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之鄉(xiāng)”屯頭村
屯頭村座落于河順鎮(zhèn)東,南與東山、石口村相鄰,北臨東里村,西接東皇墓村,東邊與安陽縣西店村接壤。該村地處平原,山地較少,擁有耕地1250余畝。全村共計1600余口人,主要姓氏有李、王、郭等。李、王祖先均為明朝時遷入該村。
古都之鄉(xiāng)
屯,聚也。頭,最高等級者也。屯頭者,古代曾為都城之謂也。屯頭村村名的由來具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河順鎮(zhèn)鎮(zhèn)志上載:古屯頭在春秋時曰“聚”。周朝時,晉國、趙國都曾在屯頭建過都,留下許多遺址,以后雖不為都城,也還一直是軍事重鎮(zhèn)和交通中樞。
“趙氏孤兒”的傳說在屯頭及方圓地區(qū)廣為流傳,由此留下了很多相關的傳說和地名,一些地區(qū)還曾發(fā)現(xiàn)了疑似遺址和文物?,F(xiàn)存地名有皇城地、花園、演狗嶺、屠岸陵、王相臺等,傳說則有“演狗嶺”“高攀”,以及歇后語“過了屯頭村就沒有了——高攀”等。
屯頭村東現(xiàn)存一古建筑——三官券,上下兩層,儼然一座城門樓子。相傳,三官券始建于宋初,供奉天官、地官、水官等三官,以鎮(zhèn)“龍脈”。現(xiàn)存三官券,下層是石拱券,東、西兩側石刻“古鎮(zhèn)”“三元”四個大字;上層是磚混房,有磚刻“頤”“赫”二字。三官券下,依然可見約兩米寬的石鋪古道向東綿延。
屯頭村還有歷史悠久的龍行寺聞名于世。該寺位于村東頭,曾被稱為“林縣第一廟”。廟碑有“故畿”字樣,指廟在靠近古代都城的地方。龍行寺占地約5畝,有南山門、西山門。寺內正殿建筑宏偉,為前堂后殿式布局,祀奉女蝸、伏羲等中華始祖,今有宋代以前碑刻“開皇后土元君之神位”為證。大殿正東有三教殿,供奉釋道儒始祖,大殿正西邊為關圣帝四海龍王殿。東殿為觀音堂,供奉天仙圣母(泰山奶奶)和二仙奶奶(明眼奶奶)。西殿為八蠟爺?shù)?。南殿供奉南海觀世音。在南門有戲樓、鐘樓,大鐵鐘鐘口直徑1.6米,擊之聲傳十里。
龍行寺原先是道教圣地,后來三教合璧才改稱寺。解放后,改做學校,建筑布局有所改變,戲樓鐘樓無存?,F(xiàn)存建筑為1999年重修。
據(jù)屯頭村的老人傳說,村民曾發(fā)現(xiàn)地下錢庫,庫門上書“孟德銀庫”字樣。在20世紀80年代,屯頭村村民王全生家在翻蓋舊房挖地基時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地窯,為口小肚大的圓形磚結構建筑。深約五米,分兩室,底部中央放一陶瓷。后經我市專家初步鑒定,此磚窯乃是古時的官家糧倉,地窯中央放的陶瓷是古代的細瓷產品,應為“鎮(zhèn)庫之寶”。
中州新村
改革開放后,屯頭村在完善基礎建設、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1998年,集資15萬元硬化了公路和村內三縱四橫的街道;投資2萬元將主要街道安裝了路燈,徹底改變了屯頭村雨天“水泥路”,晴天“洋灰路”的歷史。在2000年,投資20萬元,新建三層教學大樓。2001年,投資18萬元,埋地下管道2500米,建成“西水東調倒虹吸”工程,使300畝旱地變成了水澆地,被河南省婦聯(lián)評為“三八”水利優(yōu)質工程。2003年,建成萬只蛋雞飼養(yǎng)場,帶動了畜牧養(yǎng)殖業(yè)的規(guī)模發(fā)展。2004年,支村兩委積極引導村民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在村西建成了百畝規(guī)模養(yǎng)殖場,規(guī)范化管理,集中化生產。
近年來,屯頭村將“改善民生、提升村民幸福感”作為村內發(fā)展重頭戲。“2012年,村委會領導村民在村內全面改造了水網(wǎng),使全村人口用水更加規(guī)范、水道更加合理;同時,2012-2013年對全村的基本農田灌溉水網(wǎng)進行了修繕處理?!瘪v村干部王鵬飛說,下一步還會改造村內電網(wǎng),修建村民文娛廣場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