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萬姓統(tǒng)譜》、《通志·氏族略》等譜牒記載,王氏出于姬姓,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王大良在《中華姓氏通史·王姓》中指出:王姓是中華民族眾多姓氏中文化最為淵深的姓氏,也是各大姓中來源最復(fù)雜的一個姓。有來自姬姓之王,、媯姓之王,也有來自子姓之王,還有來自其他民族改姓王。前三者都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的黃帝,“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便是王姓人的‘大?!簿褪强偢!?/span> 黃帝(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2598年)。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生于軒轅之丘(今河南省鄭州),長于姬水(今陜西省岐山縣岐水),故又以姬為姓。相傳炎帝擾亂各部落,黃帝率領(lǐng)各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打敗炎帝;后蚩尤擾亂,他又率領(lǐng)各部落在涿鹿(今屬河北)擊殺蚩尤。傳說黃帝在與炎帝、蚩尤作戰(zhàn)時,曾訓(xùn)練熊、羆貔、豹、虎6種野獸參加戰(zhàn)斗。實際上,是以野獸命名的6個民族,共同組成一個聯(lián)盟。蚩尤伏誅,諸候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炎帝神農(nóng)氏。黃帝即位位后,會諸侯于釡山,經(jīng)略四方,融黃、炎于一爐,遂開中華一統(tǒng)之局面,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黃帝娶有四妃:西陵氏、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四室生有二十五個兒子。西陵氏嫘祖,是黃帝的元妃,生有兩子,長子叫玄囂,次子叫昌意。其后裔皆有天下。玄囂為堯、商、周之祖,昌意為舜、夏之祖。玄囂之孫高辛氏,是為帝嚳。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勛,是為帝堯;娶有戎氏女簡狄,簡狄因吞玄鳥之卵而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賜姓子氏,是為商之祖;娶有邰氏女姜原,為元妃,生棄,棄好農(nóng)耕,懂稼穡,帝堯舉為農(nóng)師,封于邰,號后稷,別姓姬氏,是為周之祖。 昌意之子高陽,嗣祖父黃帝之位,是為帝顓頊。同顓頊裔孫瞽瞍生子名曰重華,是為帝舜。帝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dāng)z行天下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在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禹踐天子位,是為夏禹。夏禹名文命,其父鯀,鯀之父帝顓頊。故昌意為帝舜、夏禹之祖。 今100個大姓中,有69姓屬于黃帝族,還有12姓系由黃帝和炎帝族或太皥族共同形成,總計出自黃帝族的姓氏占80%以上,這說明黃帝族是產(chǎn)生中華姓氏的主體。 《國語·晉語四》載司空季子曰:“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陽與夷鼓皆為已姓。青陽,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魚氏之甥也。其同生而異姓者,四母之子別為十二姓。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仕、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陽與蒼林氏同于黃帝,故皆為姬姓。同德之難也如是。”據(jù)《世本八種·秦嘉謨輯補本》匯集的資料,后來,黃帝之子12姓發(fā)展到101個屬地(方國、諸候國),派生出510個氏;其中的姬姓,擁有61個屬地,衍生出432個氏。在當(dāng)今100個大姓中,有69姓屬于黃帝族,還有12姓系由黃帝和炎帝族或太皥族共同形成,總計出自黃帝族的姓氏占80%以上,這說明黃帝族是產(chǎn)生中華姓氏的主體。 黃帝世系傳承圖 黃帝—玄囂、(昌意)—蟜極—帝嚳(高辛氏)—后稷(名棄,周朝始祖)—不窟(敘望不)—鞠陶—公劉—慶節(jié)—皇仆—差弗—毀隃—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古公亶父—(太伯、仲雍)、季歷—姬昌(又稱西佰昌、后稱周文王)—姬發(fā)(于公元前1046年,滅商紂王建立周朝,被稱為周武王)—姬誦(周成王)—姬釗(周康王)—姬瑕(周昭王)—姬滿(周穆王)—姬繄扈(周共王)—姬囏(周懿王)— 姬辟方(周孝王) —姬燮(周夷王)—姬胡(周厲王)—姬靜(周宣王)—姬胡齊(周僖王)—姬宮涅(周幽王)—姬宜臼(周平王)—姬林(周桓王)—姬佗(周莊王)—姬閬(周惠王)—姬鄭(周襄王)—姬壬臣(周頃王)—姬班(周匡王)—姬瑜(周定王)—姬夷(周簡王)—姬泄心(周靈王)—太子姬晉(又稱太子晉或太子喬),(公元前565年—公元前549年),又稱太子晉或太子喬。娶姜妃,生二子,長子宗敬,次子宗恭(龜)。因直諫觸怒靈王被貶為庶民,但老百姓還是認為他是王家的人。其子宗敬任當(dāng)朝司徒后改宗姓王,因此得姓為王。
來源:天下王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