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名,名字的來源有根據(jù)。每個村莊都有它的名稱。不過歷史久遠(yuǎn),少有人知,特別是我們永濟(jì)6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此生存,繁衍和發(fā)展,是人類發(fā)源地之一,因?yàn)檫@里有黃河,人稱母親河。近河岸的首陽獨(dú)頭早在180萬年就有人類生存。 前不久城西街道辦事處民主主任閆冬梅來寒舍商談寫各村村史之事宜,引發(fā)了筆者思考。城西街道轄:小張村、北王村、李店村、莊子村、上莊村、水峪口村、太峪口村、介峪口村、太谷屯村、任陽村、太寧村、張志村、張華村、桃李村、呂坂村、西姚溫村、東姚溫村。我覺得首要問題,是必須弄清每個村莊名稱的由來,故經(jīng)過訪問,查尋資料方初步寫出城西轄區(qū)各村村名來歷,僅供參考。 永濟(jì)的由來 永濟(jì)古稱蒲坂,古時這里遍地是水,據(jù)說西周時代,水勢減少,蒲草茂勝,遍地泥濘,人們?yōu)榱诵凶叻奖?,割蒲草捆綁成捆,鋪地過往,故名為蒲坂。后又因靠近峨嵋塬,又稱蒲坂(蒲阪)?!妒酚洝份d曰:“堯建都蒲坂,后遷平陽。”堯時尚未有“蒲坂”地名,他與母親居于中條山上,后成為部落首領(lǐng),建都地為鳳凰嶺(今稱堯王臺)。史書記載為“堯峰、堯城、堯墟”等?!镀阎莞I》記載:漢置蒲坂縣,隨后蒲坂并入河?xùn)|縣。北周武威元年(公元559年)改為蒲州,清雍政六年(1728年),始為永濟(jì)縣。今為永濟(jì)市原為趙伊鎮(zhèn)。 堯王臺:位于中條山西端,它像母體的一個乳房,凸挺在山前,原名人稱“鳳凰嶺”,因堯陶唐氏,伊放 乃高辛氏之子生于丹陵育于母親家伊矦之國,幼年時與其母落居在鳳凰嶺上,后來他被推選為聯(lián)盟部落首領(lǐng),便將鳳凰嶺更名為堯峰、堯城、堯墟等,當(dāng)?shù)厝藗兯追Q“堯王臺”。北魏時建有三處廟落,即玉皇廟;文祖廟;堯、舜、禹三王廟??箲?zhàn)時間,發(fā)生過“堯王臺爭奪戰(zhàn)”。解放后,北京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多次到這里考察,被定為“舊石器時代遺址”。測為50萬年至60萬年就有古人類在此生存,繁衍和發(fā)展。后又發(fā)展了古生物骨化石,確定為納瑪象,東方劍齒象等,屬于2.5億年的動物,被定為人類一期文化。專家說:每年一次都有新的發(fā)展,先后他們發(fā)展古人熟食的灰坑、灰層,打擊石片及陶器等文物34處,占地一千五百余畝,這一發(fā)展對研究永濟(jì)古人類的生存和生活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堯王臺 太寧村:古時名為“槐園村”。因堯王臺溫泉水渠從這里一片槐樹林中通過,人們利用自然水生存,住在槐林中,故為槐園村名延用至元代。后來遷入戶增多,槐林漸漸被毀,人們住在渠水兩旁,行成水道,故稱“套莊”。到雍政六年(1728年)在改蒲州為永濟(jì)縣時,這個村莊隨著改為太寧。因住在這里,用水方便,有百利無一害,太平安寧之意。 介峪口村:“介”字,古時也作“界”字之用。堯城以東有個峪口,以此為堯城界線,故稱此地叫“介峪口”。 太谷屯:宋太祖匡胤東征時在這里屯積兵馬糧草及軍需物資,戰(zhàn)后,人們遷居此地,故命村名“太谷屯”(凡是屯、堡、營、寨的村莊,都是與軍事有關(guān))。
太峪口村:古時太寧也作大字之同意,是個大峪的進(jìn)出口,人們就稱“太峪口”。村東南山上有個羅家圪塔,是羅成家將羅士信的練兵場。這里還是明代尚書盈士芳的別墅。 水峪口村:該峪內(nèi),水源旺盛,并水質(zhì)優(yōu)美,風(fēng)景宜人,山青水秀,以神潭而聞名,人居峪口,所以村名叫水峪口。 姚溫村:位于堯王臺腳下,先前為王、鄭莊。后因堯母墳地出現(xiàn)溫水泉,行成溫水渠,將王、鄭分開,遷居此處者多,住渠東為東姚溫,居渠西為西姚溫村。村名來源則是“以村歌舜”之意,“姚”是舜姓,“溫”是指溫水渠。故為姚溫村,分別東、西兩個姚溫村。
莊子村:該村位于水峪口下端,神潭之北,東有一條石橋。其地里形勢正如唐代詩人杜牧詩曰:“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故以此詩句得村名莊子村?!白印弊謱儆诟叻Q之意。 李店村:此處過去有古官道,李姓人從洪洞大槐樹遷鎖遺到此,并開店為生,所以稱為李店村。 李店村望兒廟 北王村:過去還有南王村,居住在東西官道兩旁,南北相對。以姓及地向命村名。由于南山蓋云寺和尚劫了皇糧,被官府誤斷,血洗了南王,故留下北王村。 四馮村:明代從洪洞大槐樹下遷來的馮姓兄弟四人,落居這里后,命地名為“思弘村”,意為思弘祖業(yè)之意??墒?,你們以為他們都是馮低四家,便稱其為“四馮村”,延用至今。 任陽村:早先任姓人居住這里以姓低命村名,“陽”字是河道日照而言,背陰者,如陜西華陰,山陰等地,黃河的向陽岸,如首陽、陽城、韓陽等地。故這里叫任陽村。該村曾有個叫任斌的,他官居陜西副政使,其墓地在任陽村南。這里又是鄭林(趙汝森),李雪峰的故里。 張華村:屬于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后以張華的姓名命為村名,張華是晉代文學(xué)家,他與陸云和荀隱同是文學(xué)好友。 張志村:同樣是張志的姓名命為村名。據(jù)說張志與張華是兄弟。又老人說該村是明代兵部尚書王崇右的家鄉(xiāng)。其祖墳座落在村北面的坡上。這里曾是二賢鄉(xiāng)。 小張村:位于張華村三里地的東南方。小張是張華的后裔,人稱小張,便命村名為村小張。
桃李村:原名叫窯頭,因地處土崖邊沿。劉秀被害逃難這里。由于當(dāng)?shù)剡€有一個窯頭村,造成追殺劉秀的兵將延誤了時機(jī)。后來將這個窯頭改了村名。根據(jù)此村多種有桃、李的果樹而改為桃李村。 呂坂村:也屬于新石器時代的一個村落。相傳姜子牙姓名呂,名尚,字呂望。歷史上有“田氏代齊”之說,是說齊國大臣田常謀反后,欲將姜子牙的后人滅絕。所以他的后人外逃,來到這里落了戶,便命村名為“呂望坂村”,但后人為順口,給遺漏了望字,叫成“呂坂村”。該村還有“呂雞光鳴”的故事。是劉秀在此過夜。雄雞提前打鳴,劉秀躲過被殺劫難。后人在該村西南建立“金雞臺”一座。
皂角樹集鎮(zhèn):古時這里是一片荒涼的近山灘地,雜草叢生,多長皂角樹。關(guān)羽母親以討飯為生,行止這里,日當(dāng)正午,突然晴天打雷,關(guān)母急躲到一顆大皂角樹下,感到一陣腹痛,生下關(guān)羽。后來關(guān)羽成為漢室名將,這里人們便以皂角樹命為地方名稱,并建大廟,蓋舞臺,立集鎮(zhèn)、集會日定于四月初八,會期為八天。初會時,陜西商洛一道士到此周游,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近于南面中條山,有九條山水渠在此匯集流處齊河。他言道:“這是一個極佳的風(fēng)水寶地,屬九龍口地段”從此皂角樹名聲大震。 (以上地名錄屬于永濟(jì)市城西街道辦事處轄區(q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