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這位歷史巨人的名字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可謂是享譽國內(nèi)外,但他的各種名號,一般人大多并不太了解。 孫中山一生所用名號甚多,再加上化名和筆名,實在極為可觀,世人難以詳悉。 所以今天,小紅果就帶你認識孫中山在他漫長的革命歷史中曾用過的不同名號... 幼名:孫帝象 孫中山出生不久,就由他的長輩取“象”為乳名,家人常昵稱“阿象”,嗣名即慣稱“帝象”。是孫中山的少年常用之名,一直到1884年4月15日他在香港中央書院注冊入學時,還是用“孫帝象”這個名字。1879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奧蘭尼書院讀書時曾自改帝象為帝朱,后又改回。 不知情者,可能會不解,尤其在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下,怎么會允許凡人百姓家的男孩叫帝象呢? 據(jù)說這是當時的習俗,他們的村廟叫北帝廟,村人便祈求北帝保佑本村的新生嬰兒,于是凡男孩的名字,均冠以帝字,并非父母有望子成帝之意。 還有一種說法是:該名是孫中山的祖母黃氏起的,“象之意義系取義于某山形狀”。 譜名:孫德明 孫中山所用的一些名號大多有其深意,說來頗有意思,也饒有興味,孫中山最早的名字譜名“德明”,來源于《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1895年,孫中山在家鄉(xiāng)與盧慕貞結(jié)婚時,使用的就是譜名。后來革命時期他四處奔波,平時與親屬通信,也多用此名。 學名:孫文 文,是孫中山的正式名字。 這是1876年孫中山讀村塾時,塾師為他取得名字,也就是中國人通常講的學名。 也有人說是孫中山“立志革命時,自改名文,取義于前有武子,以兵法而垂后世;己則以文治而改革”。 這個名字最早出現(xiàn)于1890年孫中山“致鄭藻如書”上。 此后到1925年3月12日逝世前在遺囑上簽字,革命的30多年間所頒發(fā)的各種政令、文告、通訊、題簽等,大多是用此名。 其他綽號 “載之”之字,是孫中山根據(jù)成語“文以載道”而起,“并無別情”。 1896年11月在倫敦蒙難時曾使用過。 “日新”之號,則是從《大學》中“湯之盤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語中取義而來。 后來在香港讀書時,孫中山的國學老師區(qū)鳳墀送他號為“逸仙”,出自于“日新”的粵語諧音。 把孫逸仙三字連解,就是炎黃子孫相傳萬代,安逸而不休之意。孫中山與友人、親屬通信時常用此名。 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后,清政府懸賞緝拿的通緝令中注明孫文即孫逸仙。 后來,因為革命斗爭的需要,在流亡生活期間為擺脫清政府排除的密探的跟蹤,孫中山曾先后用過的多個化名,但都是分別反映著他自己的意向的。 如1896年時,他在日本進行秘密革命活動,一位掩護他的日本友人平山周在旅館登記簿上為他寫了“中山樵”的化名,孫則言其意為“中國的山樵”。“中山”既是日本人的姓,也是“中山樵”的省略,孫中山的名字由此得來。 他人贈與的稱號 孫中山一生中除用過許多名號外,還有過一些尊稱和綽號。 他18歲在香港中央書院讀書時,由于他涉獵群書,知識廣博,同學們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叫“通天曉”;另外,因為他思想激進,鼓吹革命,崇拜太平天國革命領袖和英雄,立志要當洪秀全第二,人們還給他起過“洪秀全”的綽號;之后,又有譽稱他為“反清英雄”的。 他與陳少白、尢列、楊鶴齡四人志同道合,經(jīng)常抨擊清朝的黑暗統(tǒng)治,倡言革命,也曾被人稱為“四大寇”。 孫大炮 孫中山曾因志高言大,曲高和寡,有人誤認為他徒尚理想,不切實際,而被某些人輕視甚至敵視致呼稱他為“孫大炮”,意思是說他只會吹牛,以至于有些人懷疑他是否識字。 胡適就曾看不起孫中山,認為他雖然能說會道,但肚里恐怕是空的。 有一次胡適故意去拜見孫中山,看到滿架子書,心里暗自好笑:“孫文倒會裝面子!”趁孫中山有事走開,便迅速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來,想看看主人有沒有翻閱過。 打開一看,只見里面幾乎每頁都圈圈點點,不由嚇了一跳。 轉(zhuǎn)而又想:“這也許是碰巧。”便又抽出一本,還是如此。抽出一本又一本,竟沒有一本不熔鑄著孫中山的心血!胡適汗顏而歸,事后悄悄對人說:“‘孫大炮’可是門不可輕視的實炮!” 特殊的職銜稱謂 民國成立以后,人們在不同時期會以孫中山的職銜相稱,由于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中華革命黨和中國國民黨中都擔任過總理職務,又稱他為“孫總理”,以后總理這一稱號在中國國民黨那里是專指孫中山的。 又由于他在1912年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及1921年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tǒng),1917年以后曾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所以人們又尊稱他為孫大總統(tǒng)或?qū)O大元帥。 被后人尊稱“國父” 孫中山為中國得獨立、民主、富強付出了畢生的心血。 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創(chuàng)建了中華民國。 民國建立后,國民黨內(nèi)及民間已有人尊稱他為國父的。 為了表彰和紀念孫中山的偉大功勛,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于1940年3月作出決議,同年4月1日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正式尊崇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從此以后,人民都尊稱他為國父。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孫中山在多年革命當中,曾用過三十余個綽號、名號,這些都反映了他所進行的斗爭和他的意向。從這一側(cè)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窺視出孫中山一生的曲折歷程和艱苦辛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