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義指人所行之路,引申而有三重含義:其一,指不同領(lǐng)域的事物所遵循的法則,如日月星辰運(yùn)行的規(guī)律稱為天道,人事活動所遵循的規(guī)律稱為人道...
例句: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誠",是天的法則;達(dá)到"誠",是人的修養(yǎng)路徑。) 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朱熹《中庸章句》) ("誠"就是真實不偽詐,是天理本來的狀態(tài)。)
例句 : 天道遠(yuǎn),人道邇。(《左傳·昭公十八年》) (天之道遙遠(yuǎn),人事之道切近。) 形而上者謂之道。(《周易·系辭上》) (有形之上者稱為道。)
例句: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詩經(jīng)·大雅·烝民》) (上天降生眾民,有事物就有法則,民眾遵守普遍的法則,崇好這樣的美德。) 道生之,德畜之。(《老子·五十一章》) (道生成萬物,德蓄養(yǎng)萬物。)
例句 : 物無妄然,必由其理。(王弼《周易略例》) (事物沒有隨意而為的,必然會因循其理。) 有物必有則,一物須有一理。(《二程遺書》卷十八) (每一事物的存在必有其法則,但所有事物都須有萬物皆同的理。)
例句: 通天下一氣耳。(《莊子·知北游》) (貫通天下萬物的就是一個"氣"罷了。) 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王充《論衡·自然》) (天地之氣相互交合,萬物自然而生。)
例句 : 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xué)而能。(《禮記·禮運(yùn)》) (什么叫做人之情?就是喜愛、惱怒、悲哀、恐懼、愛慕、憎惡、欲求,這七者不用學(xué)習(xí)就能產(chǎn)生。) 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論語·子路》) (地位高的人講求誠信,則民眾沒有人敢不以實情相待。)
例句 : (嵇)康善談理,又能屬文,其高情遠(yuǎn)趣,率然玄遠(yuǎn)。(《晉書·嵇康傳》) (嵇康善談玄理,又擅長寫作,他的情趣高雅,率真而曠遠(yuǎn)。) 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tài),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蛉さ弥匀徽呱?,得之學(xué)問者淺。(袁宏道《敘陳正甫〈會心集〉》) (世人難以領(lǐng)悟的只有"趣"。"趣"好比山的顏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人的姿容,即使擅長言辭的人也不能一句話說清楚,只有領(lǐng)會于心的人知道它?!ぃ绻麖淖匀恢灾械脕?,那是深層次的"趣";如果從學(xué)問中得來,往往是膚淺的"趣"。)
例句: 克己復(fù)禮為仁。(《論語·顏淵》) (約束自己使言語行為都合于禮,就是仁。) 仁者,愛之理,心之德也。(朱熹《論語集注》) (仁,是愛的道理,心的德性。)
例句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天的運(yùn)行有其固定的規(guī)律,不因為堯的賢明而存在,不因為桀的暴虐而消失。) 上天孚佑下民。(《尚書·湯誥》) (上天信任并保佑百姓。) 天者,理也。(《二程遺書》卷十一) (天就是宇宙的普遍法則。)
例句: 天下歸之之謂王,天下去之之謂亡。(《荀子·正論》) (天下人歸順?biāo)涂梢苑Q王;天下人拋棄他,就只會滅亡。)
例句: 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周易·序卦》) (先有天地,然后萬物化生。充滿天地之間的只是萬物。) 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用于事親,即事親為一物。(《傳習(xí)錄》卷中) (良知感應(yīng)運(yùn)用,必然用于"物"上,"物"就是各種事,如良知感應(yīng)運(yùn)用于侍奉雙親,那么侍奉雙親就是一個"物"。)
例句 :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耳目等器官不能思考,因而被外物的表象遮蔽。耳目與外物相接觸,就會被其引向歧途。"心"這個器官能夠思考,思考便能有所得,不思考便無所得。) 心者,一身之主宰。(《朱子語類》卷五) (心是人身體的主宰。)
例句: 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 (對飲食和美色的追求是人的本性。) 性即理也。(《二程遺書》卷二十二上) (性就是理。)
例句 : 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張載《正蒙·太和》) ("虛"是無形的,是"氣"的本來狀態(tài)。) 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莊子·人間世》) (只有道匯集并呈現(xiàn)于虛靜的心靈,"虛"就是心齋。)
例句: 君子喻于義。(《論語·里仁》) (君子知曉并遵循義。) 義者,心之制,事之宜也。(朱熹《孟子集注》) (義就是約束自己的內(nèi)心,使事情合宜。) |
|
來自: 昵稱3747163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