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記》貌似是分量最輕的一本書,它的故事輕靈,童心童趣,既沒有《三國演義》的浩瀚,也沒有《水滸傳》的精巧,更沒有《紅樓夢》的厚重。那它為何位列四大名著之一呢? 我覺得,除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之外,更因為它寫透了人世間的四種人:聰明人、癡人、呆人和庸人。 孫悟空自然是個聰明人,他腦子靈活,渾身本事,更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看透世間的真假。一切妖魔,都逃不出它的法眼。 它性格不羈,不愛受到管束,但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你看,唐僧每次被妖怪抓走,都是孫悟空歷盡艱難把他救出來。 但聰明人有聰明人的煩惱,在唐僧的三個徒弟中,孫悟空是受到唐僧懲罰最多的,動不動就被念緊箍咒,疼得在地上翻來滾去。為何?只因他有一雙火眼金睛,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真相。但有時候,真相并不受歡迎。比如三打白骨精時,看到真相的孫悟空受盡唐僧的誤解。 唐僧是個癡人。他專注,一根筋,心無雜念,心里只想著去西天取經(jīng)這件事。盡管他沒本事,糊涂,矯情,婦人之仁,但沒辦法,神仙就是喜歡這種人。 這就是信念的力量,它最能打動人。所以,唐僧真正陷入絕境時,觀音菩薩總是適時出現(xiàn),助他一臂之力。觀音是唐僧的貴人。有信念的人,總是能遇到貴人。 八戒是個呆人。 在取經(jīng)小組里,八戒是幸福感最強(qiáng)的一個。你很難看到它不開心。這就是呆人的過人之處。 八戒既沒有悟空的能力,又沒有唐僧的執(zhí)著,也沒有什么事業(yè)心。他心里只裝著那些世俗的快樂的事物,比如美食,比如美女。 但八戒并不討厭。雖然他動不動就喊著散伙,要回高老莊,但也就是說說而已。所以,唐僧喜歡他,悟空也喜歡他。在取經(jīng)團(tuán)隊里,八戒總能制造出歡樂的氛圍。這也是呆人的過人之處。 默默無聞的沙和尚當(dāng)然是個庸人。在取經(jīng)小組里,除了白龍馬,他是最沒有存在感的。有個段子說得好,沙僧的臺詞就那么幾句,師傅被抓走,他只能找大師兄、二師兄,自己永遠(yuǎn)難以獨當(dāng)一面。 但沙僧是一路挑擔(dān)子的那個人。如果沒有他,這個活兒誰會干呢? 悟空嗎?他太忙。 八戒嗎?他太懶。 唐僧嗎?別逗了,人家是師父。 白龍馬嗎?它要馱唐僧。 所以,沙僧這個庸人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事情,就需要庸人去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