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威尼斯瀕海廣場4) 8月19日,早上坐船登陸威尼斯本島。 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威尼斯省省會,是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城市。大區(qū)人口34.3萬,而2009年10月公布的市區(qū)內(nèi)常住人口僅6萬,為歷史最低水平。 威尼斯港是意大利最大的港口之一,港口長12千米,總面積達250公頃,伸展出去,寬闊廣大,每年進出港門的船只數(shù)萬計。對于遠洋輪船,威尼斯港口的泊位供不應(yīng)求。因此,港口收入是比旅游業(yè)更重要的財政經(jīng)濟來源。 威尼斯主建于海岸,有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威尼斯本島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 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并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意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威尼斯的祖先就地取材用大石塊,在淺灘海岸建起了一個繁華的城鎮(zhèn)。這里所有房屋都是在一根根地打牢在地下的大木樁上建造的。在密密麻麻的大木樁地基上,鋪上木板,然后蓋房子。所以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當年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光了。我們不用擔心水下木樁腐爛,它只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脊偶以诰蝰R可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見氧才朽。 威尼斯的風情離不開水,狹窄曲折中蜿蜒的水巷,古老建筑下流動的清波。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亞得里亞海的女王”“橋城”等美稱。 (圖片,威尼斯水巷9)
威尼斯這個僅7.8平方公里小城,卻被一百多條密如蛛網(wǎng)的河巷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憑400多座各式橋梁錯落連接。這些橋粱造型千姿百態(tài),風格各異,如游龍,似飛虹,或小巧,或莊重。最著名的是利亞德橋,大理石砌就,單拱造型,1592年建造,長48米,寬22米。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文學(xué)巨著《威尼斯商人》,描述的就是這里的故事,幾個世紀來,《威尼斯商人》不斷以話劇、歌劇等形式流傳于世,還被后人搬上電影、電視。 由于水巷、橋梁和小巷太多,游客會迷失在“水城”中,找不到路。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城市,沿這條“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沿岸是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于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看起來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shù)長廊。運河水巷就像一條條熙熙攘攘的街道,各式船只往來穿梭,供游客使用的,就是別致的“貢多拉”小船。 我們到威尼斯,很快就坐上“貢多拉”游覽水巷(船票和服務(wù)費每人35歐元)。在水巷中,從下方穿過的第一座橋就是“嘆息橋”。在水巷的一邊是總督府,另一邊是可怕的監(jiān)獄,有一座呈房屋狀的白色石橋高高地橫跨水巷上空,將總督和監(jiān)牢連接起來。這就是有名的嘆息橋,是游客必訪景點之一。嘆息橋是一座拱廊橋,造型屬巴洛克式風格,屋形橋上部穹隆覆蓋,封閉嚴實,橋兩側(cè)各設(shè)小窗面向河道。它建于1600年或1603年。為什么叫嘆息橋? 據(jù)說,監(jiān)獄中的死囚被押赴刑場時經(jīng)過這里,被允許通過橋上的小窗,向聞訊而來守候在船上的親人看最后一眼,做最后訣別。此時死囚百感交集涌上心頭,不由自主地發(fā)出嘆息之聲,——過了橋便要告別人世間一切了。這就是嘆息橋的來歷。 (圖片,威尼斯水巷嘆息橋2)
說監(jiān)獄的事總讓人不快,但距嘆息橋不遠的地方的個“總督”水晶玻璃制品展館,除了參觀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的彩色玻璃器皿和工藝品外,還可觀看工藝大師現(xiàn)場制作玻璃器皿和工藝品。在此我拍攝了一組威尼斯的工藝師手工制作玻璃工藝品的照片。威尼斯玻璃制品展館里的展品都禁止拍照。有匹巨型玻璃馬,據(jù)說是三百年前的古董,我乘人不備抓拍一張,沒拍好也只有它了。 威尼斯水巷有名,小巷也極有特色。威尼斯本島上,竟然沒有一顆樹,又深又窄的小巷比崇明東河沿、川心街還要窄,但兩旁的樓房卻很高,頭上一線天,使小巷悠深莫測。而且小巷相互串通,如蛛網(wǎng)密布,游客進去如鉆進了小巷密宮,越進越深,沒有導(dǎo)游是轉(zhuǎn)不出來的。餐館多設(shè)在小巷里,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圖片,威尼斯小巷) 鉆出了小巷,就是臨海廣場大道。在我們乘坐貢多拉小船的碼頭不遠處廣場上很顯眼有座高大的騎馬英雄雕像,它是維克托·?,旚敯瑺柖溃ㄒ沧g艾曼紐爾二世)銅像。統(tǒng)一了亞平寧的?,旚敯瑺柖?,被尊為意大利國父,因此,這個銅像在意大利每個城市都有。 (圖片,?,旚敯瑺柖楞~像)
威尼斯不僅風光奇特,而且是文化名城,早在文藝復(fù)興時期,威尼斯畫派就獨樹一幟。喬爾喬涅、提香、丁托列托、委羅內(nèi)塞等都是畫壇著名大師。在意大利歌劇藝術(shù)發(fā)展史中,威尼斯也占有重要地位。城內(nèi)古跡繁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藝復(fù)興式、巴洛克式教堂,120座鐘樓,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宮殿和眾多的海濱浴場。歌德和拜倫都曾對威尼斯城贊揚備至,拿破侖則稱其為“舉世罕見的奇城”。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畫派的發(fā)源地,其建筑、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圖片,圣馬可廣場)
圣馬可廣場及教堂。威尼斯長期是獨立的水上共和國,政權(quán)由總督和議會共同掌握,兼有專制政體和共和政體。圣馬可大教堂因埋葬了耶穌門徒(使徒)圣馬可而得名。名聲顯赫的圣馬可是《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67年在埃及殉難。828年,兩位威尼斯的富商在總督的授意下,成功地把圣馬可的干尸從亞歷山大港偷出來,運回威尼斯,存放在圣馬可大教堂的大祭壇下。從此,圣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護神。他的標志是一只帶翼的獅子。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飛獅。飛獅左爪扶著圣書,上面有拉丁文寫的天主教的圣諭:“我的使者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因此,威尼斯到處是獅子。 圣馬可廣場和圣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圣馬可廣場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左右,呈長梯形。廣場的建筑是古羅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廣場南、北、西三面被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筑環(huán)繞。這些建筑和諧優(yōu)美,建筑物上的石雕生動逼真。東面聳立著高98.6米的圣馬可鐘樓和融東西方建筑藝術(shù)為一體的圣馬可教堂。西面是總督宮和圣馬可圖書館。嚴整、華麗的總督宮,用粉紅色和 白色的大理石砌成??偠綄m是威尼斯國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議會和政府的所在地。 自古以來,圣馬可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公共活動中心。1797年拿破侖進占威尼斯后,贊嘆圣馬可廣場是“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下令把廣場旁邊的總督府改為行宮,至今人們還把它叫做拿破侖宮。 目前,廣場兩側(cè)建筑帶回廊的底層部分全都用做商店、餐廳和咖啡館,以致這里一年四季人流如潮,廣場上還有數(shù)不清的鴿子飛起飛落,游人和它們和平共處。 (圖片,圣馬可廣場右側(cè)的商場)
雄偉壯麗的圣馬可大教堂始建于829年,是威尼斯建筑藝術(shù)的經(jīng)典之作,曾經(jīng)是世界最大教堂。圣馬可大教堂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筑特色,原為拜占庭式建筑,15世紀加入了哥特式的裝飾,如尖拱門等;17世紀又加入了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裝飾,如欄桿等。它的五座圓頂據(jù)說來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亞教堂;正面華麗裝飾是源自拜占庭的風格;而整座教堂的結(jié)構(gòu)又呈現(xiàn)出希臘式的十字形設(shè)計,建筑上的特色讓人驚嘆。教堂最引人注目的一是內(nèi)部墻壁上用石子和碎瓷鑲嵌的壁畫;二是大門頂正中,雕有四匹金色的奔馳的駿馬。大教堂是東方拜占庭藝術(shù)、古羅馬藝術(shù)、中世紀哥德式藝術(shù)和文藝復(fù)興藝術(shù)多種藝術(shù)式樣的結(jié)合體,結(jié)合得和諧,協(xié)調(diào),美不勝收,無與倫比。其次,大教堂內(nèi)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內(nèi)外有4000平方米面積的馬賽克鑲嵌畫。 (圖片,圣馬可廣場1)
在大教堂邊上是格外顯眼的圣馬可鐘塔,高達97米,建于15世紀。每到整點的時候,兩個機械人就會用槌自動敲鐘報時,整個城市都可以聽見鐘聲。登上高塔縱目遠眺,威尼斯全城盡收眼底,一片紅褐色的屋頂,一眼不見盡頭。偌大的圣馬可廣場上,游人點點,幾近螻蟻。望海邊,一排排貢多拉,煞是好看。 圣馬可廣場和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當然,還有威尼斯的歷史和信仰,盡在于此。圣馬可廣場是每年嘉年華最主要的場景,但是在平常也熱鬧的像一座舞臺,永遠不會冷場。因為,每天都有從世界各地前來的賓客游人成千上萬。 圣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明珠。如巨鏡的海灣旁,建筑雄偉美麗,雕塑玲瓏剔透,游人如織,光彩照人。一群群鴿子時而簇擁在地,時而振翅飛翔。整個廣場五光十色,上下輝映,形成一幅迷人的圖畫。 威尼斯這座世界上最美的水上殿堂回廊,昔日的美麗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筑和水體延續(xù)至今,它獨特的氛圍令游人感受到無法言語的奇妙。威尼斯是個游樂園,是個充滿奇妙與夢幻的地方,令到來的游客依依不舍,在童話般的水城流連忘返。 圖片,威尼斯水巷4 圖片,威尼斯小巷4 圖片,威尼斯瀕海廣場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