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垂盆草 chuipencao 【別名】鼠牙半支、瓜子草、佛指甲、狗牙草、山護花、狗牙瓣。 【英文名】Sedi Herba。 【來源】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植物,全體無毛。不育枝匍匐狀。葉3片輪生,倒披針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1.5~2.5厘米,寬3~8毫米,頂端近急尖,基部漸狹,有距,邊全緣。聚傘花序頂生;花無梗;苞片披針形,具距;萼片5,不等長,寬披針形或長圓形,長3.5~5毫米,頂端稍鈍;花瓣5,淡黃色,寬披針形或長圓形,頂端漸尖而有長尖頭;雄蕊10枚,2輪,內(nèi)輪著生于花瓣基部約1毫米處。種子卵圓形,長約0.8毫米,具細乳頭狀突起?;ㄆ?~5月,果期6~7月。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山坡、巖石石隙、溝邊、路旁濕潤處。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四川、湖北及華東等地。 【采收加工】7月采收,洗凈,鮮用,或開水焯過,曬干。除去泥沙雜質(zhì),干品切段。 【藥材性狀】莖纖細,長可達20厘米以上,部分節(jié)上可見纖細的不定根。3葉輪生,葉片倒披針形至矩圓形,綠色,肉質(zhì),長1.5~2.8厘米,寬0.3~0.7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狹,有距。氣微,味微苦。 【性味歸經(jīng)】性涼,味甘、淡。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小腸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清利濕熱、解毒。屬利水滲濕藥下分類的利濕退黃藥。 【臨床應(yīng)用】用于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癰腫瘡瘍及急、慢性肝炎。內(nèi)服:煎湯,用量干品15~30克,鮮品30~120克;或搗汁服。外用:搗敷或制成軟膏外敷。 【藥理研究】藥理研究表明垂盆草苷對四氯化碳性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墒垢渭毎麅?nèi)糖原和葡萄糖-6-磷酸酶、乳酸脫氫酶含量增加,琥珀酸脫氫酶和ATP酶活性增強。垂盆草苷對小鼠的細胞免疫有顯著抑制作用,能抑制T細胞介導(dǎo)的移植物抗宿主反應(yīng);并能抑制T細胞依賴抗原-SRBC的抗體形成細胞數(shù);增加外周血中白細胞數(shù)。垂盆草注射液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與乙型鏈球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化學(xué)成分】含甲基異石榴皮堿、N-甲基異石榴皮堿、二氫-N-甲基異石榴皮堿等生物堿以及景天庚糖、葡萄糖、蔗糖、果糖。并含垂盆草苷及多種氨基酸、槲皮素、山柰素、異鼠李素、消旋甲基異石榴皮堿、二氧異石榴皮堿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虛腹瀉者慎服。 【相關(guān)藥方】 ①治肝炎:a.急性黃疸型肝炎:垂盆草30克,茵陳蒿30克,板藍根15克。水煎服。(《安徽中草藥》);b.急性黃疸型或無黃疸型肝炎:鮮垂盆草62~125克,鮮旱蓮草125克。煎煮成200~300毫升,每次口服100~150毫升, 每日2次,一療程15~30天。(《福建藥物志》);c.慢性遷延型肝炎:鮮垂盆草30克,紫金牛9克。水煎去渣,加食糖適量,分2次服。(《浙江藥用植物志》);d.慢性肝炎:垂盆草30克,當歸9克,紅棗1 0枚。水煎服,每日1劑。(《四川中藥志》1982年) ②治腸炎,痢疾:垂盆草30克,馬齒莧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四川中藥志》1982年) ③治無名腫毒,創(chuàng)傷感染:鮮垂盆草配等量鮮大黃、鮮青蒿,共搗爛敷患處。(《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④治咽喉腫痛:垂盆草15克,山豆根9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⑤治燙傷、燒傷:鮮垂盆草適量,搗汁涂患處或用垂盆草12克,瓦松9克,共研細末,菜油調(diào)敷。(《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