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澄泥硯 絳州澄泥硯源于秦漢,盛興于唐宋,是與端、歙、洮齊名的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絳州先民前承秦磚漢瓦的澄泥工藝,改進陶硯的制作技法,使澄泥硯的生產(chǎn)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峰。唐宋之后,由于石質硯的大量開采制作,對澄泥硯產(chǎn)生了一定的沖擊,但作為當時的書寫工具之一,澄泥硯的生產(chǎn)仍然保持著原有的優(yōu)勢,在擴大發(fā)展。元代山東柘溝河沿岸,河南虢州和河北滹沱河一帶都開始生產(chǎn)。仍然保持著原有的優(yōu)勢,在擴大發(fā)展。元代山東柘溝河沿岸,河南虢州和河北滹沱河一帶都開始生產(chǎn)。澄泥硯的制作也更趨精細,隨型硯愈多樣。到了明清之際,澄泥硯的生產(chǎn)一直在艱難的維系著其生存,而絳州澄泥硯生產(chǎn)幾近失傳。民國十七年修定的《新絳縣志》中記載:“按絳州出澄泥硯,《山西通志》及《絳州舊志》均載記之,可知澄泥硯確為絳州所出。唯在今日,無制之者,蓋其法早已失傳矣?!?/span> 澄泥硯制作 《賈氏談錄》(南唐楊洎著,收入《永樂大典》)“絳人善制澄泥硯,縫絹囊置汾水中,逾年而后取,泥沙之細者已實囊矣,陶為硯,水不涸焉”《硯》中記載:“絳人囊泥汾水中,陶為硯水不涸?!彼魏擦謱W士蘇易簡著的《文房四譜》卷三中記:“作澄泥硯法,以瑾泥令入于水中挼之,貯於甕器內(nèi),然后別一甕貯清水,夾布囊盛其泥而擺之,俟其至細去清水令其干,入黃丹團和溲如面,作二模如造者者,以物擊之令到堅,以竹刀刻硯之狀,大小隨意,微陰干,然后以利刀手刻削,如法日曝干,空間垛以地,厚以稻糠并黃牛糞攪之而燒一復時,然后入墨蠟貯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墨亦足不亞于石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