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因才而聞名,因詩而傳世。他與杜牧齊名,兩人并稱“小李杜”,是資格的大V。當然,他又與現(xiàn)在網絡上那些大嘴巴大V有著本質區(qū)別。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樊南子)。說實在話,這為仁兄又是“字”又是“號”,光是有記載的號就是兩個,那就更別說在某個時候心血來潮取的,已經被歷史遺忘的了??磥碓谶@方面,他也是夠會折騰的。其實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給自己取個“字”、“號”什么的,就是彰顯自己的一種方式。文人,彰顯才學;藝人,彰顯名氣;居士,彰顯人格;官商之類,就是彰顯嗜好。如果把這些放在當今這個網絡時代來說,就是“網名”。比如喜歡詩歌的,就會盡量讓自己的網名具有詩歌的韻味,喜歡文學的就盡量將自己的網名具有文學的品質。像那些隨便取些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的人,他們十有八九與詩歌文學不沾邊。 李商隱祖籍懷州河內,生于河南滎陽,又有一說出生于河南獲嘉。當然,這個問題到了現(xiàn)在就是用炭定年法來也是無法檢測的,因為沒有事物作為載體,就只有讓其成為千古之謎。 大家都知道李商隱一身落魄凄涼,可他是地地道道的官二代,準確的說,是官五代。就從有記載的他高祖算起。高祖李涉,曾擔任過最高級的行政職位是美原縣令。什么是縣令?就是今天的縣長。級別雖然不高,只是正處級,可也是管理一個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陽縣尉。什么是縣尉?就是現(xiàn)在的副縣長,副處級,縣里的第三把手,僅次于常務副縣長。別小看只是第三把手,可是屬于實權派。在那個時候縣長只是統(tǒng)管縣務,常務副縣長只是頒布政策,最后由縣尉來全權執(zhí)行,所以也可以叫“執(zhí)行縣長”。祖父李俌,曾任邢州錄事參軍。什么是錄事參軍?就是地方監(jiān)察員。雖然只是一個科級干部,卻專門監(jiān)督地方官員違法亂紀的事,這可是個肥缺。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隱出生的時候,李嗣任獲嘉縣令。什么是殿中侍御史?就是掌殿廷供奉之儀式的,屬于科級干部。想一想,一個掌殿廷供奉儀式的,這可是肥得流油的差事。而他的父親,在李商隱出生之前,又從科級干部升為了正處級,當了個縣長。至于他是怎么升上去的,一是無從可查了,二是沒有查的必要。 在李商隱的家世上,我們可以看出來,從他高祖到他父親,四代人就有三個處級干部,一個科級干部。俗話說“富不過三代”,而他們家當公務員都已經四代人,并且無論是歷史資料還是民間傳說,都沒有他的先輩是清廉之人的記載抑或傳說,更何況本身就在一個混亂的時代。說句實在話,在中國這個國度,像他這樣能夠名傳于世的大V,不管他家是誰一旦有了優(yōu)點或者是缺點,絕對會被搞得沸沸揚揚。要么是萬世點贊,要么是遺臭萬年。雖然他十歲父親就去逝,可是他母親敢于將他父親的遺體運回老家安葬,本身這筆開銷就不低。由此可以看出來,他們家最少應該還是算得上富農成份,在他們老家也不只是幾間大瓦房那么簡單,最低還有能夠保障他們一家生活的田地。再從他在令狐楚手下當顧問算起,到他母親去逝,才短短工作了11年。并且最高職位也不過是個副處級干部。其中還有好幾年屬于坐吃山空的閑人。如在弘農當副縣長時他卻與縣長不合,被迫請了長假。基于這種情況請的長假,我們就說政策再寬大,最多也只能領取個基本工資。至于獎金補貼這些,就是縣長想發(fā),也找不到理由。后來,來了新縣長,勉強工作一段時間后,他又辭去了工作,到他再次進入秘書省當個科級干部,這差不多三年時間都是閑人一個。而他母親去逝后,在守孝這三年里,他卻有大把的資金去將一些親人的墓葬遷回故鄉(xiāng)的家族墓園。從遷移到重新超度、重新安葬以及修墓,這本就不是小工程,那是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想一想,就憑他這11年的工齡,除了自己吃喝拉撒,還有這么多錢去做這些?錢從何處而來,最好的解釋就是他祖上留給他的。他說他少年家里貧困,要靠親戚接濟,靠他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這些確實有些不靠譜。至于他為什么要這樣說,道理很簡單,由于自己在仕途上的不順,只不過是找個亮點,以博世人同情,這與現(xiàn)在媒體搞炒作同出一轍。明知道他的話有出入,為什么大家還要跟風,這一點更不難理解,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善于造神的國度,一旦誰在某一方面做出了成就,都會將這人的曾經寫得異常的艱辛,異常的落魄,這樣就可以起到烘托的效果。例如馬云,無論是媒體還是世人,鋪天蓋地在傳,他曾經復讀了多少次才考上師范校,又傳他是怎樣怎樣地白手起家。明知道很多事情被放大了,卻大家還是津津樂道,贊嘆不已。雖然這些可以對大眾起到勵志的作用,但在研究歷史上,我們就必須從多角度來還原真相。 李商隱到底有沒有替別人抄書,不肯定,也不否認,畢竟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1200年了。假如這個事實成立,那么也很可能是因為他母親面對孤兒寡母不容易,在給他零用錢上比較克扣,他替人抄書就可以賺取自己的外快。特別是像他這種癡迷于文學的人,替人抄書一是可以增長知識,二是可以創(chuàng)收,這本身就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又何樂而不為呢。就像現(xiàn)在有些孩子逢節(jié)假日上街賣報一樣,賣出去就是收入,抽空還可以順便翻開看看增長知識。賺來的錢,想吃想買,反正是自己的錢,父母就無權干涉了。我們還可以這樣假設,如果他少年時代沒有替別人抄書的經歷,也許就不會是萬古流芳的超級大咖,只能像其他千千萬萬的普通人,死后到現(xiàn)在連個土堆堆都看不到了。 其實李商隱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大約在他16歲時,寫出了兩篇優(yōu)秀的文章(《才論》、《圣論》,今不存),獲得一些士大夫的贊賞。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時任天平軍節(jié)度使的令狐楚,并且還潛心跟著這位名流大腕+網紅學習當時很流行的駢體文。至于在唐代什么是太平軍,我們無從得知,但從令狐楚的地位上看,可能相當于今天的衛(wèi)戍司令部吧。對于什么是節(jié)度使這有著很清晰的解釋,就是一個軍區(qū)司令員。作為衛(wèi)戍司令部的司令屬于政治核心人物,而令狐楚還有不一般的一面,他可是駢體文專家。由此我們就看得出令狐楚在當時,不只是政治精英,而且還屬于文化大咖。這里也順便說說什么是駢體文。駢體文,就是兩兩相對。駢體文分四字,六字。就像王勃的《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樣的文章。大家可以想想,一個16歲的孩子能夠得到高高在上的軍區(qū)司令賞識,那是何等的榮幸。還有一方面,憑兩篇文章能夠在上流社會上引起轟動,這也不可能是窮困潦倒的普通百姓家庭能做到的。 李商隱還可以說是少年得志。當他在令狐楚門下潛心學習3年后,由于出色的表現(xiàn)和深厚的文學功底,19歲就被令狐楚引為幕府巡官。顧名思義,就是那些政治精英糾結的政治團體。這些人的職責就是專門幫助主子建言獻策,出鬼主意,餿點子的。19歲,這可是不得了,如果放在當今社會,還是在父母跟前撒嬌的年齡。 李商隱是普通人,不是神仙,也不是圣人,他有他的優(yōu)點,也有他的缺點。特別是在那個封建等級制度中,出生是很重要的事。所以在李商隱的詩歌中他就不斷地提到他是皇家血統(tǒng),更別說與人扯天堂話地獄的時候可能提得更多。他為什么要反復強調自己模糊不清的皇家血統(tǒng),不外乎就是來證明自己身份的高貴,想在社會上利用這一點撿點便宜。然而,無論他怎樣唾液橫飛,卻沒有帶來任何實際好處,也許壓根就沒有人相信。這一點多多少少在他一生中,都是思想上的一個死結。 從李商隱的成長歷程,由于是單親家庭,并且還成天關在家里讀死書,缺乏與社會交流,他應該存在一定的自閉癥狀態(tài)。再加上后來仕途不順,沒人承認他的皇家血統(tǒng),導致他出現(xiàn)了精神上的憂郁癥狀,這兩點在他的詩歌形式上可以得到佐證。 李商隱的詩歌太隱晦,過于深奧難懂,導致很多人讀他的詩歌覺得不知所云。還有一個更大的特點,就是帶著強烈的怨氣,屬于典型的“怨婦詩”。用現(xiàn)代人對詩歌分類,他的詩歌應該歸納于空靈體裁。但凡寫空靈詩歌的人在其思想上都會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自閉癥和憂郁癥。寫得越空靈,其作者在思想上的自閉現(xiàn)象與憂郁現(xiàn)象就會越嚴重??磥?,寫空靈詩歌,李商隱可算得上是祖師爺級別了。 在封建社會里,讀書人的目的不外乎就是都希望能在仕途上有所作為,李商隱也不例外。而在唐代,缺乏門第背景的知識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發(fā)展,主要的入口有兩個,一是科舉,二是幕府。前者被認為是進入官場的資格,是官方對其行政能力的認可。后者是一些有勢力的官僚自己培養(yǎng)的政治團隊,如果表現(xiàn)出色,也往往可以通過這些官僚的舉薦成為朝廷正式的官員。中晚唐時期,很多官員都既有考取科舉的資格,也有作為幕僚的經歷。 李商隱的仕途之路,與其他大眾莘莘學子又有些例外。因為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所以他憑著自己的才學很早就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屬于典型的跳級生。也許是他過于急躁導致暈考,也許是根基確實不太扎實,復讀都是好幾屆,卻總是考不上(這點倒與馬云類似),這對他思想上的打擊的確不小。特別是當他見到一直成績不如他的同門師兄,也就是他老師的兒子令狐绹考中進士,更是對他重重搧了一巴掌。 在李商隱眼中,令狐绹明明是個差生,卻偏偏考上公務員,這顯然不是因為令狐绹的學識才華比自己優(yōu)秀,而是由于他父親令狐楚的影響力。其實這一點不用李商隱去懷疑,權貴們互相提攜,在公務員中大量錄取上流社會關系網的考生,在各個朝代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在那個時候,許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會在考試之前利用一切手段尋找關系,或者想出種種辦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據(jù)他自己在《與陶進士書》中所說,他在這方面是比較低調。這一點他絕對說的是假話,屬于打官腔,但從人性的角度上講,也是人之常情。人嗎,都存在著虛偽的一面,誰都喜歡在世人面前粉飾自己,裝清高。當然,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說他對令狐楚不報以任何希望,卻從他在開成元年寫給令狐绹的一封信中“爾來足下仕益達,仆固不動”之類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對屢考屢不中的焦躁情緒。將這種焦躁情緒用書信表達給自己老師的兒子,其用意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俗話說,“臉皮厚,吃得夠”,也就是這封信讓他于開成二年的中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正是令狐父子對當值考官施加影響的結果。所以說令狐家是他一生中的最大福星,不過,李商隱也從來沒有忘記令狐家對他的恩德。如“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夜半傳書后,不羨王祥有佩刀”就表達出他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 李商隱25歲進士及第,可是接下來卻見到的是他不斷地辭職,不斷地變換工作。一會兒科級干部,一會兒處級干部,跌宕起伏,這當然與他的性格和心態(tài)有關。他的性格在前面就說過,他從小就存在著自閉現(xiàn)象,后來又因為科考的問題引起輕微的憂郁癥狀。他的心態(tài)更是明顯有懷才不遇的失落感,眼光總是盯著高端位置,卻又總是事與愿違,得不到高層的器重。而,對于這一點,他自始至終也沒有反思過自己,只是一味地怨恨社會。 李商隱的文化水平,詩歌毋庸置疑是高水平,但敢肯定他絕對口齒愚鈍?!对娊洝吩疲骸榜厚皇缗?,君子好逑”;俗話也有“才子配佳人”,就更別說他從少年開始就是一位才子大咖。按道理在那個社會里應該是早早就成家的人。可是他直到26歲受聘于涇源節(jié)度使王茂元幕下當秘書,才被王招為婿。26歲,在當時那可是典型的大齡青年了。他寫的《柳枝五首》,明明他是很喜歡這個女人,卻始終沒有說出來,只是在一邊不斷用詩歌來表達這種單相思,導致最后錯過了這段姻緣。特別是他的《無題詩》,更是表現(xiàn)出一種撲朔迷離而又精致婉轉?!吧頍o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钡鹊冗@些都是描繪的男女情感之事。如果不是用情至深,就不可能寫得如此凄婉動人?!按盒Q到死絲方盡”,其實重點就是突出的一個思的諧音“絲”,就是單相思。為什么這些都只是存在與他的心里,沒有向人家表白,因為他口齒太愚鈍。還有,他為什么一生基本上都是做幕僚,就是因為他只能寫,不能說。 李商隱一身就只有王氏這一位夫人,并且王氏去逝年齡也并不大。在那個社會里,像這種才子只有一個妻室的是很少見的??纯此嘘P于愛情的詩,其實并不是所有的都是寫在未成家之前。也就是說他對自己的夫人思想上的拋錨應該還是有的,但行為上是專一的。 李商隱的詩歌體現(xiàn)了他的儒家思想,格律詩繼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傳統(tǒng),也有部分作品風格與杜甫相似。他的詩經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難懂?,F(xiàn)存他的詩歌614首,這個數(shù)量能存留1000多年,的確是不容易,由此也就看得出來他詩歌的質量。其實他的詩歌并不是所有都是實景而寫,很多屬于憑空想像。如大家熟知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其實在他寫這首詩歌的時候他的夫人王氏已經去逝。拋開這些我們不說,他寫這首詩的時候在梓州,西川軍區(qū)司令柳仲郢手下當參謀,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三臺縣。懂得四川地理的人都應該知道,三臺縣屬于川中丘陵地區(qū),距離巴山差不多200公里,就是現(xiàn)在汽車走高速公路都要跑2個小時,在當時就是馬跑也要個一天吧。這么遠的距離,他怎么知道巴山夜雨是什么樣。還有,他如果走荔枝道入川也只是過一下路,走劍門關入川根本就不經過巴山??梢哉f,他對巴山的風土人情、地理、氣候是知之甚少。當時他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歌的時候,全憑臆想,這就是典型的無病呻吟。因此,李商隱不只是空靈詩歌的祖師爺,也是無病呻吟詩歌的祖師爺。 李商隱一生是悲憫的,一直是牛李兩黨爭斗被誤傷的犧牲品??沼胁湃A,卻只能輾轉于各地當個科級干部,最高也只是一個副處級。因此,他也是嚴重的憂郁癥患者,最后不得不辭官歸老。他最大的貢獻就將晚唐詩歌的衰敗,推向了又一個高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