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節(jié)前去市區(qū)拜訪朋友,按慣例帶些崇明土特產,當我取出一捆掰成“節(jié)頭”的蘆穄時,主人夫妻異口同聲:“這是啥東西?有點像甜蘆粟?!蔽一卦挘骸罢媸翘J穄。”“勿要尋開心,十二月里哪會有碧青碧青的甜蘆粟?”
我解釋說:“崇明人會填蘆穄,填過的蘆穄,色澤、滋味和剛從地里割下來的一樣?!薄罢娴??”男的抽出一節(jié)去皮入口,“唷,與國慶節(jié)到崇明吃的一樣鮮潔一樣甜?!迸魅私舆^去咬了一口:“是斜氣嶄?!眱扇瞬患s而同:“噯,啥叫填蘆穄啦?”
蘆穄是崇明的名優(yōu)土特產,夏秋季節(jié)盛產正吃時,到了寒冬臘月乃至新春佳節(jié)里,也可一飽口福,吃的就是色味不變的填蘆穄。填蘆穄難,填出質量好的蘆穄更難,弄不好蘆穄“醉脫”,變質變味沒有了誘人的甜味。
霜降過后,天氣轉冷,初霜出現(xiàn),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這時蘆穄已長得老透,可以填了。
先是選擇蘆穄:應是粗長挺直、不蛀不斷的,還須梢上長有兩三個“二條頭”的。二條頭,指蘆穄葉腋里長出的側芽,是蘆穄老透了的標志;連根拔起蘆穄,摘去葉子,削去根須,保留根莖;看準天氣晴朗的一日,選擇干燥通風、排水順暢的地方,刨挖蘆穄填(坑),深度寬度與長度,根據蘆穄的多少和長短而定,在“填”里鋪一薄層柴草。將選擇整理好的蘆穄,根并根,梢并梢,整整齊齊排放在“填”里,蘆穄上再蓋一薄層柴草,用細碎的泥土嚴密覆蓋,使隆起于地面,厚度要能防漬、保溫、御寒。蘆穄填上再堆放些柴草,周邊刨出水溝,確保雨天及時排水。鋪、蓋的柴草,均為保溫、防凍、防水。
大功告成,以后常來照看照看便是,主要防漏雨滲水,還要防老鼠。
平時吃慣了蘆穄,入冬以后一下子沒得吃了,特別是孩子們,天天吵著要吃。家長經不住纏繞,終于答應去開蘆穄填,又有蘆穄吃了,小囡歡欣雀躍,跳跳蹦蹦緊跟著家長,逢人報告喜訊又是炫耀:“我們家開蘆穄填了!”
家長熟門熟路,在蘆穄根那一頭拔開泥土、柴草,緊緊握住靠上面的一根,用力往外拔,俗稱“拔蘆穄”。
拔蘆穄是有技巧的,既要用勁又要緩慢,力的方向與蘆穄在一條線上,拔了一根又一根。按預定根數拔好后,仍將柴草填塞洞口,蓋好泥土。
回憶童年經歷及耳聞目睹,孩子們貪吃蘆穄,多有秘而不宣擅自行動的,但因力氣小拔不出來,或是不得其法拔斷了,斷在“填”里的“醉脫”,白白浪費,實在可惜。一次看到鄰家小伙伴被家長拉到蘆穄填,手指口斥還吃了“生活”,原來他偷拔了蘆穄后,怕大人發(fā)現(xiàn),心急慌忙溜去隱蔽處煞饞頭,忘記填塞口子,若是下起雨來,后果不堪,還不是惹打?
過去與現(xiàn)在,均有農民填了蘆穄換錢的,冬春里扳成2節(jié)一段,去集市叫賣。物以稀為貴,雖然價格大漲,兩節(jié)賣到先前一根的價,依然引得顧客爭相解囊。
近年冬日,多見旅游景點上,賣蘆穄的一到,游客如發(fā)現(xiàn)新大陸般擁過去,特別是那些小年輕,邊吃邊喊“爽”,笑謂冬天里吃蘆穄,與圍著火爐吃西瓜一樣有意思,有說比吃冰激凌還過癮,還有的問臘月里怎么會有新鮮蘆穄,當聽說這是填蘆穄時,南腔北調追問“什么叫填蘆穄”“怎樣填蘆穄”。
古今崇明,蠻多人家填的蘆穄,非得等到過年時開填。因為蘆穄有節(jié)又甜,甜甜蜜蜜節(jié)節(jié)高,寓意吉祥;再者過年了闔家團聚,讓在外的親人同享家鄉(xiāng)美食;又新春佳節(jié)親友往來多,正可用來待客、饋贈。
習慣在小年夜或年三十,老小出動來到蘆穄填現(xiàn)場,分工協(xié)作,拔出蘆穄,揩抹干凈,掰成節(jié)頭,裝進竹籃。孩子們則先已享用開了,歡聲笑語洋溢。
一般說來,蘆穄填在春節(jié)前起底,把蘆穄填刨個底朝天,全部收拾干凈。
年三十晚上,一家子吃長生果糖塊蘆穄守夜,其樂融融。節(jié)日里城鎮(zhèn)親友光臨,捧出蘆穄請嘗嘗,客人必眉開眼笑說:“稀貨,稀貨,勝過香梨紅富士!” 更多資訊 |
|
來自: 黃建新圖書館 > 《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