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播放鍵收聽? 《壇經(jīng)》以無相、無念、無住為三大用心要領(lǐng)。 無相為體,六祖的開示是:“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于相,即法體清凈。此是以無相為體。”心的體沒有任何相狀。椅子是有相的,房子是有相的,我們的心卻如虛空般無形無相。平日,我們總在訴說各種心情:或開心,或心痛,或心想,等等。但心究竟是什么?當我們反觀自照,無法找到絲毫蹤跡,所謂覓心了不可得。 無念為宗的念,即念頭,也就是心的造作?!秹?jīng)》云:“于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于自念上常離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無念,表面看似乎是排除起心動念,心不造作。事實上,禪宗修行并不排除起心動念,更不會追求單純的無思無念的境界。乃念而無念,心在造作的當下,又不陷入造作心境中。換言之,通過念契入無念的心體,安住于無念又不妨起心動念。 無住為本的住,即執(zhí)著、住相,盡管搬柴運水,行住坐臥,心卻不會粘著于外境。所以,禪師的吃飯睡覺,與我們的吃飯睡覺有本質(zhì)區(qū)別。凡夫已習慣住相,起心動念必會抓住某個對象,使心陷入其中。而禪師卻能于日用中保有觀照,所謂“三餐吃飯,不曾咬一粒米”。這不是說,他吃得什么味道都沒有,那就與木石、癡漢無異了。 許多人誤解禪宗的不分別,以為是一概不知,事實并非如此。無住的含義,乃知分別而不執(zhí)著。雖知好知壞,知冷知暖,卻無絲毫染著,更不會將好惡情緒帶動起來。了了分明,卻一無所染。 ▼更多分享·法寶結(jié)緣 www.putishuyuan.com 微信·jiqunfash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