶”。 祖父的哥哥和弟弟,按族內排行稱呼(例如三爺兒),最小稱為“尕爺兒”。 祖父的嫂子和兄弟媳婦,按其夫排行稱呼(例如五奶奶),最小的稱為“尕奶奶”。 外祖父稱為“外爺”,外祖母稱為“外奶奶”。 祖父姐妹的丈夫稱為“姑爺”,祖父的姐妹稱為“姑奶奶”。 祖母姐妹的丈夫稱為“姨爺”,祖母的姐妹稱為“姨奶奶”。 父母親的阿舅(舅父) 稱為“舅爺”,舅母稱為“舅奶奶”。 父親稱為“大大”“阿大”“爹爹”轉變?yōu)榻小鞍职帧薄?/p> 母親稱為“姆媽”“阿媽”。 父親之哥哥稱為“達達”,弟兄多的按排行稱呼(例如五達達)”。 父親之嫂子稱為“嬤嬤””,按其夫排行稱呼。父親之弟弟稱為“爸爸”(叔叔的俗稱)“阿爸”,按家中的排行稱呼(例如二爸),最小稱為“尕爸爸”或“尕爸兒”。 父親之弟媳稱為“嬸嬸”“嬸子”,按其夫排行稱呼,最小的稱為“尕嬸嬸”或“尕嬸兒”。對結婚不久的亦有稱為“新嬸嬸”或“新嬸兒”,有的因叫習慣了,這種稱呼一直叫到老不變。 父親之姐妹稱為“娘娘”,家中按排行稱呼(例如五娘娘),最小的稱為“尕娘娘”或“尕娘兒”。 也有的按居住地名稱為如:“北街娘娘”或“朝陽娘娘”。對其夫按娘娘的排行稱呼(例如五姑父)”,或按姓氏稱為如:“劉姑父”“宋姑父”。 母親之哥哥弟弟稱為“阿舅”,按家中排行稱呼(例如三阿舅)”。西寧方言中俗有“阿舅外甥親,女婿丈人親”是指親戚里最親近的兩大姻親。對其妻稱為“舅母”,按阿舅在家中的排行稱呼(例如四舅母)。 母親之姐妹稱為“姨娘”,按家中排行稱呼(例如二姨娘),最小的稱為“尕姨娘”。對其夫稱為“姨父”,或按姓氏稱為如:“趙姨父”“祁姨父”。 父母之姑表、姨表兄弟稱為“姑舅達達”“姑舅爸爸”或“姑舅爸”。其妻稱“姑舅嬤嬤””“姑舅嬸嬸”或“姑舅嬸”。 一母兩父弟兄稱為“隔山弟兄”。一父兩母弟兄稱為“同山隔海弟兄”。 父祖三代內兄弟稱為“叔伯兄弟”。 同祖同宗稱為“當家子”,民俗中說“有個千年的黨家,沒有百年的親戚”。 來源/西海都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