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善。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 鬼臾區(qū)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余從之。知迎知隨,氣可與期。應天為天符,承歲為歲直,三合為治。
黃帝沒聽明白,于是再問,什么是所謂的氣有多少?形有盛盛衰?老師就說:陰陽氣,各有多少,其中的氣也分陰陽。形也分陰陽,因為有多少,所以有三陰三陽,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太陽、陽明、少陽、少陰、太陰、厥陰。形的盛衰主要表現(xiàn)在五行治理,有的是太過,有的是不及。所以一開始如果是有余,那么隨后就會是不足,這個就是太少相生的原理,同理,一開始是太過,后面的會有不足跟著來。 比如今年是水太過,那么就會有金不及,金不及就會有秋天來的慢,去的早,冬天來的早,還沒到冬季就已經(jīng)寒氣凌冽了。知道來者,去者之間的關系,就可以知道天地之氣。如果與天干相合就是天符,如果與地支相合就是歲直,其中的道理就在地支三合之中。也就是后世所謂的三合五行之中。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 鬼臾區(qū)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故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所以欲知天地之陰陽者,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右遷;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期而環(huán)會。動靜相召,上下相臨,陰陽相錯,而變由生也。 黃帝又問,天之氣,地之行,他們之間怎么相互作用的呢?老師說:風寒暑濕燥火是天的陰陽之氣,這個是三陰三陽之上的東西,三陰三陽的概念是在 一個模型中建立起來的,三陰三陽是一個四方六合的立體觀念,六氣在天,三陰三陽在近地的層次(三陰三陽模型到后面詳細解析)。
比如上面是太陽,那么天中的寒氣與之對應,所以三陰三陽下奉之。而在地上的五行,對應的是生長化收藏的五種運動,這是地的陰陽?!疤煲躁柹庨L,地以陽殺陰藏”天地之間的關系是相反的,比如天之陰陽之中,天的陽是促進生長,而地的陰陽則是促進殺與藏的,因為天為陽,所以天之陰陽為陽中之陰陽,地之陰陽為陰中之陰陽。 正是因為天六,地以五,所以相互感召的話,反而變成天是五,地是六了。天地之間的五六之數(shù)相互交錯變化,就形成了五六之數(shù)。
帝曰:上下周紀,其有數(shù)乎? 鬼臾區(qū)曰:天以六為節(jié),地以五為制。周天氣者,六期為一備;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千四百四十氣,凡六十歲,而為一周,不及太過,斯皆見矣。 黃帝就再問了,這樣的話,天地之變化有規(guī)律么?有周期么? 老師就說了,當然有呀。天以六作為一個循環(huán),因為有三陰三陽的區(qū)別;地則以五作為一個循環(huán),這就是五行的循環(huán)。所以天氣一個循環(huán)就是六,地氣的一個循環(huán)就是五,五六之間的一個大循環(huán)就是三十。其中,以年為單位,則總共形成720氣,是一個紀,三十年;1440個氣,就是六十年,六十年一個大循環(huán)。一氣是三個候,一個候五天,一個月基本上就是兩個氣。
這一段講的內(nèi)容主要在詮釋,有了天地,怎么產(chǎn)生的氣候變化,怎么產(chǎn)生的一年24個節(jié)氣,怎么產(chǎn)生的六十甲子的循環(huá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