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詩并不像一般人所說的是情感(情感人們早就很夠了),——詩是經(jīng)驗。為了一首詩我們必須觀看許多城市,觀看人和物,我們必須認(rèn)識動物,我們必須去感覺鳥怎樣飛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開放時的姿態(tài)。我們必須能夠回想:異鄉(xiāng)的路途,不期的相遇,逐漸臨近的別離;——回想那還不清楚的童年的歲月;想到父母,如果他們給我們一種快樂;我們并不理解他們,不得不使他們苦惱;想到兒童的疾病,病狀離奇地發(fā)作,這么多深沉的變化;想到寂靜、沉悶的小屋內(nèi)的白晝和海濱的早晨,想到海的一般,想到許多的海,想到旅途之夜,在這些夜里萬籟齊鳴,群星飛舞,——可是這還不夠,如果這一切都能想象得到。我們必須回憶許多愛情的夜,一夜與一夜不同,要記住分娩者痛苦的呼喊和輕輕睡眠著、翕止了的白衣產(chǎn)婦。但是我們還要陪伴過臨死的人,坐在死者的身邊,在窗子開著的小屋里有些突如其來的聲息。我們有回憶,也還不夠。如果回憶很多,我們必須能夠忘記,我們要有大的忍耐力等著它們再來。因為只是回憶還不算數(shù)。等到它們成為我們身內(nèi)的血、我們的目光和姿態(tài)、無名地和我們自己再也不能區(qū)分,那才能得以實現(xiàn),在一個很稀有的時刻有一行詩的第一個字在它們的中心形成,脫穎而出。 里爾克:《馬爾特·勞利得·布里格隨筆》,馮至譯,《外國現(xiàn)代派作品選》第一冊,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第50-51頁。 關(guān)注我,點擊最上端藍(lán)字“黃燦然小站” |
|
來自: 楊柳依依bnachr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