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相國 來源:中國藝術(shù)報 就書法而言,性情是書者作品所顯示的一種精神面貌、氣韻意境,它是書法家性格和情感的表露。書法把蘊藏在個人身心的思想感情,化做了一種有形有色、有聲有歌、有節(jié)奏、有韻律、有神采、有藝術(shù)震撼力和濃重感情的結(jié)晶體。幾千年來,歷代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他們不管是在學(xué)習(xí)書法的道路上,還是在書法創(chuàng)作過程中,都在不經(jīng)意地宣泄和抒發(fā)他們的情感,流露和張揚他們的性格;都在自然而然地把書法的基本規(guī)律與自身的性情融為一體,使書法的造型風(fēng)貌和精神內(nèi)涵達到美的升華,進而成為書法藝術(shù)美的精湛之作和藝術(shù)之花。 王羲之·蘭亭序 晉代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在蘭亭雅集的過程中,群賢畢至,情緒高昂、酒過微醺的特定情境中創(chuàng)作出來,一氣呵成,性情使然,不可而再。唐代顏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也是在懷念親人的悲痛情緒中,雖涂抹更改但渾然天成。更有顛張醉素,處于醉酒或癲狂的狀態(tài)下,任情揮灑,真正如“驚蛇入草,亂鳥出林”般合自然之象,把自我狂放不羈的性情表露在書寫的過程之中,令作者和觀者皆痛快淋漓。而八大山人和弘一法師,都乃皈依佛門之人,深修佛學(xué),洗滌心靈,我們從其作品中則可觀其心,會其性情。不激不厲,溫和空靈的精神內(nèi)涵盡收眼底。還有無數(shù)的古賢書家的詩文信札,或莊重或灑脫,或從容或疾速,或勁健或秀雅,毫無拘束,自由自在,都是作者內(nèi)心感情的自由抒發(fā),當(dāng)時情緒的自然流露。 顏真卿·祭侄稿 歷代書法家無不重視書法藝術(shù)的情感表現(xiàn)。漢蔡邕《筆論》中提出:“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 ;唐孫過庭《書譜》中指出:“達其性情、形其哀樂” ;元陳繹《翰林要訣》中強調(diào):“情之喜怒哀樂,各有分?jǐn)?shù),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郁而字?jǐn)?;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輕重則字之?dāng)渴骐U麗,亦有深淺,變化無窮” ;當(dāng)代陳振濂《書法美學(xué)》中更是直白:“真正的‘書法’ ,是包含著作者抒情、泄意、在形式中融入有個性的審美意念的一種絕對強調(diào)主體精神的藝術(shù)” ……可見書法作品中的性情成分。如毛澤東的字大氣磅礴,周恩來的字儒雅含蓄,郭沫若的字才氣橫溢,齊白石的字質(zhì)樸倔強,吳昌碩的字渾厚老辣,于右任的字圓融端穆,李叔同的字淡定出塵,張大千的字豪邁奇險,皆是作者性格、性情、氣質(zhì)、學(xué)問、修養(yǎng)、胸懷的自然外化,毫無矯飾,所以紛呈異彩,各具魅力。 蘇軾·寒食帖 古人云:“學(xué)我者死,似我者俗” ,其精神就是書法者要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感受來寫,而不是永遠跟著古人走。就像一個舞蹈家,既能善舞,又要善表情,一舉一動都得有情感才有神韻,才能感動觀眾。孫過庭在《書譜》中提出“真以點畫為形質(zhì),使轉(zhuǎn)為性情,草以點畫為形質(zhì),使轉(zhuǎn)為性情,學(xué)乖使轉(zhuǎn),不能成字,真云點畫,猶可記文” ??梢娬嬲臅ǘ际且郧橐鉃楸?。想起一位書家一句很樸實的話:“在你寫書法的過程中,你因為寫書法而感受著痛苦,即使寫得好看也不能算一件優(yōu)秀的作品,若在寫的過程中你體會了情緒的宣泄,心情享受了愉悅,即使是別人認(rèn)為有點丑的作品也應(yīng)該是一幅成功的作品。 ” 沒有情意,便沒有藝術(shù)的活力和神采; 沒有情意,白紙黑字安能成為藝術(shù)? 史上最動情七幅書法背后的故事最悔恨之情 王獻之 《奉對帖》 “雖奉對積年,可以為盡日之歡。??嗖槐M觸類之暢,方欲與姐極當(dāng)年之足,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dāng)復(fù)何由日夕見姐耶。俯仰悲咽,實無已已,惟當(dāng)絕氣耳?!?/span> 王獻之被迫與妻子離婚,娶了一個自己不愛的人,這封寫給原配郗道茂的信才會寫的如此悲慘。王獻之篤信道教,臨終的時候,要寫上奏玉皇的表章,懺悔一生過錯,王獻之回答說:不覺有余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最悲憤之情 顏真卿 《祭侄文稿》 此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祭侄文稿》),取義成仁,英烈彪炳的故事。祭悼其侄顏季明更見疾痛慘怛,哀思郁勃。本帖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涌,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里,常常寫至枯筆,更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fēng)烈氣,不僅見于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間。 最愛慕之情 杜牧 《張好好詩并序》 杜牧和湖州名妓張好好是在南昌沈傳師的府上認(rèn)識的。當(dāng)時的的杜牧尚未成家,風(fēng)流倜儻,而張好好美貌聰慧,琴棋書畫皆通。參加宴會時兩人經(jīng)常見面,張好好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愛上張好好的色藝雙絕。他們湖中泛舟,執(zhí)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無限美好。本應(yīng)該留下一段佳話,讓人沒想到的是,沈傳師的弟弟也看上了張好好,很快納她為妾。張好好作為沈傳師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杜牧亦官位低微,只好任落花流水空余恨,就此互相別過。 張好好出嫁時留下此詩,從此一入侯門。后杜牧在長安抑郁而死,張好好聞之悲痛欲絕,瞞了家人到長安祭拜,想起相愛與別離的萬般凄楚,竟自盡于杜牧墳前。 最惆悵之情 蘇軾 《黃州寒食帖》 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jié)所發(fā)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最敬仰之情 趙孟頫 《蘭亭十三跋》 該跋是趙孟頫57歲時,奉召赴京的乘船途中書于《蘭亭序帖》后的跋文。因途中寂寞,故于帖后一跋而至十三跋之多。題跋內(nèi)容很多,其中,“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jié)字亦須用工,蓋結(jié)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乃趙孟頫論書名言。這是要有多喜歡《蘭亭序》,多敬仰王羲之才一跋再跋。 最狂喜之情 米芾 《珊瑚帖》 米芾畫跡不存于世。今天我們唯一能見到的,也很難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米畫'-- 《珊瑚帖》,畫一珊瑚筆架,架左書'金坐'二字。此帖充滿著收得名畫寶物的狂喜之情,線條流走跌宕,神采飛揚。寫到'珊瑚一枝',不禁加重筆畫,繼而米芾突然以畫代筆,似乎還不盡興,再補之一詩'三枝朱草出金沙,來自天支節(jié)相家。當(dāng)日蒙恩預(yù)名表,愧無五色筆頭花。'愉悅之情,躍然紙上。 最悲傷之情 王獻之 《不謂帖》 此帖首行有“不謂”一詞,故名。不謂,猶不道、不料、想不到之意。帖文大意為:想不到我家在鄱陽的一支競困頓到如此境地,追想起來,悲哀得使我無法承受。我是坐視其滅盡,這使我悲傷到了極點。賴子高尚在此,不然的話,此函難成。 這通尺牘是向?qū)Ψ皆V說因其家門不幸所帶來的巨大悲傷。并非哀悼他人之喪亡。故用詞遣句極為悲戚,而且是反復(fù)傾訴自己內(nèi)心的哀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