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追求的本質就是回歸自然,普通的行動坐臥之間也蘊藏著自然養(yǎng)生延壽之道,這不僅是對我們觀察能力的考驗,也是在細節(jié)處修煉自己的關鍵。 文/李博成 我們日常的為人處事、行為動作應該有準則,坐臥也應講求時宜。如果行為沒有準則,坐臥不講時宜,都是違悖攝生之道的。古語說:“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正是對修煉之人姿態(tài)的形象描繪,同時也體現(xiàn)了修煉的內涵。道理固然是盡人皆知、盡人能言的,但卻并非庸俗之流所能踐行的。 行走坐臥合乎時宜,才不違養(yǎng)生之道(資料圖) 道教認為,人是形、氣、神的統(tǒng)一體,修煉是為了體悟大道,使肉體和精神獲得極強的升華,以長生成仙。所以,道教十分推崇長壽且具有靈性的動物。如龜稱“萬年”,鶴稱“千代”,龜鶴合一構成了龜鶴齊齡,象征延壽吉祥。龜與鶴都是長壽的象征,但是很少有人能說明它們長壽的原因。雖然是動物之類,但其壽命反在人類之上,這是值得思考的。武當《大岳太和山志》載有張三豐“研磨太極陰陽之奧蘊,靜觀龜鶴之動態(tài),探究其長壽之源,頓有所得”的經(jīng)歷。 鶴雌雄相隨,如道步斗(資料圖) 道教認為鶴既是仙人的坐騎,又是仙人的化身。鶴居深山之中,翱翔往來于幽岸翠藹之間,以苓果參花為食,所以它的氣是清靈的。在它行走的時候也有長壽的特征。其他的禽類在陸地行走時,足是向前沖而不提起來的,全身動搖不穩(wěn),比如最常見的鴨、鵝。然而只有鶴是不同的,它行走之時必然是先提起一足,把爪藏起來,昂首向上,然后再前行,等快要落地的時候,爪撤而足下,頭也因此而向前俯。正是由于提足蓄爪,所以才能使心神定而步伐穩(wěn)??;昂首上觀,俯首下視,能夠調理氣機、脈氣勻和。心定氣理脈勻,則壽之所以長也。在道教中高功法師禮拜、做法時穿的法衣都繡有丹頂鶴,連做法時行走的姿態(tài)也有與鶴步十分相似的,清代陳淏子說:“鶴雌雄相隨,如道步斗?!?/p> 龜?shù)臍庖讶磺迕?,神已然安寧(資料圖) 唐代孔穎達認為龜即是玄武,他說“玄武,龜也。龜有甲,能御侮用也?!毕鄠鼾斦撸下∠筇?,下平象地,左睛象日,右睛象月,知存亡吉兇之憂。我們看龜在行動之時,感覺它好像很勞累,也行動不穩(wěn)。然而當它受到威脅,潛伏藏匿的時候,則四肢與身體蜷伏,淡然恬靜,即使有外來的侵犯,也只是忍受,不怒不動,仍舊靜伏。這是龜?shù)臍庖讶磺迕鳎褚讶话矊幍恼飨?。東晉時宋益觀龜之呼吸,他認為烏龜嗚咽吐納之功,就是餐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他從此模仿龜之動作,練習導引吐納之功,他說:“氣流則行和,氣滯則行病,導引之法,以行元氣,氣治而延年也?!蔽覀冊谛袆觿诳嘀?,小坐休息之時,應效法龜?shù)撵o伏狀態(tài),一念不生,縱然被外物所擾,也是不怒不動。這樣心神安泰,氣清志一,才符合長壽之道。 臥當如犬,效法犬的警覺之性,不致酣臥(資料圖) 犬是與人生活最貼近的動物之一,《孫真人衛(wèi)生歌》載:“雁有序兮犬有義,黑鯉朝北知臣禮。人無禮義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薄侗静菥V目》也有“道家以犬為地厭,不食之”的記載。犬臥在地上的時候,總是側著身子,伸前足而蜷后足,伸直頸部,這樣臟腑得到舒展而百脈調勻,氣血周行可以不受阻礙。氣能夠周而復始地運行才能清,氣清才能神安,神安才能心安,這樣入睡后,才不易被魔障侵擾。而且犬最是警覺,雖然總是臥在那里,但總像醒時一般,所以稍遇微小聲音,立即吠躍而起。而人在酣睡之時,往往就像死去一樣,易受邪氣侵襲,所以會有夢寐魔魘的預兆,這樣最易使人生病。當然,這里所講的臥當如犬,只是效法犬的警覺之性,以不致酣臥。 道教追求的本質就是回歸自然,普通的行動坐臥之間也蘊藏著自然養(yǎng)生延壽之道,這不僅是對我們觀察能力的考驗,也是在細節(jié)處修煉自己的關鍵。(編輯:若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