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有部很了不起的紀錄片,一個導演可能初衷是想驗證在英國社會階級是很難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去年的56歲,幾十年過去,還是那個導演,從青年到老年,還是那群人,從兒童步入老年。到目前為止,該紀錄片已經(jīng)跨越56年(每7年一集)并在ITV和BBC播出。2005年英國第四臺將該系列納入最偉大的50部紀錄片名單中。 邁克爾從1964年開始拍攝的紀錄片系列的第一部。采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小孩子,他們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小孩。 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會重新采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的夢想,暢談他們的生活。人生行至大半,歲月蹉跎。是悔恨感慨,還是遙想當年風華正茂。年華終有老去的一天,可生活仍將繼續(xù)。 被選中的孩子代表了當時英國不同社會經(jīng)濟背景的階層,并做出明確的假設(shè),即每個孩子的社會階級預先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該系列的目的是按當初7 Up中的“我們把這些孩子們聚到一起,因為我們想在2000年時看看英格蘭的一個縮影,2000年時的工人和主管,現(xiàn)在都只有七歲?!?/p> 這部紀錄片沒有直接的向人們傾訴什么道理,它只是直接的,把社會,把個人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接下來的,則是需要人們?nèi)ンw會,體會出屬于自己的人生。 7-28主角青澀到成熟;42-56,基調(diào)已定,大抵如此。 唯有中間35和42歲,人生多變,跌倒起伏,讓人唏噓不已。 Bruce,在35歲去孟加拉為貧困學校教學, 41歲成家,有了兩個小孩。Nick,從農(nóng)村小孩到美國教授。意氣風發(fā)的35歲,事業(yè)蒸蒸日上;42歲完全放棄工作,遭遇婚姻挫折······ 每個角色在35歲,亦或轉(zhuǎn)折,亦或升華,命運的旗幟隱隱若見,可謂人生千回百繞,潮起潮落。42歲,解開命運的困難點,幸福點,天命已知,冥冥人生棋子已落。自己的重心給了下一代。 回看人生7-56,也許后悔求學階段父母缺乏督促自己懶惰貪玩,也許到年老,反思年輕,肩負孫輩。唯有需要自己激勵自己的也就35-42歲而已。 命運轉(zhuǎn)瞬即逝,也就大抵不過。 由于微信公共號最多只能插入三個視頻的限制,小編在文中就先插入前三集: 第一集:人生七年/56UP 第二集:人生七年/56UP 第三集:人生七年/56UP 那些人的人生好像證實了導演最初的推測,遺憾地是,真的證明了,就像天涯前不久一個很火熱的帖子《寒門再難出貴子》,一群畢業(yè)生在銀行實習后各自不同的表現(xiàn)和最終歸宿,讓人無法言語但卻就是殘酷的現(xiàn)實,優(yōu)良的社會資源早已經(jīng)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盡,從父母輩一直承傳到子女輩。在我們的國家,那個二十年前就出來打工而子女留守老家的這群體,作為父母遠離孩子也沒有時間精力管孩子,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可提升孩子,他們只是艱難地活著而已,而他們的80.90后孩子依然隨便上點學到了中學就輟學然后步入父母的老路到城市來打工,然后依然在繁華城市的邊緣被壓擠,這群人中除非立志能夠改變自己人生的還是有,但是很小的一部分。而這部英國真人秀電視紀錄片也是讓人看了唏噓不已,里面沒有分析具體原因,我們只能通過那些表象去推斷本質(zhì)的原因。 而我們大概能從這部片子里面總結(jié)出以下幾點結(jié)論: 一個人的體重與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yīng)的 片中的精英階級Andrew和John56歲時依然保持著相對不錯的體型和身材;原中產(chǎn)階級中,晉升為精英階級的美國教授Nick夫妻,中層佼佼者——公務(wù)員Peter夫妻,體型明顯較好;而底層階級長大變老的男人們,雖然他們年輕的時候有幾個甚至說得上相當英俊帥氣,但最終幾乎都成了胖子或禿子,尤其是她們的妻子,每個體型都是走形得相當厲害。而這些底層階級父母生的孩子們,不僅人數(shù)眾多,而且絕大部分都是肥胖的,雖然現(xiàn)在他們還只有20來歲。 可見,精英階級從身形鍛煉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遠遠強于底層階級,這種能保持自己體重的毅力,是不是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特質(zhì)? 人人都只看到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優(yōu)越的家庭教育資源和社會環(huán)境,除了更好的生活品質(zhì)和生活習慣,其實在體型的背后更是他們的家庭賦予的某種自律自強的精神吧,這點其實很值得我們深思。 所以現(xiàn)在有人說: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你連冬天早晨起床都起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 我們看到的只是身材,然而身材的背后映射的是更多內(nèi)容,因此我們對那些能長年保持自己體型的人,那些堅持不懈朝著自己目標奮進的人,由衷地表達自己的敬意。在背后,他們的付出或許是我們所不能設(shè)想的。 2 除了母體的家庭環(huán)境,性格是重塑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張牌 誠然,前面有說,絕大部分人基本都沒跳出社會等級的既定魔咒,但還是也有例外的。 舉兩個例子:任何人都會注意到有個叫Neil的中產(chǎn)階級的孩子(他有個小學同班同學是電影中的考上牛津數(shù)學系的Bruce),Neil在在7歲的鏡頭里他非常燦爛地敘述著他不著天際的奇異劍客或者花朵蝴蝶飛之類的夢想,甚至14歲的鏡頭下也是一個背著書包騎著自行車在好教區(qū)飛速而過的陽光燦爛少年。在考牛津大學失利,而進入別的大學之后,由于精神有了問題,他輟學之后做了建筑工人。然后流浪輾轉(zhuǎn)在英國各地,居無定所、食不果腹、衣衫襤褸,實在讓人看了相當心酸。雖然最后在56歲的時候以反轉(zhuǎn)的姿態(tài)做了某個地區(qū)的議員,但依然是個貧苦的拿著救濟金的議員。他平時所打的零工,比如做教堂的輔助祭司,也僅僅能讓他活著。他對著鏡頭從來都沒有過高的奢望。說不知道他自己能做的是什么,還有什么樣他可以做下去賺到錢的更好職業(yè),他骨子里已經(jīng)對自己的命運無可奈何了。 片子一直沒說他的精神問題是他天生遺傳問題還是后來因為家庭環(huán)境壓迫所致,總之,這個人物看了讓人相當悲涼。如果他性情沒有問題,他大學畢業(yè)后本來是可以順利走在中產(chǎn)階級有尊嚴的軌道上的。 還有一個孩子,生活在貧民窟,住在寄宿學校里,7歲時候出現(xiàn)的那張悲涼的臉讓我很難忘懷,他叫Paul。他7歲時候談不上什么夢想不過就是希望少被打、少被罰站之類。他的憂傷無助的小臉在1964年的黑白鏡頭下讓人心痛。他成年后雖然也找了很多工作,但是因為無一技之長,也無足夠的毅力堅持,或者也因為就業(yè)環(huán)境不佳,他頻繁地失業(yè)、換工作,到晚年的時候已經(jīng)只能在妻子幫工的養(yǎng)老院謀得一份小小的修理工的雜差。 他到底是因為家庭環(huán)境而造成的自卑,還是因為天生性格本身而造成的缺少毅力?不得而知。總而言之,他小時候的那張臉讓人憐憫并心里發(fā)冷,因為這都可能只是與他的童年生長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 3 婚姻可以拯救一個人,尤其是女人 在電影中,女人的幸福主要與情感與婚姻有關(guān),事業(yè)在里面的比重很小。 中產(chǎn)階級里面有三個同班同學,在多個年代一起肩并肩出現(xiàn)在鏡頭里,長大以后的命運差別還是很遠。有個叫Sue樂觀的女孩第一次離婚后堅強帶著孩子,后來再婚,夫妻關(guān)系很和諧,工作也一路順利并且有顯著提升,家庭美滿事業(yè)順利,總之人生更為幸福。 有個女孩子一生中嫁了兩次離婚兩次,留下幾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沒上大學,只做著低微的工作。她身體不好又遭遇到一系列的家庭不幸,一直失業(yè)領(lǐng)著救濟金,經(jīng)濟很拮據(jù)。 還有一個女孩子本性是個悲觀的人,她在7歲14歲和21歲的時候是一個很憂傷很反叛的女孩,而在28歲的時候遇到了她的丈夫,從此她變成了一個陽光的人。在56歲的時候坦然地說出:“雖然自己是一本也許不怎么好看的書,別人(觀眾)既然翻開了,但是還是會有慣性一直讀下去。”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這話放在女權(quán)主義那里不好說對與錯,但是放在這個電影里再合適不過了。 那些在7歲的時候就興高采烈地說要結(jié)婚要幾個孩子的女人,在她們的人生道路上都寫下了這些篇章,只是個中滋味大相徑庭?;橐錾踔林厮芰怂齻兊牡诙紊D莻€蘇在這些女人中顯得相當年輕有活力,無論容貌還是精神在這群女人中都是佼佼者,再婚遇到的讓她幸福的男人,和一路向上的事業(yè)也給了她極大的信心,當然也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物質(zhì)環(huán)境。而其中有個女人在56歲的時候衰老得驚人,家庭一般又遭遇失業(yè),歲月在她的臉上無情地刻下深深的痕跡。 父母的糟糕的婚姻會傷害一個孩子,給他們?nèi)松粝潞懿缓玫挠∮?。但其實好的婚姻也可以拯救一個男人,比如上段中寫的那個7歲就臉呈憂傷之色讓人心痛的白人貧民男孩Paul,小時候因為父母離婚一直說不會結(jié)婚、不考慮這事情,后來去了澳洲,英俊的他長大到28歲以后幸運地遇到一個陽光的女人,這女人支撐他走過了后面的幾十年的歲月。雖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無一例外地想逃避,想消失,但是最后他的妻子用自己的方式固定了他,也許是孩子、也許是溫暖,讓他留在這個完整的家庭里繼續(xù)盡責。如果沒有他的妻子的話,這個從來就一臉悲涼的、對人生無望恐懼的孩子,又被傷害了自尊心又沒有自信的男人,不知道晚景會如何地悲涼也很難預測。而最后他的女兒終于考上大學、主修英國歷史,一家人重回英國游覽的時候也很讓人感嘆。 4 一個家庭中孩子數(shù)量的的多少確實與生活品質(zhì)大有關(guān)系 在電影中,精英階級的人基本只生一個兩個孩子,在優(yōu)生、優(yōu)養(yǎng)子女之外,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自己的人生,進行自己的理想規(guī)劃,比如喜愛園藝、帶領(lǐng)板球隊、組建樂隊等。他們的孩子都按部就班地上中學、上大學,畢業(yè)以后也有很不錯的、體面又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底層階級長大的孩子,很容易生個三五個孩子,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他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為沖動無序,導致孩子們更無序地出生。甚至他們年輕的兒子在也很年輕(甚至不到20歲)的時候也生了三五個孩子。因此在他們還未到衰老的時候(甚至只有49歲)就已經(jīng)是一大堆小孩的爺爺奶奶了。經(jīng)濟壓力可想而知,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也是可想而知。電影中他們被一大家子圍著忙忙碌碌,一刻不得閑。白人也好有色人也好,他們在五十六歲時候會為自己的兒女輩找到了一個體面的工作,比如郵遞員而感到很欣慰;如果偶爾家族出現(xiàn)了一個大學生,則更是滿面榮光。按照推測,他的子女應(yīng)該基本是我們所說的80后。 那些結(jié)婚的人基本都是找的是門當戶對、同一階級的人。這很正常,一個人在自己所屬的階級里有更廣泛的人群交集和價值共鳴。里面精英階級和上層的中產(chǎn)階級在婚姻上更為穩(wěn)定,是因為理性的選擇還是物質(zhì)的保證? 而其他很多人在35—42歲左右的時候經(jīng)歷了離婚、再婚的過程。當然,一段失敗的婚姻會讓人生更為不幸,除了讓人對婚姻的某種信念散失而讓人覺得沮喪,更是因為修正上一段錯誤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和精力。如果上段婚姻又留下一堆要負責的孩子,而他們的爸爸又不知道去了哪里的話,這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是理性的人更容易具有幸福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在掌握中?還是感性的人更容易有幸福生活,走到哪里算哪里,隨心所欲?或者,表面上的有序看起來其實是乏味無趣?這個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羨慕的不僅僅是精英階級表面上所擁有的更為豐厚的物質(zhì)基礎(chǔ)和社會資源,更要研究他們能擁有并保持傳承這種實力的潛在的那種特質(zhì)。 從42歲的時候開始,他們的生活基本已經(jīng)沒有了什么變化,人生的一切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定局。孩子們已經(jīng)長大,再教育已經(jīng)來不及;而自己年華老去,追求事業(yè)和愛情都已力不從心。那些曾經(jīng)意氣風發(fā)、劍指江湖的有志少年,也變成了今日平靜祥和、頭發(fā)稀少的中老年男人。那些曾經(jīng)憤世嫉俗的女孩也成為現(xiàn)在淡淡評閱自己人生的中年嫻靜婦女。在這個年紀,人生的大好時光已經(jīng)過去?;厥走^去,他們都很驚訝自己小時候的模樣,他們仿佛都基本滿意如今的人生。 只是不滿意又能如何?他們不會對著鏡頭后悔的。 在電影中,那些人的生活在英國福利性的保障制度下,還能得到很有效的保障。但在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現(xiàn)在這樣的保障體系下,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也都知道了未來的我們是什么樣的人、過著什么樣的生活,我們是更充滿信心、還是會覺得沮喪? 或許就像劇中人所說,無論我們自己是怎么樣的一本書,精彩或者乏味,讀著讀著,也就讀下去了;或者就像局中人所說,所謂幸福,就是我們都還在平穩(wěn)地在這里,沒有遭遇到厄運;或者就像劇中人說說,如果有機會重來,會在年輕的時候好好讀書,因為知識是誰也拿不走的,那樣可以更有力去掌控人生;或者如劇中人所說,如果能重新來過,一定不會像當年那么懶,會很努力工作把握每一次機會,那么還是能夠改變整個人生的。 “如果……如果……”不過人生沒有如果,在這個知天命的年齡,一切都已經(jīng)成為定局。 陪伴這些孩子度過半個世紀的導演 邁克爾·艾普特也已兩鬢斑白 《人生七年》還將繼續(xù) 而隨著每7年1季的進展 它的價值也越來越重 這部紀錄片拍的是生命 也是用生命在拍片 就像劇中人所說 無論我們自己是怎樣的一本書 精彩或者乏味 讀著讀著 也就讀不下去了 或者就像劇中人所說 所謂幸福 就是我們都還在平穩(wěn)地在這里 沒有遭遇到厄運 或者就像劇中人所說 如果有機會重來 會在年輕的時候好好讀書 因為知識是誰也拿不走的,那樣可以更有力掌控人生 或者如劇中人所說 如果能重新來過 一定不會像當年那么懶 會很努力工作把握每一次機會 那么還是會有很多機會改變整個人生。 如果,如果 不過人生 沒有如果 編輯|惜福 素材來源|百度百科 豆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