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劉秀 蕭王,多指漢光武帝劉秀,新莽政權被滅后,河北之地尚在觀望時局,于是更始帝劉玄任命劉秀為大司馬,使其“單車空節(jié)巡河北”、招撫河北之地。沒有一兵一卒的劉秀歷經千辛萬苦,憑借個人才能在河北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漢軍,消滅了王朗(假子輿)勢力,在河北站穩(wěn)腳根,勢力逐漸擴張,更始帝有些擔心,于是封他為“蕭王”,命他收兵,和有功將領一起回京,實際上是想削奪其兵權。劉秀接受封爵,但提出河北未平,不受征召,從此與更始分裂。
光武,是漢光武帝劉秀死后的謚號,后人常用“光武”來指代劉秀。劉秀字文叔,南陽郡人,為漢高祖九世孫。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歷史上著名的撥亂領袖,是中國歷史上能力一流的君王、更是品德修為最為高尚皇帝。
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xiāng)乘勢起兵。更始元年(23年),劉秀在昆陽之戰(zhàn)中力排眾議,鎮(zhèn)定指揮,親自拼殺,以少勝多,擊敗新莽四十二萬大軍。更始三年(25年),幾個月內,在河北的劉秀從一個光桿司令迅速變成了擁有數十萬大軍一方統帥,并且消滅河北王朗勢力。
同年,劉秀與綠林軍(更始政權)公開決裂,于河北登基稱帝,以“漢”為國號,史稱“后漢”或“東漢”。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zhàn)爭,劉秀先后消滅滅了更始、赤眉和隴、蜀等諸多割據勢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zhàn)亂長達二十余年的中國大地再次歸于一統。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jié),使后漢一朝成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時代。
范曄《后漢書·光武帝紀》:“蕭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此為“推心置腹”成語出處。)
范曄《后漢書·馮異列傳》:“軼本與蕭王首謀造漢,結死生之約,同榮枯之計。今軼守洛陽,將軍鎮(zhèn)孟津,俱據機軸,千載一會,思成斷金。唯深達蕭王,愿進愚策,以佐國安人?!?
范曄《后漢書·吳漢列傳》:“蓋聞上智不處危以僥幸,中智能因危以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今京師敗亂,四方云擾,公所聞也。蕭王兵強士附,河北歸命, 公所見也。謝躬內背蕭王,外失觽心,公所知也。公今據孤危之城,待滅亡之禍,義無所立,節(jié)無所成。不若開門內軍,轉禍為福,免下愚之敗,收中智之功,此計之至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