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頭條號神奇小小,將持續(xù)更新認知心理學、《夢心理》、《消失的性格》系列文章,歡迎留言參與討論哦。 生活中在與他人的交際過程是矛盾和問題產生的本源,為了構建安全的交流環(huán)境,我們需要建立特殊的心理防線,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防御概念,他認為是潛意識下的防御機制,不僅可以保護自己,也是安全合理關系搭建的前提。 補充不可否認弗洛伊德是偉大的精神分析學家,心理學家,但事實上他對于人類心理防御的研究僅停留在一個初階狀態(tài),幸運的是他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對其父親的理論有了補充和完善,這個領域做出巨大貢獻,她準確的劃分出了逃避性防御機制,自騙性防御機制,攻擊性防御機制,代償性防御機制,建設性防御機制。一般認為,人類的心理防御強度會根據心理成熟度發(fā)生變化,防御強度由一級到四級,分別是自戀,不成熟,神經,成熟,豐富,完美的展現(xiàn)了人類由青春期到完全成熟的社會屬性變化過程。 逃避性逃避性防御機制包括壓抑、否認、退化,今天我們先了解壓抑和否認?,F(xiàn)代心理學將壓抑翻譯為壓制(Suppression)和潛抑(Repression),壓制指的是我們大腦“有意識的”驅逐那些難以接受的想法、欲求,而潛抑強調“無意識的”排斥一些沖動、欲求,整體來說,壓抑就是大腦在意識之間徘徊的過程,那什么情況壓抑機制容易釋放呢?當我們的潛意識與顯意識產生交集的時候,被壓抑的事物容易被喚醒甚至失控,好比你經常在聊天的時候出現(xiàn)的口誤、筆誤,都是被壓抑后的釋放,展現(xiàn)的是你潛意識下的思考結果,可能才是你最真實的想法,但是它受到大腦防御機制的影響,我們無法直接了解,需要一個觸發(fā)機關,于是我們經常有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感受。 否認的機制其實較為危險,大量案例顯示,否認機制可能導致永久性失憶,生活中一些事件的發(fā)生會觸發(fā)我們潛意識下的記憶,這些記憶可能來自其他人格(廣義的多重人格概念),也可能并不存在,達到掩耳盜鈴的效果,否認機制的結果是我們默認這件事沒有發(fā)生,研究發(fā)現(xiàn),短期內否認可以達到保護效果,但并不適合解除長期影響,好比癌癥病人堅持認為自己患有普通疾病,接近死亡讓他清晰自己確實是癌癥患者。 攻擊性當我們內心不愉快,卻無法向對方釋放的時候,大腦會利用轉移等途徑進行防御,我們先來了解轉移和投射機制。轉移性防御機制較為常見,將需要傾訴的情感和情緒轉移到你認為安全的對象上,滿足自我的同時,也保持了自己的社交安全地位,毫無疑問,這是我們最需要掌握的心里防御機制。我們轉移的是正面感情或者負面感情,而對象是替代對象,這一點類似于心理學上的踢貓效應和替罪羊效應。你是否在學習自己的父母對待你的方式,你希望自己未來也用這種方式對待他們,表面上看來是一種情感轉移,其實本質上是轉移防御,你認為這樣做是沒有愧疚感且安全的,這種機制局限于你的內心并不成熟,否則你不需要長期使用。 投射性防御機制更像一種角色賦予,你需要將自己的經歷、角色,賦予給某個已經存在的客觀事實,神經心理學將此視為精神投影客觀,表面上是逃避自我,其實是超越自我的表現(xiàn),投射出了自己的特征,對結果產生妄想,這樣解釋可能難以理解,好比一個強奸犯的無罪辯護理由是受害者的衣著暴露主動誘惑,導致了自己的行為,一個內心變態(tài)甚至邪惡到發(fā)指的人卻總是將自己的罪惡掛在嘴上,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在認錯,其實他內心根本沒有類似的想法,期待你的留言哦,你的盆友,神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