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婦孺皆知的歷史時期,無論是陳壽的《三國志》,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稱魏、蜀、吳三分天下,三國并立共同統(tǒng)治了中國。 實際上,在遼東,有一個與魏、蜀、吳三國性質(zhì)相同的國家──燕國,該國從190年初成規(guī)模,到238年被司馬懿所滅,立國48年,比劉備創(chuàng)立的蜀漢還要長6年。燕國鮮為人知的開國之主公孫度,也是一個堪比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亂世梟雄。 公孫度(150年-204年),字升濟,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和董卓部將徐榮是同鄉(xiāng),在徐榮的力薦下,中平六年(189年),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公孫度到任后,厲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勢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漸豐。 190年,“關東聯(lián)軍”討伐董卓,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此時中原混亂不堪,各地軍閥無暇東顧。而遼東郡偏居東北,所受影響較小,得以借機振興。 公孫度得知中原一帶正處于動亂之中,便對他親信部下說:“漢皇室將要覆滅,我到了與各位商量圖謀王位的時候了。” 于是,公孫度遂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孫延為建義侯,為漢朝的兩位祖先立廟宇,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設壇,在郊外祭祀天地,親耕藉田,治理軍隊,出行時坐著皇帝才能坐的鑾駕,帽子上懸垂著九條玉串,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為羽林軍,無論車駕、儀仗、服飾都同大漢天子一般無二。 此外,公孫度把遼東郡分為遼西、中遼兩郡,各置太守,渡海收取東萊各縣,設營州刺史。 公孫度自立后,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又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 在保境安民的政策指引下,公孫度的燕國成為亂世中難得的“世外桃源”。 后來,曹操征召公孫度做武威將軍,封永寧鄉(xiāng)侯,公孫度說:“我在遼東稱王,要永寧干什么啊!”將印綬藏于武器庫中。 公元200年官渡大戰(zhàn)之時,公孫度拒絕了曹操的拉攏,打算在曹袁兩敗俱傷后進軍許昌。 公元204年,公孫度去世,其子公孫康繼承其位,將朝廷的永寧鄉(xiāng)侯封給了弟弟公孫恭。 公元228年,公孫度的孫子公孫淵奪取了王位后,遣使南通孫權,孫權立其為燕王,并遣甲士萬人攜珍寶前往遼東(孫權干過的蠢事之一),公孫淵害怕魏國討伐,于是斬送吳使首至洛陽,魏明帝拜其大司馬,封樂浪公。 遼東一直是魏國的一塊心病,無論是曹操還是曹丕,曹叡,都想要要統(tǒng)一全國,而遼東則是自己家后院不得不先除去的隱患之一。 237年,魏明帝曹叡派幽州刺史毌丘儉進攻燕國,結(jié)果大敗而歸。戰(zhàn)后,公然徹底叛魏,自立為燕王,建年號紹漢,并置百官有司。 238年六月,曹魏太尉司馬懿率大軍討伐遼東,公孫淵調(diào)數(shù)萬步騎兵防守遼隧,沒想到,司馬懿對遼隧只是進行佯攻,而轉(zhuǎn)軍襲擊燕國都城襄平城才是目的。 燕王公孫淵和全城軍民被圍困城中,八月彈盡糧絕,將軍楊祚開城投降。公孫淵突圍途中被魏軍斬殺,燕國諸郡全部歸降。 至此,燕國成為四國中首個滅亡的國家。 雖然正史上不承認這個曾經(jīng)實際上存在過的國家,但是作為一種實際存在,燕國的確在歷史上存在過,而且國祚接近半個世紀。 關注微信公眾號:qingmeizhujiuren(長按可復制),閱讀5000年歷史趣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