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jié) 意譯問題 在我國詞匯學史上,一度曾將意譯詞,也納入外來詞。但是,意譯是一種好方法,該方法用(依據(jù))漢語的原生(原汁原味)的語素和構(gòu)詞法,去引進外來詞的外來概念。因此,就構(gòu)詞理據(jù)而言,意譯詞應(yīng)該屬于漢語新生詞,不屬于外來詞。 然而,這里要討論的是:一種特殊的借形兼意譯詞(母語使用者,從外語原型詞之外來詞里,通過借用外語的文字形式和意譯該外來詞的概念等兩種方式,來翻譯進母語的詞語)——日譯詞之含有漢語特色的原型回譯詞(詳見第八章第二節(jié))——是否屬于語素的辨析問題。 詳細說,中日兩國有著悠久的文化交流史。早在東漢,漢字就流傳到日本,作為記錄日語的主要工具,或者,后來,日本人之漢語學習者,又利用漢字,創(chuàng)造了日文字母——假名。因此,現(xiàn)代日文就是漢字與假名的結(jié)合體,直到今天拼音化后的日語,還存有漢字1000多個。因而,不論是以前從漢語中借過去的第一類日語原型詞,還是后來日本人用漢字所創(chuàng)造(記錄、代表)的第二類日語原型詞,從文字形式甚至詞義上看,跟古代漢語原型詞,已經(jīng)相去甚遠。 但是,日語原型詞之產(chǎn)品和古代漢語原型詞之材料,兩者的成分和構(gòu)詞理據(jù),想去不遠,因此,我們中國人之母語使用者,今天,通過借形兼意譯的方式,把日語原型詞,回譯進現(xiàn)代漢語之母語,一定程度上講(實際上),是召引它們(日語原型詞)“回娘家”。因此,對這類含有漢語特色的日譯詞,一般的中國人,自然無暇(不必要)考證(分析、判斷)它們的淵源(日語原型詞),就是一些關(guān)于構(gòu)詞法的專著或章節(jié),也有把這類日譯詞,當作漢語之母語詞來分析的。同理(因此),我們當然也有理由——按照漢語語素的辨析原則(詳見第十章第一節(jié)),把這類日譯詞,當作兩個漢語語素來看待。 不過(注意),對那些單純音譯過來的多音節(jié)的日語詞,我們還得將它們,當作一般的外來音譯語素或外來音譯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