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汪曾祺說過,“風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chuàng)作的抒情詩”。汪曾祺的作品中,也多處寫到過年。 《臘梅花》:“下雪了,過年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起來,到后園選摘幾枝全是骨朵的臘梅,把骨朵都剝下來,用極細的銅絲把這些骨朵穿成插鬢的花?!野堰@些臘梅珠花送給祖母……梳了頭,就插戴起來。然后,互相拜年。” 《異秉》:這條街上過年時的春聯(lián)是各式各樣的。有的是特制嵌了字號的。比如保全堂,就是由該店拔貢出身的東家擬制的“保我黎民,全登壽域”;有些大字號,比如布店,口氣很大,貼的是“生涯宗子貢,貿易效陶朱”,最常見的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小本經營的買賣的則很謙虛地寫出:“生意三春草,財源雨后花”。這末一副春聯(lián),用于王二的超攤子準鋪子,真是再貼切不過了,雖然王二并沒有想到貼這樣一副春聯(lián),——他也沒處貼呀,這鋪面的字號還是“源昌”。他的生意真是三春草、雨后花一樣的起來了?!捌饋怼弊铒@眼的標志是他把長罩煤油燈撤掉,掛起一盞呼呼作響的汽燈。須知,汽燈這東西只有錢莊、綢緞莊才用,而王二,居然在一個熏燒攤子的上面,掛起來了。這白亮白亮的汽燈,越顯得源昌柜臺里的一盞煤油燈十分的暗淡了。……第二,過年推牌九,他在下注時不猶豫。王二平常絕不賭錢,只有過年賭五天。過年賭錢不犯禁,家家店鋪里都可賭錢。初一起,不做生意,鋪門關起來,里面黑洞洞的。保全堂柜臺里身,有一個小穿堂,是供神農祖師的地方,上面有個天窗,比較亮堂。拉開神農畫像前的一張方桌,嘩啦一聲,骨牌和骰子就倒出來了。打麻將多是社會地位相近的,推牌九則不論。誰都可以來。 《徙》:高先生就從這些野草叢中踏著沉重的步子走進去,走進裡面一個小門,好像走進了一個深深的洞穴,高大的背影消失了。木板門又關了,把門上的一副春聯(lián)關在外面。 高先生家的春聯(lián)都是自撰的,逐年更換。不像一般人家是迎祥納福的吉利話,都是述懷抱、舒憤懣的詞句,全城少見。這年是辛未年,板門上貼的春聯(lián)嵌了高先生自己的名字:辛誇高峙桂,未徙北溟鵬。 《晚飯花》:他家有好幾棵大石榴,比房檐還高,開花的時候,一院子都是紅通通的。結的石榴很大,垂在樹枝上,一直到過年下雪時才剪下來。陳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他所樂道的還是“春節(jié)的吃”。 《炒米和焦屑》:炒炒米要點手藝,并不是人人都會的。入了冬,大概是過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篩子,手持長柄的鐵鏟,大街小巷地走,這就是炒炒米的。有時帶一個助手,多半是個半大孩子,是幫他燒火的。請到家里來,管一頓飯,給幾個錢,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們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齊,沒有零零碎碎炒的。過了這個季節(jié),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著。一炒炒米,就讓人覺得,快要過年了。 《我的祖父祖母》:入冬,……腌芥菜。腌“辣菜”——小白菜晾去水分,入芥末同腌,過年時開壇,色如淡金,辣味沖鼻,極香美。自離家鄉(xiāng),我從來沒有吃過這幺好吃的咸菜。 《七里茶坊》:“在十多里外,兩頭牛掉進雪窟窿里了。他們仨在往上弄。俺們把其余的牛先送到食品公司屠宰場,到店里等他們?!薄斑@樣天氣,你們還往下送牛?”“沒法子??爝^年了。過年,怎么也得叫壩下人吃上一口肉!”不大一會,掌柜的搞了粑粑頭來了,還弄了幾個腌蔓菁來。他們把粑粑頭放在火里燒了一會,水開了,把燒焦的粑粑頭拍打拍打,就吃喝起來。 《四時佳饌》:春節(jié)吃餃子,比戶皆然。有些老北京人家吃素餃子,以蔬菜、炸油餅、薰干切丁為餡,取其清新爽口。立春日吃春餅。羊角蔥(生吃)、青韭或蓋韭(爆炒)、綠豆芽、水蘿卜、醬肉、醬雞、醬鴨皆切絲,炒雞蛋,少加甜面醬,以荷葉簿餅卷食。諸物皆存本味,不相混淆,極香美,謂之“五辛盤”。蘿卜絲不可少。立春食蘿卜,謂之“咬春”,春而可咬,頗有詩意。餅吃得差不多飽了,喝一碗棒渣粥或小米粥,謂之“溜縫”,如砌墻灌漿也。 《咸菜茨菇湯》:前好幾年,春節(jié)后數日,我到沈從文老師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飯,師母張兆和炒了一盤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兩片茨菇,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認他這話。吃菜講究“格”的高低,這種語言正是沈老師的語言。他是對什么事物都講“格”的,包括對于茨菇、土豆。因為久違,我對茨菇有了感情。前幾年,北京的菜市場在春節(jié)前后有賣茨菇的。我見到,必要買一點回來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愛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個人“包圓兒”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