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流行著女孩像爸,男孩像媽這樣的說法。對這個說法,學界也是爭論不休,各執(zhí)一詞不分上下。而對于爸爸媽媽來說,寶寶只要像自己就成。有時候一些寶寶生下來后,就有初為人父母的寶爸寶媽抱著孩子左看右看:是不是抱錯了?或者讓醫(yī)院給掉包了?引起家里一陣哄笑。那么,孩子究竟是像爸爸還是像媽媽呢?
人的相貌是由DNA決定的,我們的DNA一半來自爸爸的染色體,一半來自媽媽的染色體。其實,決定人的長相并非完全是父母染色體各一半那么簡單,而是要看基因水平,每一個外表體征是由多個基因決定的。而對于相貌的遺傳,我們目前了解非常少??梢源_定的是相貌的遺傳是非常復雜的,可能涉及數百個基因以及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要簡單地根據性別判斷像爸爸還是像媽媽是不可能的。
有研究認為,精子和卵子結合后,有一個基因混合的過程,來自父母的基因有些因此而增強、有些因此而減弱、有些則因此而被阻斷,這樣即便是親兄弟姐妹的模樣也會各不相同。在不少大家庭中我們可以發(fā)現,有的孩子與兄弟姐妹長得很像,有的卻不像,這就是基因混合的無規(guī)律性導致的。雖然兄弟姐妹的基因都是父母各一半,但在發(fā)育過程中,有些基因起的作用大,有的起的作用小。
就拿身高體型來說,孩子從父母那里繼承了很多對相關的基因,每對基因一條來自母親,一條來自父親,具體多少對估計連科學家都不清楚。但除了基因影響,還與爸爸媽媽對自己及小孩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有關,一家子都是胖子的有的是,一家子全是猴精的也不少,一家子胖瘦不一的更多,所以真的沒有什么規(guī)律。
雖說上訴的例子都將女孩像爸、男孩像媽這一觀點直接否定了,但是父母與子女的長相還是有某種規(guī)律的。
比如,在1995年的《自然》雜志上曾刊登過一個研究結果,學者找來了一些陌生人,,讓他們辨認122個人物樣本并給孩子和父母配對。結果半數寶寶正確地配上了親生父親,而正確地配上親生母親的比例則低了一些。
在原始社會,由于家庭這種形式不存在,人類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從誰肚子里生出來很難搞不清楚,但父親是誰卻沒有那么多證明手段,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看長相。如果男性發(fā)現和自己有過性關系的女子生出來的孩子長得像自己,他就會承擔一定的責任,照顧孩子和其母親。反之,則不會。有強壯的成年人罩著,孩子就容易成人,反之,很可能夭折。因此,在漫長的人類發(fā)展進程中,一些父系顯性基因就這樣被保留下來,一些母系顯性基因就被淘汰了,于是孩子無論性別,出生后都會更像父親。
這個結果從進化的角度解釋,這是在家庭開始形成后,男孩在發(fā)育過程中越來越像父親,讓父親更有責任感。即便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會因為有幾分相似而當親生兒子撫養(yǎng)和照顧。
此外還有另外一個不成文的說法,不少男性長大后,找老婆的時候也會找個和自己的媽媽有幾分相似的,這樣生下來的寶寶看著和爸爸有幾分相似,也和媽媽有幾分相似。
所以根據當今學界掌握的材料,女孩像爸、男孩像媽這一說法是不正確的。而應該是男孩像爸,女孩可能像爸,也可能像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