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塔通覽·山西卷晉中·太谷無邊寺白塔年代:晉泰始八年;北宋宋治平年間(1064——1067);形制特點:八角七級樓閣式磚塔:現(xiàn)狀:2006國保
無邊寺白塔,也稱白塔寺白塔,位于晉中市太谷縣城西南隅南寺街無邊寺殿后。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塔始創(chuàng)于西晉泰始八年(272年),北宋重修,現(xiàn)為北宋重修后的風(fēng)格。白塔為太谷的標志。塔高43米(合舊時九丈九尺),為七級浮圖(內(nèi)九層),色潔白塔身呈八角形,里面為空心,是樓閣式磚木結(jié)構(gòu),塔每層有出檐和平臺,平臺下面有斗拱,有真假券門。其中真券門共計有:一 層正南方向有一門,二層正南方向、西北方向各有一門,三層正南 及東北方向各有一門,四層正北方向東北方向各有一門,五層正東、正西面各 有一門,六層、七層正南面都有一門。一層至三層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壁筑有假直欞窗,二層正北筑有文武假門,門額上有方形門簪四枚,門板上筑有門釘24枚,每層八個翼角處的角梁頭號均裝飾有黃綠釉色琉璃套獸,共計56個,子角梁下懸吊鐵質(zhì)風(fēng)鐸56個。第一層正南門為塔門,塔的券門前建有一個挑角門樓,為清代補建。入塔為一正文武小室,原供一佛將。塔內(nèi)有樓梯可達頂層。 2006年太谷白塔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資料:新浪博友·熱熱;福成中華資料庫;張立天;明華湯水;一七葉一 補充資料:白塔平面為八角形,內(nèi)九層、外七層,為雙重檐樓閣式仿木構(gòu)空心塔。白塔的建筑風(fēng)格,沿襲了唐塔中空到宋塔實心的過渡做法。人們來到無邊寺,均可沿著塔內(nèi)的木質(zhì)樓梯,登到白塔頂層。 白塔為堊色所刷,故呈白色。 據(jù)說,太谷城內(nèi)的白塔,剛建起時,不是白色的,不知過了多少年,經(jīng)過風(fēng)吹、雨淋、日曬,白塔的外皮脫落,顏色也不好看了,人們便將白塔從上到下刷了個通白,使白塔的顏色明亮柔和,經(jīng)久不變。 無邊寺的白塔附近,至今保留了烏龜式的結(jié)構(gòu)。按照人們的說法,白塔前面的放生池就是烏龜?shù)念^,塔底下的八角底座,則是烏龜?shù)谋?。站在塔前,人們放眼四望,這里就如同一只形象逼真的巨型烏龜。 無邊寺白塔今天供奉的為水神。塔內(nèi)原本供的是空望佛??胀鹪锷朴眩脻谰热?,在社會上打抱不平,人們便尊他為佛?!拔母铩睍r期,供奉于白塔內(nèi)的空望佛被毀。后來,人們念及建塔的初衷,便從太谷縣陽邑的水神廟里,將水神“請”至此,以圖保護太谷這塊風(fēng)水寶地。白塔內(nèi)壁,原是元代壁畫。但因年久剝落和重修時抹掉許多,現(xiàn)在幾乎看不到了。 相關(guān)資料:“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這是因為無邊寺始建年代很早,并且寺內(nèi)建有白塔,所以就以塔命村名,是北周陽邑縣的所在地。無邊寺位于縣城西南南寺街,太谷俗稱“南寺”。始建于晉武帝泰始八年(272年), 宋治平年間(1064——1067年)重修,改稱“普慈寺”,元佑五年(1000年)繼修,元明 至清初屢有修茸。清同治年,殿宇毀于火,高僧遠去文物損失,碑記大多毀損。清光緒三十 二年(1906年)重建,寺院組群布局擴大,煥然一新,總面積4400平方米,并恢復(fù)舊名為無 邊寺。如今的無邊寺都是明清建筑。1950年代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太谷修復(fù)最好的廟宇。 無邊寺座北朝南,設(shè)三門,中門在戲臺下,通常由東西兩側(cè)門通行。戲臺座南朝北,有 東西廊房,戲臺對面有一獻殿,殿后為白塔,白塔東西有藏經(jīng)樓,北為過殿,其后為正殿及 東西配殿。故在寺的中軸線上有三個院落:其一在戲臺與獻殿間,其二即白塔院,其三即正殿以南的院落。
無邊寺白塔老照片
太谷無邊寺白塔欣賞 一、全塔圖
二、白塔局部圖
三、建筑細節(jié) 附:太谷老城古建筑 太谷鼓樓又稱大觀樓,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底層以磚為基,開四門,面向縣衙,貫通東、南、西三條大街,夕陽西下,登樓四望,滿城的青堂瓦舍盡收眼底,三條大街兩旁的老式商鋪,仿佛向人們訴說著歷歷往事。 太谷老城一角 安禪寺安:位于太谷縣太谷師范學(xué)校附屬小學(xué)院內(nèi),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禪寺重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坐北朝南,現(xiàn)僅存藏經(jīng)殿和后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