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專業(yè)老師指導通過: 黃梔子為我國千年傳承的藥材,有瀉火除煩、清熱涼血、解毒等多種功效。主治熱病心煩、熱毒瘡瘍等癥。隨著現(xiàn)代研究的發(fā)現(xiàn),梔子除藥用外,還是飲料、糖果、酒類、糕點、化工及制藥工業(yè)等重要原料。從梔子果實中提取粉末狀黃色色素,是非常好的天然食品色素和天然染料。梔子花枝葉四季繁茂,花朵美麗,香氣濃郁,很是怡人,是庭院中優(yōu)良的美化觀賞材料,作為園林盆栽具有廣闊的前景,木材堅硬細致,還可作為雕刻良材。梔子產(chǎn)品國內(nèi)外銷量皆很大。這一切都表明栽培黃梔子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效益,是山區(qū)農(nóng)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培育優(yōu)良黃梔子品種,使黃梔子藥材來源更加廣泛,藥材的品質(zhì)也可得到改善,其它黃梔子產(chǎn)品也相應(yīng)得到提高,為廣大農(nóng)民提高收益。并且,當前黃梔子的繁殖技術(shù)產(chǎn)業(yè)相對落后,繁殖技術(shù)和繁殖方法都有待改善。因此,當前黃梔子的繁殖是重要任務(wù)之一。 黃梔子形態(tài)及生長習性簡介 黃梔子為茜草科梔子屬常綠灌木,莖多分枝。桅子要求溫暖濕潤氣候環(huán)境。幼苗能耐蔭敝,成年植株要求陽光充足,較耐旱。平原、丘陵、山地均可種植。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酸性至中性的紅黃壤為好。低洼地、鹽堿地不宜栽種。生長適溫為20~25℃,-5℃以上可安全越冬,10℃以上萌動,30℃以上生長受抑。 黃梔子繁殖技術(shù)概述 黃梔子以種子繁殖為主,種子繁殖系數(shù)大,成活率也高,簡便易操作的特點,工廠化生產(chǎn)多用此方法;輔扦插繁殖,具有取材方便,理論上四季都可以進行繁殖;亦可嫁接改良,節(jié)約現(xiàn)有資源,減少勞動力,實現(xiàn)早產(chǎn)質(zhì)優(yōu)。 3.黃梔子種子繁殖 3.1種子的選擇與采集 用于播種的種子應(yīng)從生長健壯、長勢旺、結(jié)實多、果實大、無病蟲害、豐產(chǎn)性和抗逆性強的中年母樹上采摘。當梔子果外種皮由青綠色變成橙黃色或黃紅色時,表示種子已達形態(tài)成熟,即可采摘果分離出種子,也可將梔子果用水浸泡5~8天,待梔子果泡爛后,將種子擠出,用清水沖洗,淘去果肉和種皮,去掉雜質(zhì)及空粒,然后撈出種子晾干,以備播種。種子切忌在密閉的容器中貯藏,應(yīng)貯藏在能透風換氣的容器中。 3.2播前整地 播種前必須進行細致整地,這是保證育苗成功的基礎(chǔ)。苗圃地應(yīng)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利于排灌的微酸性壤土或沙壤土,鹽堿地和積水地不能選用。在秋末或冬初對苗圃地進行深耕,深度以25~30厘米為宜,耕后不耙,使其充分風化。翌春2月中旬至3月上旬進行淺耕,耕前畝施農(nóng)家肥5000千克,碳銨5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最好能進行測土配方施肥。畝用呋喃丹或甲胺磷2~3千克,進行土壤消毒,以殺死地下害蟲。然后耙平作高床,床高15~20厘米,寬1.5米,南北方向,床面土要細碎而且平整。 3.3浸種催芽 用50℃左右的溫水浸種,自然冷卻。每天換一次水。浸泡7~10天后,待種子膨脹時,即可播種。 3.4播種 播種時間在4月上中旬,即清明至谷雨之間。播種方法:將處理好的種子與3~5倍的細土充分拌勻,然后均勻撒播于苗床。播后立即用稻草或麥草覆蓋,切忌用碎草。覆蓋厚度以剛好蓋住地皮為標準。播種量為每畝梔子果30~35千克或凈梔子種9—10千克。 3.5播后管理 ①及時補水:播種后,要根據(jù)氣候情況及時補水,使苗床土壤始終保持濕潤,床面發(fā)白時,即要補水。床內(nèi)水分不宜過大,以免種子霉爛。另外,梔子幼苗根系不耐水漬,切忌有積水,以防爛根。 ②揭除覆草:梔子苗出土后,兩葉一心時開始揭除覆草,揭草時間以陰天和下午最佳。揭草時先蓬松覆草,然后分2~3次逐步將覆草揭除,以使梔子幼苗有一個適應(yīng)過程。 ③拔草松土及間苗:梔子苗出土后要立即進行拔草。幼苗初期,草是最大的敵人。拔草要在雨后或澆水后進行,做到連根拔除。除草要除早、除小、除了。當幼苗長到5厘米以上、長出須根后,再進行輕鋤松土,先淺后深,以不傷幼苗的根為準。6月份以后,拔草的同時開始間苗,苗距8~10厘米,每畝保留苗木7一10萬株。 ④追肥:播種1個月后,苗子四葉一心時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撒施尿素3~4千克,以促進幼苗快速生長。禁用碳銨,因為碳銨易分解出氨氣,灼傷幼苗。6~7月份,結(jié)合澆水,再施兩次肥,可適量增加磷、鉀肥或復合肥料的用量,以利苗木木質(zhì)化,提高其抗寒能力。8月份停止追肥,以防梔子苗徒長。 4.黃梔子扦插繁殖 4.1苗床的選擇與準備 苗圃地選擇在交通方便、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避風向陽的農(nóng)地和農(nóng)田,且要求土質(zhì)疏松,以微酸性或輕質(zhì)壤土為宜。前作為梔子的園地或育苗地不宜作苗圃地。苗圃地應(yīng)全面深翻,精細做畦,基肥鋪在畦坯內(nèi),鋪后將土和肥料均勻拌合,以防止肥害。苗床坡度一般不超過5°,畦寬 1.0~ 2.1 m,步道寬 30 cm,苗圃四周應(yīng)開設(shè)排水溝及貯水池 。苗床整平后,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殺菌劑對圃地進行殺菌消毒處理。 4.2扦插時間的確定 扦插時期分春季和秋季,一般春季扦插在2月中旬,秋季扦插在 10月中旬,以春季扦插最為適宜,此時插穗生長快、成活率高、管理周期短,有利于降低生產(chǎn)成本。扦插時間一般在 10:00前或下午陽光轉(zhuǎn)弱時進行。將畦面充分噴水濕潤,待泥土不黏時,按株行距將插穗直接插入土中,為避免插條基部損傷,扦插時最好用筷子或小棒引洞,深度為6~8 cm,株距為 8~10 cm,行距為 12~15 cm。邊插邊將土壤稍加壓實,使基質(zhì)與插條緊密結(jié)合,扦插后應(yīng)立即澆水。扦插后約1~2個月即開始生根。 4.3插穗的選擇與修剪 選擇當年生、沒有病蟲害的健壯枝條(以花后枝條較好 ),剪除枝條上部,選取枝條中、下部 ,剪截10cm 1段 ,作為1根插穗,其上保留 3—4個腋芽。不留葉片或僅保留頂部 1—2片葉片。以防插條內(nèi)水分和養(yǎng)分流失,以利扦插生根及控制枝,葉生長。插穗上端剪成平口,下端剪成斜口,剪口距腋芽1cm。剪口要平滑,以便形成愈傷組織。 4.4扦插前的生根處理 一是浸泡法:用2號ABT生根配成 30~ 50 mg/kg溶液 ,將插穗以 50~100根捆為 1捆 ,下端2 cm浸入該溶液 2~4 h,取出后插入苗床。深度 3—5 cm。二是蘸法:用 50%酒精和萘乙酸或吲哚丁酸配成 500 mg/kg溶液,將插穗下端 2 cm浸入該溶液中2~5 s,待藥液稍干后,立即插入苗床。為避免插穗在生根期間因病菌侵襲而腐爛,還可在配制生根藥劑時,同時加入2.5%克菌康。把剪好的插穗按 50根1捆 ,將其下部 5 cm浸人 100 mg/kg GGR6號溶液中l(wèi)~2 h,可提高扦插成活率。 4.5扦插 盡可能做到隨剪枝、隨處理、隨扦插。扦插時千萬不要傷及皮部,一般先用小木棒或用手指在插床上插出1個小洞,再將插穗放人洞內(nèi)。扦插深度為插條長度的 1/2~2/3,株行距為10cmxl5cm。插后用手將土壓實,澆1次透水,使插穗與土壤緊密結(jié)合。 4.6插后管理 ①架拱棚、蓋遮陽網(wǎng):塑料膜棚可調(diào)節(jié)土壤和空氣的溫度和濕度,遮陽網(wǎng)可防止陽光直射,降低溫度。遮陽網(wǎng)的透光率以 20%~30%為宜。除在苗床頂上覆蓋遮陽網(wǎng)外,還要在苗床的東、西側(cè)掛簾遮光,以減少早晚陽光照射。黃桅子生根的最佳溫度為 20℃~25℃,溫度過高,除覆蓋遮陽網(wǎng)外,還可澆水降溫和通風降溫。 ②澆水:扦插前期,插穗尚未萌發(fā)葉片,供水不宜太多,一 般 7~10 d澆 1次水即可 。1個月后,穗條開始生根、抽梢 ,耗水量逐漸增大,應(yīng) 3—5 d澆 1次。澆水量應(yīng)依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確定,做到土壤干濕適度。扦插后最佳的水分條件是:苗床的田間持水量保持在 80%左右,空氣相對濕度 80%一90%。濕度過大,可控制澆水量和加強通風;濕度過小,可增加澆水量和噴水次數(shù)。 ③施肥:插條需肥量不大,在整地時已施了基肥。故在成苗移栽前無需再土壤施肥 ,但要進行葉面施肥。在扦插 1個月后,每7d輪流用先益果 1包 (20 g)兌水20㎏進行 1次葉面施肥,以促進生根。 ④除草:要及時拔除插床內(nèi)的雜草,但不要動苗。 ⑤煉苗:苗木生根半年后,要適當延長其通風和光照時間,以提高苗木適應(yīng)外部環(huán)境的能力。 5. 嫁接改良 5.1鋸砧 每株梔子保留3~4枝主干,在離地10cm處鋸平,鋸口平滑,避免傷口被污染。 5.2選穗 選用粗壯和腋芽飽滿的梔子枝條作接穗,每個接穗只留2~3個節(jié)間和2~3個腋芽,當天采穗,當天嫁接。 5.3切砧木 用橡膠專用芽接刀從砧木橫切面一側(cè)與砧木切面約呈35°斜切一刀,深度略長于接穗的斜削面長度。 5.4削接穗 在接穗下端兩側(cè)各削一刀,削成一側(cè)削面較長,一側(cè)較短的楔形削面,長約1.5cm,剪去接穗上端的葉片,不能傷及腋芽。 5.5插接穗 把削好的接穗沿砧木切口插入,接穗削面長的一面向內(nèi),短面向外,插入接穗,使接穗的形成層與砧木的形成層對齊。 5.6包扎接穗和接口 用2~3cm的農(nóng)用塑料薄膜帶綁縛,操作時保持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對齊,把接位和接穗處包扎嚴實,注意芽眼部位只能輕輕包一層薄膜,不能重疊包扎,以便腋芽正常抽生。 5.7接后管理 ① 除萌去梢枝:接后有枝萌發(fā)即可除去,宜早不宜晚。這時正是愈傷組織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如去梢除萌過晚易造成和穗芽爭奪水份,降低穗芽成活率。 ②防曬保濕:當遇高溫少雨天氣時,可用樹葉遮擋接口,防曬干,可保證接芽有充足的水份萌芽抽梢。在管理中,如發(fā)現(xiàn)死亡芽可隨時補接。 ③解綁:當腋芽萌動突出薄膜外,新梢抽生長度達15~20cm,嫁接部位傷口完全愈合時解綁,一般情況下,在嫁接后3~4個月進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