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 正文第五十八天 真武湯證 82、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詞語解釋】 瞤動:肌肉掣動。 擗地:身體晃動,好像要摔跤的樣子。 【辯證提要】 82條之真武湯證,為太陽病過汗、損傷陽氣,無形之水氣凌心 【主治】 陽虛水泛證 【治法】 祛濕,溫陽利水。 【湯癥辯機(jī)】 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寧,頭目眩暈,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wěn),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或腹痛,泄瀉;或咳喘嘔逆。舌質(zhì)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xì)。臨床常用于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腸炎、腸結(jié)核等屬脾腎陽虛,水濕內(nèi)停者。
316、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辯證提要】 316條之真武湯證,則是病程較長,陽氣久虛,水飲停滯.該方不僅能夠通利表里上下、上中下三焦之水,又能溫補(bǔ)三焦、表里之陽氣.方中芍藥能夠利血脈、泄孫絡(luò)、通泄筋脈肌肉中的水氣。 真武湯病變在于下焦,在于腎,病勢較重,伴有少陰腎陽虛衰
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湯證 67、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jīng),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湯主之。 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湯病變在于中焦,在于心脾,脾虛不運(yùn),心陽不足,水飲停聚,病勢較輕。 【功效】 溫化痰飲,健脾利濕。 【湯癥辯機(jī)】 中陽不足,痰飲內(nèi)停,朐脅支滿,目眩心悸,咳喘氣短,舌苔白滑。 此期方劑背誦已結(jié)束,感謝大家的支持! 版權(quán)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