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805-820在位)時期的學者劉肅,有感于劉義慶《世說新語》的妙處,也攢出一本“大唐新語”。唐玄宗李隆基是歷史大紅人,其中當然也少不了他的故事。開元二十四年(736),幽州的節(jié)度使是張守珪,他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安祿山。那時,安祿山在東北一帶剿契丹,卻老打敗仗,按照當時的軍法,安祿山當斬。他的頂頭上司張守珪毫不含糊,奏請朝廷處死安祿山。 名相張九齡也贊成張守珪的主張,并在批示中寫道:春秋時期齊國的名將田穰苴為整頓軍紀,不顧國王刀下留人的詔令,殺了不遵守時間的寵臣莊賈;還有當年孫武在吳國整頓軍紀,也殺死了不聽號令的吳國妃子;帶兵必須嚴格執(zhí)法,不容半點折扣,如果張守珪要像古人一樣軍令如山,那么安祿山就免不了一死。 不久,安祿山來到長安,張九齡見了他一面后,馬上向李隆基報告,安祿山狼子野心,長著一張“叛逆”的臉,必須抓住他前番嚴重失職的天賜良機,除掉他,以絕后患。可惜,李隆基卻不以為然,告誡張九齡,不要學西晉的王衍,安祿山也不是石勒,千萬不要誤殺了忠臣。 王衍是魏晉時期的大名士和官場不倒翁。石勒,羯族人,乃十六國時期后趙的皇帝,算是西晉王朝眾多掘墓者中的佼佼者。有一次,王衍偶然見到還遠未發(fā)跡的石勒,發(fā)現(xiàn)其長著一副胸懷大志的樣子,便一口斷定,將來禍害天下的亂臣賊子,必是此胡人。后來,果證其有先見之明。 李隆基不聽宰相的勸阻,認為安祿山不是盛唐的石勒,不僅赦免了他,還繼續(xù)為其加官晉爵,使其成為帝國東北三個大鎮(zhèn)的節(jié)度使,最終“榮膺”為地方實權派第一人。后來的事實證明,李隆基錯了,而張九齡卻的確如王衍一樣,極具慧眼。為了加深私人情感,李隆基讓楊貴妃做了安祿山的養(yǎng)母,安家公子也娶了李隆基的孫女。給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在帝國無數(shù)的靚女俊男中,李隆基最愛的女人無疑是楊貴妃,而他最愛的男人則是安祿山。 世傳安祿山身重三百多斤,卻是舞蹈行家。有一回,他給李隆基助興,跳起“胡舞”。李隆基在一旁問道:你的肚子里到底裝的什么東西,為何這么大呢?安祿山答曰:唯有一顆赤子之心。妙哉,安祿山亦莊亦諧地表達了對皇帝的忠誠,玄宗當然樂得不行。 安祿山有些怕宰相李林甫,有一回在長安,當打探到李林甫說他好話的時候,他就喜形于色,但聽說李林甫罵他時,他就雙手抱住床榻大叫,哎呀呀,我死了,我死了。宮廷音樂家李龜年專門模仿這個場景,逗得李隆基龍顏大樂。 李隆基笑得很爽,只可惜,這已經(jīng)是他本人,甚至是大唐盛世最后的歡愉了。 天寶十三年(754),安祿山陛見離京時,李隆基親自為他踐行,還賞賜給他皇帝穿的龍衣。李隆基本是一片愛意,安祿山卻聽出了弦外之音,認為李隆基是故意用龍衣來最后一次試探他的忠心。于是,安大胖子快馬加鞭,日行三百里,逃離長安。 回歸老巢后,安祿山開始收集大批良馬,藏于幽州城內(nèi)。當時張九齡雖不在朝為相了,但依然有很多明眼人,一個接著一個向李隆基告發(fā)安祿山的可疑行跡??衫盥』淖龇ㄊ?,只要有人說安祿山要造反,他就氣急敗壞,把“明眼人”捆綁起來,交給安祿山處置。似乎,整個帝國,只有皇帝李隆基一個人被某種莫名其妙的好感蒙住了雙眼,而其他人都洞若觀火。 終于,到了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做好了與李隆基單挑的一切準備工作。他先試探著提出了一個新要求,向朝廷申請,把他手下的三十個漢人將領全都換成胡人。宰相韋見素看到這個奏折,馬上對楊國忠說,安祿山的反叛之舉,已自不待言矣。旋即,兩人馬上向李隆基說明事情的嚴重性。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李隆基依舊覺得安祿山反叛的可能性不大,猶猶豫豫的,居然還是采取了保守療法,派人前往幽州探明虛實。 可這一切都是徒勞了,安祿山已是箭在弦上,“安史之亂”轟然爆發(fā)。李隆基年輕的時候,聯(lián)合其姑媽太平公主,力挽狂瀾,殺死了欲做武則天第二的嬸母韋皇后,好不瀟灑。舉事之前,他的謀士建議他應該先給他爹李旦打個招呼??衫盥』鶇s認為沒必要,道理很簡單:如果李旦知道了,并支持,但最終事情又搞砸了,那就連累了父親;如果父親不同意搞政變,那么機密就會泄露,政變就會胎死腹中。 多么霸氣、多么任性的李隆基。那個時候,他還不是皇帝。不久,他又雷厲風行,收拾了也想做女皇的太平公主。李隆基的一生都很任性,包括他強娶兒媳婦楊玉環(huán),任命李林甫與楊國忠為相。他唯一任性到完全失去理智的事情,就是過于相信安祿山。就連他的兒子、后來的肅宗李亨,也老早就屢屢提醒父皇,安祿山不是個好東西。可李隆基一如既往,堅持自己的眼光。李隆基的先輩李淵、李世民都有著用人不分胡漢的霸氣與豪情,難道李隆基只不過是遺傳了這種優(yōu)秀的氣質,不顧一切地延續(xù)著大唐帝國外向型、包容型的風采?(梁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