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房布線設計特點:
1考慮機房環(huán)境的節(jié)能、環(huán)保、安全;
2 適應冷熱通道布置設備;
3 列頭柜的設置;
4 敞開布線與線纜防火;
5 長跳線短鏈路與性能測試;
6 網絡構架與外部網絡(多運營商)互通(次進線間設置);
7 高端產品應用;
8 機房與布線系統(tǒng)接地。
機房分級:
1 國標QB/T50314為A/B/C三級:(機房內的不同部分根據實際情況按不同標準進行設計)
1)系統(tǒng)的中斷造成經濟損失與公共場所程序混亂程度;
2)設備的容錯配置(運行期操作失誤、設備故障、外電源中斷、維護檢修)造成信息系統(tǒng)中斷。
2 TIA/EIA942 4/3/2/1四級,可用性、年宕機時間。
3 系統(tǒng)與設備基本(C/1)、冗余(B/2)、可維修性(A/3)、容錯(A/4)。
機房國內標準:
《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設計規(guī)范》GB50174-2008
《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462-200
《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檢測規(guī)范》GB50462-2008
《電信專用房屋設計規(guī)范》YD/T5003-2005
《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防雷技術規(guī)》GB50289-2006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JGJ16-2008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2009CPXY
布線規(guī)范及相關標準圖集
標準系統(tǒng)描述差異:
1 GB/T50314(機房內部);
2 ISO/IEC 24764-2010,EN50173.5/1-2007(建筑群);
3 TIA 942-2005(建筑物),中間配線區(qū)IDA。
不同規(guī)模數據中心組成:
1 小型數據中心往往省略了主干子系統(tǒng)
2 中型數據中心:
-1個進線間、電信間、主配線區(qū)域
-多個水平配線區(qū)域組成
-占據一個房間或一層樓面
3 大型數據中心:
-多個樓層或多個房間
-每個樓層或每個房間設立中間配線區(qū)
-有多個電信間用于連接獨立的辦公和支持空間
-對超大型數據中心需要增設次進線間
機房布線與大樓布線對應關系的理解:
規(guī)劃要點:
1 水平、中間、主干配線設備的交叉連接
2 列頭柜及各信息通信設施的設置位置與功能
3 水平布線系統(tǒng)區(qū)域配線模塊與CP點的設置
4 介質的傳輸距離:
- 銅纜鏈路90米,信道100米(4個連接器件)
- 光纖300米,OM4 550米
5 支持區(qū)域信息點數量的確定(GB50311)
6 基礎、設備、確認數據調查表的填寫
7 產品等級的選擇
8 管線的綜合規(guī)劃
機房布線—工作區(qū)劃分
1 主機房以一個機柜為一個工作區(qū)
2 暫時無法確定機柜數量的,以3~5平方米為一個工作區(qū)
3 輔助區(qū)以3~9平方米為一個工作區(qū)
4 支持區(qū)以不同的功能用房為一個工作區(qū),如UPS室、空調機房等。
機房布線產品應用
1 6類(國標、942) 6A(ISO至少6A)及屏蔽4對對絞電纜應用
-支持永久鏈路長度可達到90m
-可減少電纜間串音與線槽占有空間
-便于散發(fā)熱量
-網絡對傳輸帶寬的更高需求
2 7、7A類布線系統(tǒng)為全屏蔽的布線系統(tǒng),在對大于10G網絡的應用中,會體現(xiàn)更大的優(yōu)勢,免于纜間串音測試。
屏蔽電纜選用
規(guī)范內容體現(xiàn):
采用屏蔽布線系統(tǒng)、光纜布線系統(tǒng)或采取其它相應的防護措施。
-環(huán)境要求未達到要求(無線電干擾場強不應大于126dB )
-磁場場強不應大于(800A/m)
-網絡安全保密要求;
-安裝場地不能滿足非屏蔽布線系統(tǒng)與其它系統(tǒng)管線或設備的間距要求。
2 光纜的應用
1) 50微米(OM2/OM3/OM4)多模光纜
-利于網絡的安全與外部電磁干擾的影響
-減少線纜在線槽中的占有空間
-50微米(OM3)支持10G網絡300m/100G網絡100m,(OM4)支持10G550m/100G網絡125m
2)單模光纜(OS1/OS2)則可以達到10000m;有利于與外部及電信運營商之間配線網絡的互通。
3 相應防火線纜應用(敞開布線)
規(guī)范: A級:應采用CMP級電纜,OFNP或OFCP 級光纜
B級:宜采用CMP級電纜,OFNP或OFCP級光纜
-阻燃CMP
-耐高溫低煙無鹵線纜(850度)
4 高密度模塊
5 RJ45/SFF預端接線纜應用
-端接部位性能指標得到可靠的保障
-線纜的施工帶來極大的簡便,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5 智能配線系統(tǒng)應用(硬件與軟件)
( A級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宜采用電子配線設備對布線系統(tǒng)進行實時智能管理)
-對配線端口與終端信息插座進行實時的管理
-與計算機網絡管理進行平臺的融合增強網絡安全
-降低運行維護的工作量
6 標識與標簽的應用:
-對技術文檔的管理更加優(yōu)化與標準化
-降低日常運行維護的成本
-有利于固定資產的清算
-方便網絡與布線系統(tǒng)的擴容。
7 機柜與機架(寬架、垂直理線架、特殊功能)
8 敞開橋架
網絡設施與配線
1 網絡設備的類型、結構、尺寸、端口的數量、耗電量、采用的傳輸介質等各不相同
2 每一個機柜的端口及與公用網之間的端口
3 存儲、接入、核心網絡構架
4 主配線、水平配線、中間配線、設備配線模塊設置及互通關系
5 列頭柜的設置(15個機柜,考慮線纜數量與長度)
機房布線—工作區(qū)信息點的數量
規(guī)范
1 光纜采用1+1冗余,對絞電纜采用3+1冗余
2 主機房信息點配置(每一個機柜)
- A級12個信息點,冗余信息點為總信息點的二分之一
- B級8個信息點,冗余信息點為總信息點的四分之一
- C級不少于6個信息點
2 支持區(qū)信息點配置
- A級B級不少于4個信息點
- C級不少于2個信息點
接入交換機設置
1 接入交換機集中安裝在一列機柜端部的機柜
2 接入交換機放在每一列機柜的中間
3 1U高度的接入層交換機放在每一個設備區(qū)機柜頂部
4 在服務器內部設置交換機
5 模塊化 POD 是一組多功能的機柜,可優(yōu)化供電、冷卻和布線技術效能。
服務器機柜配置確定
1 取得網絡架構圖與布線系統(tǒng)圖
2 取得UPS供電系統(tǒng)對每一個機柜的供電負荷量;
3 取得每一臺設備(服務器、交換機、存儲器、KVM等設備)的耗電量、尺寸、安裝方式、輸入/輸出電與光的端口數量
4 機柜的高度及U數量
5 確定設備區(qū)每一個機柜內安裝的設備類型、組合情況與數量
-服務器(或存儲器等) + 配線模塊
-服務器(或存儲器等) + KVM設備 + 配線模塊
-服務器(或存儲器等) + KVM設備 + 以太交換機 + 配線模塊
-服務器(或存儲器等) + 以太交換機 + 配線模塊
配線模塊也可以安裝在敞開式橋架部位
6 計算機柜內所有設備與業(yè)務輸出光、電端口的數量及連接對象
7 計算電纜、光纜跳線數量
8 計算每一個機柜出、入電纜和光纜的數量
9 確定每一列列頭柜的數量、擺放位置、及安裝設備組合情況
-幾個機柜設置一個列頭柜
-列頭柜設置機列的一端或中間部位
-列頭柜功能組合
· 以太交換機 + 配線模塊
· KVM設備 + 以太交換機 + 配線模塊
· 配線模塊
10 列頭柜出、入線纜數量及連接對象
-列頭柜至列頭柜配線模塊;
-至主配線區(qū)配線柜配線模塊;
-至水平配線區(qū)配線柜配線模塊;
-至中間配線區(qū)配線模塊;
-至設備區(qū)配線模塊;
-至電信間、進線間配線模塊;
11 計算列頭柜安裝配線模塊的類型及數量
12 計算列頭柜數量
13 計算橋架敷設路由與尺寸
規(guī)劃要點:
1 水平、中間、主干配線設備的交叉連接
2 列頭柜及各信息通信設施的設置位置與功能
3 水平布線系統(tǒng)區(qū)域配線模塊與CP點的設置
4 介質的傳輸距離:
- 銅纜鏈路90米,信道100米(4個連接器件)
- 光纖300米,OM4 550米
5 支持區(qū)域信息點數量的確定(GB50311)
6 基礎、設備、確認數據調查表的填寫
7 產品等級的選擇
8 管線的綜合規(guī)劃
機房布線—工作區(qū)劃分
1 主機房以一個機柜為一個工作區(qū)
2 暫時無法確定機柜數量的,以3~5平方米為一個工作區(qū)
3 輔助區(qū)以3~9平方米為一個工作區(qū)
4 支持區(qū)以不同的功能用房為一個工作區(qū),如UPS室、空調機房等。
機房布線產品應用
1 6類(國標、942) 6A(ISO至少6A)及屏蔽4對對絞電纜應用
-支持永久鏈路長度可達到90m
-可減少電纜間串音與線槽占有空間
-便于散發(fā)熱量
-網絡對傳輸帶寬的更高需求
2 7、7A類布線系統(tǒng)為全屏蔽的布線系統(tǒng),在對大于10G網絡的應用中,會體現(xiàn)更大的優(yōu)勢,免于纜間串音測試。
屏蔽電纜選用
規(guī)范內容體現(xiàn):
采用屏蔽布線系統(tǒng)、光纜布線系統(tǒng)或采取其它相應的防護措施。
-環(huán)境要求未達到要求(無線電干擾場強不應大于126dB )
-磁場場強不應大于(800A/m)
-網絡安全保密要求;
-安裝場地不能滿足非屏蔽布線系統(tǒng)與其它系統(tǒng)管線或設備的間距要求。
2 光纜的應用
1) 50微米(OM2/OM3/OM4)多模光纜
-利于網絡的安全與外部電磁干擾的影響
-減少線纜在線槽中的占有空間
-50微米(OM3)支持10G網絡300m/100G網絡100m,(OM4)支持10G550m/100G網絡125m
2)單模光纜(OS1/OS2)則可以達到10000m;有利于與外部及電信運營商之間配線網絡的互通。
3 相應防火線纜應用(敞開布線)
規(guī)范: A級:應采用CMP級電纜,OFNP或OFCP 級光纜
B級:宜采用CMP級電纜,OFNP或OFCP級光纜
-阻燃CMP
-耐高溫低煙無鹵線纜(850度)
4 高密度模塊
5 RJ45/SFF預端接線纜應用
-端接部位性能指標得到可靠的保障
-線纜的施工帶來極大的簡便,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5 智能配線系統(tǒng)應用(硬件與軟件)
( A級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宜采用電子配線設備對布線系統(tǒng)進行實時智能管理)
-對配線端口與終端信息插座進行實時的管理
-與計算機網絡管理進行平臺的融合增強網絡安全
-降低運行維護的工作量
6 標識與標簽的應用:
-對技術文檔的管理更加優(yōu)化與標準化
-降低日常運行維護的成本
-有利于固定資產的清算
-方便網絡與布線系統(tǒng)的擴容。
7 機柜與機架(寬架、垂直理線架、特殊功能)
8 敞開橋架
網絡設施與配線
1 網絡設備的類型、結構、尺寸、端口的數量、耗電量、采用的傳輸介質等各不相同
2 每一個機柜的端口及與公用網之間的端口
3 存儲、接入、核心網絡構架
4 主配線、水平配線、中間配線、設備配線模塊設置及互通關系
5 列頭柜的設置(15個機柜,考慮線纜數量與長度)
機房布線—工作區(qū)信息點的數量
規(guī)范
1 光纜采用1+1冗余,對絞電纜采用3+1冗余
2 主機房信息點配置(每一個機柜)
- A級12個信息點,冗余信息點為總信息點的二分之一
- B級8個信息點,冗余信息點為總信息點的四分之一
- C級不少于6個信息點
2 支持區(qū)信息點配置
- A級B級不少于4個信息點
- C級不少于2個信息點
接入交換機設置
1 接入交換機集中安裝在一列機柜端部的機柜
2 接入交換機放在每一列機柜的中間
3 1U高度的接入層交換機放在每一個設備區(qū)機柜頂部
4 在服務器內部設置交換機
5 模塊化 POD 是一組多功能的機柜,可優(yōu)化供電、冷卻和布線技術效能。
服務器機柜配置確定
1 取得網絡架構圖與布線系統(tǒng)圖
2 取得UPS供電系統(tǒng)對每一個機柜的供電負荷量;
3 取得每一臺設備(服務器、交換機、存儲器、KVM等設備)的耗電量、尺寸、安裝方式、輸入/輸出電與光的端口數量
4 機柜的高度及U數量
5 確定設備區(qū)每一個機柜內安裝的設備類型、組合情況與數量
-服務器(或存儲器等) + 配線模塊
-服務器(或存儲器等) + KVM設備 + 配線模塊
-服務器(或存儲器等) + KVM設備 + 以太交換機 + 配線模塊
-服務器(或存儲器等) + 以太交換機 + 配線模塊
配線模塊也可以安裝在敞開式橋架部位
6 計算機柜內所有設備與業(yè)務輸出光、電端口的數量及連接對象
7 計算電纜、光纜跳線數量
8 計算每一個機柜出、入電纜和光纜的數量
9 確定每一列列頭柜的數量、擺放位置、及安裝設備組合情況
-幾個機柜設置一個列頭柜
-列頭柜設置機列的一端或中間部位
-列頭柜功能組合
· 以太交換機 + 配線模塊
· KVM設備 + 以太交換機 + 配線模塊
· 配線模塊
10 列頭柜出、入線纜數量及連接對象
-列頭柜至列頭柜配線模塊;
-至主配線區(qū)配線柜配線模塊;
-至水平配線區(qū)配線柜配線模塊;
-至中間配線區(qū)配線模塊;
-至設備區(qū)配線模塊;
-至電信間、進線間配線模塊;
11 計算列頭柜安裝配線模塊的類型及數量
12 計算列頭柜數量
13 計算橋架敷設路由與尺寸
配置實施步驟 ——確定
當機柜內或機架上的設備為前進風/后出風方式冷卻時
1 機柜或機架的布置宜采用面對面、背對背的方式
2 機柜或機架
面對面布置形成冷風通道
背對背布置形成熱風通道
氣流組織:
工藝對土建要求:
1 樓板的荷載(6~16KN/g)UPS電池組
2 層高(凈高)≧2.5m (機柜/機架、活動地板250mm與 400mm、走線槽道、消防管線、施工空間等)
節(jié)能與環(huán)保:不設置窗
電源的諧波
環(huán)境電磁干擾規(guī)范
4 安防-由視頻安防監(jiān)控系統(tǒng)、入侵報警系統(tǒng)和出入口控制系統(tǒng)組成,各系統(tǒng)之間具備聯(lián)動控制功能。
5 天花板離地板高度
-1級少2.6米
-2級至少2.7米
-3級至少3米(天花板離最高的設備頂部不低于460mm)
-4級至少3米(天花板離最高的設備頂部不低于600mm)
接地系統(tǒng)重要性:
等電位聯(lián)結
1 保證人身安全及設備安全
2 為防止設備漏電、靜電放電等意外情況對設備和人身的傷害
3 屏蔽、非屏蔽布線系統(tǒng)
4 保證電磁兼容性能(EMC),降低對周圍設備的干擾
設備/配線架接地
1 機柜/架內專用的接地排,采用垂直或水平安裝方式
2 每個設備/配線架采用(并行聯(lián)結的方式聯(lián)結至匯接排)
3 等電位連接導體直徑至少為4mm
4等電位聯(lián)結導體應采用綠色絕緣護套
5 電信間機柜2根不同長度導體接地
機房布線:
1 所有進入電磁屏蔽室的信號電纜應通過信號濾波器或進行其它屏蔽處理。
2 進出電磁屏蔽室的網絡線宜采用光纜或屏蔽纜線,光纜不應帶有金屬加強芯。
管槽位置與路由:
1 對機房布線推薦采用敞開的布線方式(格柵線纜橋架)。
2 位置與路由的確定:
-符合機房的凈高尺寸
-不阻擋機房空調設計的氣流組織
-電力管線及其它弱電管線能夠保持相應規(guī)定的間距
-滿足線纜布放彎曲半徑等要求為依據
-機房的等級與管線敷設的方式來確定線纜的防火等級,并作出是否采用屏蔽的布線系統(tǒng)。
機房布線—線槽敷設:
1設備的金屬外殼、各類金屬管道、金屬線槽、建筑物金屬結構等必須進行等電位聯(lián)結并接地。
2當配電電纜線槽(橋架)與通信纜線線槽(橋架)并列或交叉敷設時,配電電纜線槽(橋架)應敷設在通信纜線線槽(橋架)的下方
3活動地板下作為空調靜壓箱時,電纜線槽(橋架)的布置不應阻斷氣流通路。線纜綜合管路:
活動地板下敷設線槽時
-與配電線路的間距
-是否阻礙了空調氣流的流通
采用上走線方式時
-線槽的位置應與燈具
-風口
-消防噴淋頭的位置相協(xié)調。
電纜應用長度
1 各系統(tǒng)對線纜長度限值
-永久鏈路90m
-信道100m
-主干300m(光纖)
-多用戶信息插座 UTP /ScTP 24GWA 22m、ScTP 26GWA 17m
-CP 主干>15m
-設備配線區(qū)同一列機柜設備間連接線纜小于15m
線纜傳輸長度