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離公柏季子康鎛鐘 春秋(公元前770-476年) 2007年鳳陽縣卞莊一號墓出土 在夏、商、周三代,淮河流域一直是淮夷民族的分布地區(qū)。 公元前十一世紀(jì),周王室在中原及周邊地區(qū)封立了許多諸侯國家,這時夷人也在泗水與淮河流域維持著一些自主的小邦小國。如周昭王時期的青銅器銘文《宗周鐘》就有“南夷、東夷具見二十又六邦”的記載。至東周時期見于經(jīng)、傳者,山東境內(nèi)有屬于東夷的萊、奄、莒、郯諸小國,淮河流域及江漢地區(qū)則有屬于淮夷的江、黃、道、柏、徐、六、蓼、英、鐘離、鐘吾、州來諸小國。 徐國在淮河北岸,《史記?周本紀(jì)?正義》引《括地志》云:“泗州徐城縣北三十里古徐國,即淮夷也?!薄对娊?jīng)?大雅?常武》又說“率彼淮浦,省此徐土”,意思就是說順著淮河沿岸,可以視察徐國的土地。 江、黃、道、柏在漢水以東,即淮西地區(qū)?!蹲髠??僖公五年》載:“楚斗谷於菟滅弦,弦子奔黃。于是江、黃、道、柏方睦于齊,皆弦姻也?!?/p> 鐘離、鐘吾、州來、六、蓼、英諸小國則在江淮之間。 魯文公五年,楚國勢力向江淮地區(qū)發(fā)展,吞滅了六、蓼兩國。魯文公八年(公元前619年),宋襄公的夫人殺襄公之孫孔叔、公孫鐘離,“鐘離”一詞始見記載。這一記載非常重要,它表示在此之前已經(jīng)有了名叫“鐘離”的這個國家,或者可以說是一個地區(qū)。但是,這一點卻很有可能被史學(xué)研究者們忽略,其原因出于這樣一種認(rèn)識:這不過只是一個人名罷了。 當(dāng)是時,公、侯貴胄有封地者,有的以封地冠其名。如稍后吳國的季子,因封于延陵,就叫“延陵季子”;楚國的巫臣封于申,就叫“申公巫臣”。宋襄公的這個孫子,當(dāng)是因為封于鐘離,故而才世稱“公孫鐘離”。 這說明,在公元前619年前后這一段時間,鐘離國是宋的附庸國,或是被宋國占領(lǐng)著,為宋所宗主。宋國在春秋中期是大國,宋襄公時強盛至極,經(jīng)常向外擴張。宋都商丘,距今之發(fā)現(xiàn)蚌埠雙墩墓所在地僅有兩百多公里:據(jù)考古工作者初步勘驗,蚌埠雙墩墓的墓主可能就是鐘離國的某代國君。 魯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楚國的流亡者申公巫臣來到吳國,幫助吳王訓(xùn)練軍隊,“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陣戰(zhàn),教之叛楚……吳始伐楚,伐巢,伐徐……”(見《左傳·成公七年》)從這時起,江淮之間便成了吳、楚兩國的戰(zhàn)場。 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吳人又大舉侵楚,如《左傳·昭公四年》載“冬,吳伐楚,入棘、櫟、麻、以報朱方之役。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箴宜昝城鐘離,遠(yuǎn)啟疆城巢,然丹城州來……” 這時鐘離屬楚,所以楚人箴宜昝才會在鐘離筑城。但是不久鐘離還是成了吳的附庸。魯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19年),吳、楚戰(zhàn)爭又起,吳人則設(shè)防于鐘離。 第二年,鐘離再次被吳國吞滅。此后,吳國進(jìn)入?yún)峭蹶H閭時期,強勢向西北發(fā)展,又吞滅了好幾個淮夷邦國,如《左傳?昭公三十年》載:“冬十二月,吳子執(zhí)鐘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已卯,滅徐。徐子章禹斷其發(fā),攜其夫人以逆吳子。吳子唁而送之,使其邇臣從之,遂奔楚?!?/p> 鐘離這個邦國的名義,在《左傳》的記載中,前后存在大約超過了一百年。 公元前473年,吳國為越國所滅,越國無意西取,江淮間遂為楚國占領(lǐng),自此,鐘離作為淮夷民族的一個小小邦國,完全喪失了自主權(quán),被納入了楚國版圖。再往后,鐘離這個地名還是長期地保存了下來。如《辭?!纷⒃疲?/p> 古縣名。本春秋楚邑,秦置縣。治所在今安徽鳳陽東北。三國魏廢。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復(fù)置。安帝時改名燕縣。北齊復(fù)名鐘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