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肝劑 【代表方】逍遙散(見前理氣藥)。 同類常用中成藥:舒肝和胃丸 【組成】香附(醋制)45g,柴胡15g,郁金45g,佛手150g,木香45g,烏藥45g,陳皮75g,萊菔子45g,檳榔45g,廣藿香30g,白芍45g,白術(shù)(炒)60g,炙甘草15g。 【方解】本方以大隊理氣藥疏肝,運脾;助以白芍柔肝;佐以白術(shù)健脾,甘草和中。行散之力勝于逍遙丸,故肝郁氣滯明顯者可服此藥。 (五)治腎劑 【代表方】腎氣丸(《金匱要略》)。 【組成】干地黃八兩(240g),山藥、山茱萸各四兩(各120g),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三兩(各90g),桂枝、炮附子各一兩(各30g)。 【主治】腎氣虛證。(原方主治: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 【方解】參前六味地黃丸解。 同類常用中成藥: 1、六味地黃丸同前。 2、四神丸 【組成】補骨脂400g,吳茱萸100g,肉豆蔻200g,五味子200g,大棗200g。 【方解】本方為治療五更腹瀉的特效方。腎陽不足,脾土失溫,則清晨陽氣初動之時,人得天陽之助,則欲排陰濁外出。且腎氣不足,無力固攝,故大便來勢頗急。方以補骨脂、肉豆蔻溫腎陽而固攝,并以吳茱萸助之,五味子佐之。 注:本部分提到的中成藥成分及劑量絕大部分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另有少部分直接出自最早記載該方的原著。 細心的朋友或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本部分所講方劑或中成藥的思路,與前面所講的中藥和辨證,其實是一脈相承的,都是秉承病性的虛與實,病位的臟和腑,依次展開的。舉例來說,辨證一講中我們了解到氣虛證的常見表現(xiàn)(氣虛無力倦懶言),可據(jù)此判定氣虛證的有無。一旦確定本證,就可以在中藥一講相應(yīng)的常用補氣藥中查找,得到黨參、黃芪、山藥這三種;按照對三者用途的基本評價,可以從中得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味藥;繼而或沖泡代茶飲,或煲湯熬粥時加上一些作食療,劑量用最常用的10g,就可以了。如果問題比較嚴重,單用某一味中藥的效果不夠理想時,就可以考慮在方劑一講中尋找相應(yīng)的中成藥,得到補中益氣丸和玉屏風(fēng)口服液,再根據(jù)自身病癥特點進行選擇即可。 通過前面講稿的學(xué)習(xí)和積極的實踐練習(xí),有些朋友已經(jīng)可以對一些患者的病情作出比較準(zhǔn)確的中醫(yī)辨證分析。再結(jié)合中藥方劑部分的學(xué)習(xí),對于一些簡單的疾病,朋友們就可以給出比較完整的治療意見了。當(dāng)然,目前的學(xué)習(xí)還僅僅是停留在入門的階段,遇到疑難或較為重大的疾病,切不可以此為據(jù),仍需以醫(yī)生面診為宜。 (本文僅供中醫(yī)愛好者學(xué)習(xí)交流) 作者:天下無疾
|
|
來自: 古道岐黃 > 《零起點學(xué)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