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如果你碰到一個小孩,在跟大人說話有問有答很有禮貌、能在飯桌前安安靜靜坐著把飯吃好再自己把盤子收了、坐電梯會在一側等里面的人出來再進去并且在電梯里全程安靜......你會不會覺得這個小孩很有禮貌,很有教養(yǎng)? 其實,每個人都喜歡有教養(yǎng)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教養(yǎng)。 但是,矛盾的是,很多中國家長潛意識里又覺得如果自己的孩子這樣做就會跟社會環(huán)境格格不入,還可能會壓抑個性甚至會吃悶虧。所以他們有時候會鼓勵或默許自己孩子某種大大咧咧能爭能搶的氣質,行動魯莽說話不客氣的孩子被誤認為是能力強、敢于表達。 其實那只是沒教養(yǎng)而已,跟個性沒半毛錢關系。而且這種沒教養(yǎng)有可能會伴隨孩子終生。 那什么是教養(yǎng)呢? 教養(yǎng)就是不光考慮自己也考慮別人,就是對尊重和邊界深刻理解之后的一種分寸感。有了這種分寸感,大家都會感覺很合理很舒服;沒有這種分寸感,就會給別人帶來不便和煩惱。 接下來,小時君將會從四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很實用的方法來培養(yǎng)有教養(yǎng)的小朋友哦。 聲音 愛吵鬧是孩子的天性,一開始就要教他們一件事兒:正確使用“室外音量”和“室內音量”。室外就是露天,只要不是深更半夜不是露天開大會,怎么聲音大一些沒關系的。但是,在室內的時候就用對方能聽見的音量就好了,包括家里、教室里、樓道里、車上(公交車或自己家車都算上)、電梯里、餐廳、酒店大堂等等,這些小空間的大吵大鬧很容易使人心煩意亂。 1看電影不要說話,實在要說一句半句的趴在媽媽耳朵上小聲說。2電梯里也不鼓勵聊天,因為別人不愿意聽你家的事兒。需要交談也要盡量小聲、簡短。站好了耐心等到站,電梯不是游樂場。3孩子從小就要教導,叫別人的時候要自己走過去叫,不能隔著屋子扯著嗓門兒喊別人過來,有什么話過去說。4住公寓不要在家里拍球了,樓下鄰居受不了。5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很多家長有時候交流的時候,喜歡互相咬耳朵,雖然達到了室內要小聲說話,但是會讓別人感覺被隔離、不舒服,從而讓屋子里的其他人覺得不尊重自己,同時小朋友天生學習力比較強,很容易學去哦,家長在這一點上還是要多注意。 耐心、謙讓、禮貌的舉止 從小要教會小朋友對待別人要耐心和謙讓。不擠、不搶、排隊,輪到自己再玩兒。玩兒的時候如果后面有人排隊,玩兒一會兒就要讓給別人,不能自己霸著玩兒個沒完沒了雖然別人也說不出你什么來。 1大人交談或打電話的時候要安靜等在一邊或走開,不能大喊大叫更不能試圖打斷,不緊急的事兒等一會兒再說,緊急的事兒要先說一聲“打擾一下”。2要扶住門讓后面的人通過,電梯來的時候讓到一側,讓里面的人出來以后你再進去;進電梯以后如果外面還有人沒進來要為人家按住開門鍵。3到別人家做客不能自來熟地亂跑,要由主人帶著參觀,一般也不主動提出來要參觀。別看見什么新奇的就去拿去摸,不拿自己當外人兒。用別人家衛(wèi)生間要問主人一下“能不能用一下衛(wèi)生間?”人家肯定讓你用,還會指給你適合的那一個;別人給的零食要問過父母才能吃。 有禮貌地說話 跟人好好說話,正面溝通,避免使用嘲諷、詰問、挑釁、毫不客氣的語氣,不能用反問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別人跟你說話或問問題要回應。 1從小不逼著孩子叫人,而是給TA做正式的介紹:“某某,這是我兒子/女兒,這是某某叔叔”。2活學活用“請”、“謝謝”、“對不起”?!罢垺笔恰澳Хㄔ~”,說了別人才會幫你,不說就得不到幫助。有些小孩兒說話特別“沖”,喜歡用命令的口氣,比如“我要/要吃這個”“給我拿內個”,然后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像得了圣旨一樣趕快去辦。其實這句話正確的展開方式是”我能不能吃這個?”“請幫我拿一下那個”。而且得到以后必須要說”謝謝“。3需要繞過別人的時候說一聲“借過”或“對不起讓一下”,不能硬往上擠。4家里客人走時一定要送出門口,并且說“再見”;去別人家做客,走時要說或”謝謝款待“。 禮貌用語適用于任何人,包括給他們開車的司機、給他們開門的門童、給他們上菜的服務員,同時跟人說話要看著對方的眼睛,這些小的細節(jié)要從小教給小朋友哦。 餐桌禮儀 在孩子小的時候,最能體現教養(yǎng)和親子狀態(tài)的就是餐桌禮儀。在孩子吃飯這個問題上,中國家長比較看重飯菜質量和吃進去的數量,所以比較喜歡喂飯什么的,孩子沒有自主權;而另一方面,只要他們能吃,在餐桌上怎么無禮都行,不在餐桌上吃也行。 西方人比較看重自主性和餐桌行為,所以不喂飯,孩子愛吃什么吃什么,吃飽了就可以下去,但一定要自己吃,哪怕吃一身也沒關系。 1吃飯要人到齊了才宣布開動,偶爾大人臨時有事會交待一聲“你們先開動吧”才會開動。即使使用公筷,也只能夾靠近自己的,不能挑來挑去、不能攪和,夾起來就不能放回去。別人問你要不要吃一種食物,你如果想吃就說哦好謝謝,不想吃就說“不用了,謝謝”。2好吃的東西不能光顧自己吃,如果就剩最后一些,要問一下別人要不要吃。3餐桌上可以交談,但不能又笑又鬧。4吃飯就是吃飯,不能一邊吃一邊看電視、一邊吃一邊玩兒玩具。吃飽了要問一下大人“我吃飽了,可以下去了嗎?” 說到餐桌習慣,一定要從小養(yǎng)成,最好從能坐著吃輔食開始。難嗎?日日堅持就不難。這只是又一個家長和孩子互相建立尊重的過程。 我們身邊總會遇到一些孩子沒有教養(yǎng)時,說“社會風氣如此,教不教都一樣”。但事實真相是,受過家長良好教養(yǎng)的孩子看到這些事兒的時候,并不會發(fā)出“為什么我不能這樣做?太不公平了!”的吶喊,而是更深刻地理解了家長為什么會要求他們在公共場合的行為,因為他們也覺得那些孩子太吵太煩了。 所以說,只有立場、方法不正確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言傳身教比社會影響重要得多。要給他們正確的東西,讓他們以后到了社會上能分辨錯誤的東西;而不是教給他們錯誤的東西,以期望他們未來能與社會丑惡現象順利接軌。 光念叨孩子沒用,必須抓落實,有時還要講究一些管理方法。該說沒說的話,讓他再說一遍;該做沒做的事兒,讓他再做一遍,做到了的時候及時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慢慢習慣成自然。
———————————————————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內容,就請訂閱我們吧,這樣你每天就可以收到精彩內容了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